认同与展望:二十世纪末两岸客家音乐的“双向性”交流与互动

2017-08-20 21:54黄文杰集美大学音乐学院361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海峡两岸交流音乐

黄文杰 (集美大学音乐学院 361000)

认同与展望:二十世纪末两岸客家音乐的“双向性”交流与互动

黄文杰 (集美大学音乐学院 361000)

海峡两岸客家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两岸客家音乐的传播与流变经历了单向传播——相互隔绝——双向互动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台湾客家音乐虽然保持大陆传统的音乐风格、内涵和其文化精神,但由于受政治、历史、文化、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台湾的客家音乐在音乐形态、表演形式等方面呈现出与大陆客家音乐不尽相同的现状。本文着重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两岸客家音乐的交流与互动的“双向性”发展进行探讨,以期对客家音乐在两岸文化发展中的认同与展望作出有价值的分析与总结。

两岸;客家音乐;认同;交流与互动

传统就像一条河流,虽然其文化内核相对稳定,但始终处于一定范围内的不断流淌、循环和变化运动之中。海峡两岸有着特殊的人脉、文脉、血缘、亲缘,两岸的客家音乐文化传播与发展从明代大陆移民迁居台湾以来就一直处于一种运动变化之中,中华文化也随着人——这一决定性因素,在台湾和海峡两岸地区不断奔涌流动、发展变化。当然,作为中华文明的共生发展区域,海峡两岸的文化互动和交融就像回流涌荡的支流,始终流淌在中华文明这一汪洋之湖中。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两岸的客家文化互动和交流逐渐呈现频繁、广泛、拓展和深入的趋势,两岸地方文化机构、客家艺术团体、民间艺术团以及音乐研究机构的互访交流和学术会议的举办都极大地推动着两岸客家文化的互通、融合与发展,直接作用于两岸人民的思想观、价值观及其行动和情感,也推动着两岸客家人对客家族群及其文化的深入认同,同时对两岸人民对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起着积极的影响。

一、海峡两岸音乐文化交流序幕的开启

由于历史原因,两岸的音乐交流在建国以后几乎断绝,这种局面一直延续了三十多年。这一状态在1981年得到了改变,是年3月,台湾著名音乐学家许常惠教授与大陆音乐家李焕之、丁善德在香港的“亚洲作曲家联盟第七届大会”上的破冰之会,打开了两岸音乐交流的序幕,这次会晤在当时两岸关系还非常敏感的时代虽然没有太积极的成果,但是,正是这次破冰之会为改革开放后的海峡两岸音乐文化交流和互动开启了序幕。此后的七年间,由于两岸隔绝状态尚未打破,彼此的交流还未走上历史的轨道,直到1987年底,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逐渐发展起来。1988年6月20—22日、6月23日—25日,在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和“香港民族音乐学会”举办“第三届中国新音乐史研讨会”和“中国音乐与亚洲音乐研讨会”,这两场会议真正直接打开了两岸音乐交流的大门,在海峡两岸音乐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从此,海峡两岸包括客家音乐文化内的交流呈现出有别于历史上主要由大陆向台湾单向性输出的状况,而转变为多层级“双向性” 互动局面,在此后的十余年间,台湾师范大学的许常惠教授起着“搭桥者”的作用,大陆的王耀华、乔建中等一批音乐学者对两岸的传统音乐文化交流互动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两岸客家音乐文化的“双向性”交流与互动

台湾客家人口约400万,是台湾的第二大族群,占台湾总人口约20%,在台湾地区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海峡两岸客家音乐文化的交流和互动随着祖国大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步伐、人们观念意识的转变、两岸音乐学者的努力推动而不断发展。具有宽宏的视野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的台湾音乐家许常惠、史维亮等前辈认识到中国现代音乐的创作要以深厚的中华传统音乐文化作为源泉,在六十年代发起了“台湾民歌采集活动”和一系列根植于传统音乐的音乐创作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台湾音乐的发展。

众所周知,台湾的汉族民间音乐一脉相承于大陆的传统音乐,基于台湾六十年代以来传统音乐方面在许常惠教授等的努力下取得的长足发展,两岸的传统音乐交流和互动才得以在历史赋予的时代——改革开放后得以蓬勃兴起。自从1981年香港“亚洲作曲家联盟第七届大会”会议以来,海峡两岸的音乐家便开启了两岸音乐文化交流的序幕,大陆的音乐学者汪毓和、郭乃安、居其宏、王安国、梁茂春、王耀华、乔建中、刘春曙等与台湾的音乐家许常惠、吕锤宽、曾永义、王维真等参与了两岸传统音乐的交流互动与研究,其中许常惠、王耀华、刘春曙等人在学术交流、实地采风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涉及两岸客家音乐文化交流相关的音乐事项主要有:

时间地点会议或活动名称主要参与人1988年6月20-22日香港 第三届中国新音乐史研讨会大陆:汪毓和、居其宏、王安国、郭乃安、梁茂春台湾:许常惠、张己任、刘巨渭等1988年6月23-25日 香港 中国音乐与亚洲音乐研讨会大陆:乔建中、苗晶、魏廷格等。台湾:许常惠等1988年9月 福建 许常惠等人访问福建许常惠、王耀华、刘春曙等。1990年1月30日-2月10日广东江西福 建闽粤赣客家音乐考察活动大陆:王耀华、刘春曙等 台湾:刘茜、黄玲玉等到广东梅县、江西赣州福建长汀等地采访客家山歌、采茶戏音乐等1990年6月25日-7月6日台湾 王耀华、刘春曙等大陆音乐家访问台湾应许常惠教授邀请,大陆音乐家首访台湾,在台北、台中、苗粟等八地进行考察交流。在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等,探讨了建立交流关系等,作了题为《大陆民族音乐学研究概况》等学术报告。1993年8月22日福建 福建省闽台音乐交流中心成立王耀华担任该中心主任。1994年4月 福建 亚太传统音乐学会成立由许常惠发起,台湾地区和亚太地区音乐家参与。1996年6月5日至15日台湾 王耀华应台湾师大许常惠教授邀请,访问台湾。1.到三所高校讲学。2.至南投县、花莲县采访邹族、雅美族音乐。3.考察客家音乐活动。1999年6月10日—13日福建 王耀华以回忆录记录两岸学术交流的开启王耀华著回忆录《坚冰从这里开始解冻——记1990年海峡两岸双向学术交流的第一次突破》。

从上表可见,八十年代以来的两岸客家音乐交流与互动呈现出更为广泛的“双向性”特征,人员的往来的情况、研究范围的拓展、研究机构的建立和研究深度的挖掘都不断得到发展,“双向性”交流和互动必然会推动海峡两岸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互信、理解和认同。

三、两岸音乐文化的认同与未来的展望

海峡两岸的客家文化“本是同根生”,有着人同源、血同脉、文同根的源脉关系,两岸客家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根植于内心的深层次认同。但是在古代历史上,由于台湾孤悬于海外,台湾始终是远离当时中央政权的边远区域。近代以来,台湾割让日本统治五十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永恒的殇痛,而1949年国民党统治台湾,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隔绝,使得台湾社会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危机,虽然族群认同比较稳定,而文化认同却在台湾社会所经历的复杂的政治和历史局面中在某种程度上变得有些模糊,甚至少数人在国家认同上出现比较偏激的倾向。

台湾地区的客家人源自于大陆东南沿海的闽粤赣地区,两岸的客家族群有着共同的历史记忆、语言风俗、宗教信仰、饮食习惯,有着客家人共有的勤劳质朴、艰苦奋斗、崇文重教、重祖念根的品质,这些特征都是客家文化的精神内核,而客家山歌、客家音乐则是客家人最具中原之根的文化品格,也是最具表现力、最有活力的代表性文化。笔者认为,在一个民族、民系或族群内,其富有自身特色的音乐文化是最具感召力、向心力、凝聚力和认同力的文化元素。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峡两岸音乐学者共同开创的包括客家音乐在内的两岸传统音乐学术交流和互动既是历史和时代赋予两岸音乐学者的重要使命,也充分说明两岸学者有着高度的“文化自觉”,亦是两岸客家人民对客家音乐文化的高度认同。

在二十世纪末期,两岸音乐学者开创了客家音乐理论学术交流的传统后,直接引发了二十一世纪初海峡两岸客家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的潮流,一大批以客家为题材的音乐创作和表演蓬勃兴起,比较大型的音乐作品有:2000年创作首演的交响诗《土楼回响》、2009年创作的大型客家山歌主题交响乐《交响山歌•客家新韵》、2010年创作首演的大型大型客家风情歌舞集《土楼神韵》和2011年创作首演的歌剧《土楼》等,其中由少年时期生长在闽西客家地区的著名作曲家刘湲创作,祖籍永定的著名女指挥家郑小瑛指挥的,获得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唯一器乐类金奖的大型交响诗《土楼回响》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作品。该作品首演以来,在海峡两岸和12个国家地区60多个城市中上演了60余场,所演之处,引起了包括海内外客家人及其后裔和海外观众的强烈共鸣。其中,2006年5月13、14日,厦门爱乐乐团在金门的演奏,2006年10月在台北参加第21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后到桃园、高雄的巡演,两岸艺术家和客家人同登舞台、丝竹共鸣,闽西客家山歌、竹板歌与气势恢宏的交响乐一起回荡在台湾的上空,两岸客家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客家音乐文化的认同在音乐声中达到高潮,激动人心的音乐作品交流、表演和互动是两岸人民“润物细无声”的的内心情感的交响与共鸣。在两岸交流和往来日益频繁的未来,两岸客家人民的情感必然会更加亲近,客家音乐学术交流、音乐创作必然也会随之蓬勃发展。

四、小结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文化的全球化趋势必然不可避免。“全球化进程在改变着人们的认同,全球化不仅侵蚀着国家主权,同时也激活了民族主义,这是许多人始料不及的。”[2]海峡两岸的客家人民对客家音乐文化的认同始终是最内核的认同,不论身在何处的客家人,只要听到一句“哎~呀~嘞~,有好山歌哇,你就溜等来哦嗨!”,瞬间就会被浓浓的客家文化情怀所感染,天下客家是一家的家国情怀自然也会激荡于心中。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浅浅的海峡再也不会成为两岸人民的隔阂,海峡两岸人民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会以最大的面积重叠展示于世人。

[1]乔建中.许常惠——两岸音乐学术交流之桥的搭建者.北京音乐研究,2002.3.31

[2]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0.1.106

教育部社科规划课题“国家认同视角下海峡两岸客家音乐文化互动关系研究”(12YJA760024)

黄文杰(1973- ),男, 汉,集美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声乐、音乐学。

猜你喜欢
海峡两岸交流音乐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海峡两岸大事记2020年4—5月
音乐
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