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熙载夜宴图》在新文化意识形态中的传播

2017-08-20 21:54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518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韩熙载夜宴受众

黄 蓉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 518000)

《韩熙载夜宴图》在新文化意识形态中的传播

黄 蓉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 518000)

当代视觉文化在市场经济与文化全球化的新历史语境中更趋向于商业化、大众化。受当代视觉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正在发生变异,我们迫切需要在大众文化中寻找缺失的传统文化价值。在跨文化传播的冲击下,《韩熙载夜宴图》以传统文化角度在当代实现了一次暂新意义的传播:传统图像不仅满足了当代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并从中寻找到一种由传统文化带来的归属感,还是一种传统人文精神的“消费”。

视觉文化;新文化意识形态;传统审美;传播理念;消费社会

何谓视觉文化传播?

英国的文艺美学家伊格尔顿说过,我们正面临着一个视觉文化时代,文化符号趋于图像霸权已是不争的事实。视觉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是在以形象为中心的视觉文化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它涉及到现代社会的政治、科技、商业、美学四大主题,远远超过了图像本身。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品、摄影、电影、电视、广告、建筑或城市环境等,这些具体物象的视觉冲击力给我们带来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其本身,而我们所获得的是感知物象的主观感受、超越物象本身的想象以及对物像所做出的理性思考。

事实上,视觉经验是人类所具有的本能。靠着视觉经验,我们感知大千世界,直观、感性地“看”世界,“读”世界。换句话说,视觉文化传播早就在已经诞生了。视觉,即简单的“看”,是一种复杂的文化行为,它借助视觉图像来完成。

视觉文化传播既是图像的传播。图像传达信息,传递某种情愫,影响大众,决定消费。传播过程中,传播者通过视觉图像激起受众者内心的某种共鸣来达到自己的传播目的。

一、《韩熙载夜宴图》:传统图像在新文化形态的理解

英国艺术史家约翰•伯格提出以全新的方式审视过去所有的艺术品。采取意识形态的方法对视觉文化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揭示出图像的过去与当下的社会状态。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经济文化全球化、强权文化的入侵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这些都是当今文化意识形态的现状。如何在新文化意识形态中释读与理解传统图像成为了我们当前所关心的问题。现在,我们重新看《韩熙载夜宴图》这件作品时所关注的不局限于艺术史、美学的领域,更在于历史的角度、社会的角度;传统图像传达的不仅是艺术技法与审美,还包括隐藏在图像本身的历史语境、政治立场以及视觉符号的种种设想。

其一,《韩熙载夜宴图》是传统视觉文化的典型代表。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美术史人物画的代表作品,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绘了南唐韩熙载家开宴行乐,即听琵琶演奏、集体观舞、间息、独自赏乐、依依惜别五个场景,在没有摄影技术的时代里真实记录了南唐贵族豪门宴会的场景。在没有摄影技术的时代,绘画是图像的记录者。今天,我们了解古代的起居、生活用具等不但来源于考古实物、文字记录,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流传下来的古代绘画,传统图像给了我们直观的认识。这件作品所描绘的琵琶、舞蹈、服饰、家具、瓷器等绘画元素能跨越时间的界限,直观地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传统文化意识。因此,《韩熙载夜宴图》是当今我们弘扬传统文化的最佳视觉图像之一。

其二,《韩熙载夜宴图》是对阶级、权力追求的象征。

《韩熙载夜宴图》是对中国古代官场生活的一种审视,反映出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它又是对古代贵族私人生活的一种窥视,真实地再现了特定时代的贵族生活的风情。追求上层社会、贵族生活,这是人类自有阶级社会以来的本性。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今,这种本性的追求从来未曾改变过。《韩熙载夜宴图》本身描绘官场、贵族生活的荒纵,正是满足了阶级社会里这种人的本性。

其三,《韩熙载夜宴图》是父权制度下对女性的凝视。

20世纪以来,“凝视”在女性主义艺术史研究的普遍运用。《韩熙载夜宴图》中,男性对女性赤裸裸的凝视,从一定的意义上触及了受众者对性的缄口不言,这是传统图像在审美欣赏观念上的一种新挑战。画面上两次出现床铺,从画面内容上看是多余的,且像韩熙载这样的达官贵族举办的私人宴会一般都发生在官邸的厅堂,而不是在后院的卧室。这一绘画元素的出现隐喻了南唐官员的寻欢作乐。无论在古代还是当代,达官贵族、夜宴、私人会所、美女,都很容易与统治阶级或没落贵族的腐败联系在一起。在当代的视觉文化传播中,传播者有效地利用了某些能唤起受众敏感的图像,进而引起受众者对这一形象的假想,这就是图像超越文本的意义所在。

《韩熙载夜宴图》引领我们深入地去理解赖以生存的民族精神、阶级意识、文化内涵,且将这种理解赋予当代全新的含义,这正是传统图像在新文化形态传播中的意义所在。

二、《韩熙载夜宴图》在视觉领域中的受众以及社会动因

在读图时代的今天,视觉文化已经在信息传播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图像的传播与解读的过程是一种双向的行为。当受众者作为被动的图像接收者,所面对的是受图像本身和传播者操控的,即受到图像自身携带的信息的影响;当受众者作为主动的图像接收者,他们便不再是受图像本身和传播者操控的了,而是主动的发掘图像所携带的信息,甚至是通过对图像本身的感知进行理性思维,再以自己的阐释赋予图像本身全新的意义,这种效果往往超越了传播者的传播目的。

英国学者费瑟斯通认为,消费性的文化,特别是视觉文化,对社会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文化的削平功能,二是文化的民主功能,三是特有的经济功能。不可否认的,当今的消费社会是产生视觉文化的温床。无论出自于何种目的,传播者为了达到其对消费品的传播目的,需要将一件普通商品赋予一种全新的所指关系,即对大众认知的内容给予信息化的商品,使商品拥有全新的内涵来满足大众对消费主义的追崇。换句话说,消费主义的蔓延是导致传统艺术图像得以传播的重要原因。

在这样的形势下,《韩熙载夜宴图》不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艺术品,它已经超越了艺术品、图像语言,形成了大众性的视觉文化,与高雅艺术不同的是,这种平民化的视觉文化具有流通性与消费性。

《韩熙载夜宴图》邮票

《韩熙载夜宴图》纪念银币

《韩熙载夜宴图》曾经被官方用做邮票、纪念银币和电话卡在全国范围内发行,将普通的邮票、纪念银币、电话卡贴上传统图像的标签进行传播,赋予它犹如货币一般的流通性,既刺激了大众消费,也传播了传统文化,这种传播手段对大众文化的发展是有效的。

一些星级酒店、首都机场航站楼等公共场所多次借用《韩熙载夜宴图》的复制品置于显眼位置,传播者向消费者传达的是对休闲娱乐的向往,对高贵品格生活的追求。在传统文化逐渐没落的今天,大众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精神寄托,一种新的精神消费来消除当代人心理隔阂、解决心灵困惑。于是,传统文化的回归成为了时代的需要。

《韩熙载夜宴图》作为传统的视觉图像,具有一定的传统性与本土性。从美学角度来看,图像在消费社会中以其直观性和具体性见长,它所传达的信息量远远多于文字,而且便于接受,这就使得大众文化传播越来越依赖于视觉符号的传播,与此同时,它又给接受者增添了新的意趣和快感。从这方面来说,《韩熙载夜宴图》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使传播者与受众者双方在某些点上产生共鸣,能够迎合传播学的意义。

《韩熙载夜宴图》的传播满足了当代大众群体的接受心理。受众者能从传统的图像中获得一种心理认同的满足感,从而找到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的根基。图像本身蕴藏的不明朗信息,更是超越了图像解读的障碍,将这种扑朔迷离的视觉文化传播表现得恰到好处。

三、《韩熙载夜宴图》在当代视觉文化传播中的新理念

视觉文化作为一种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是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而视觉文化进入传播学研究的视野,则在90年代后才开始备受关注。我们对视觉文化传播的研究,需要关注视觉文化传播媒介——视觉文化发生的场所、视觉文化的物化。

首先,《韩熙载夜宴图》已成为“视觉符号产品”在消费社会进行流通性地传播。

《韩熙载夜宴图》带有“视觉符号产品”的共性:传统图像本身具有国人对画中人物关系、服饰、家具、器具等的认知性,并且能将这种认知性赋予产品,进而通过传播进入大众的消费领域。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韩熙载夜宴图》以高科技的投影方式出现在世界舞台。同时,紫禁城为配合奥运会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推出的一系列商品,将传统图像与外来文化的扑克相结合,《韩熙载夜宴图》被印成扑克牌公开出售。此外,故宫博物院推出《韩熙载夜宴图》的互动APP,借助现代传播手段,让大众通过高清数字影像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这使得它真正地成为了“视觉符号产品”,在消费社会中实现了流通,传播了自我的民族文化。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思维方式借鉴一些传播经验,使我们的受众者在传播中受益,以便更好地达到传统视觉文化传播的目的。大众文化完全可以制造出积极的快乐,一种反抗文化集权的快乐。《韩熙载夜宴图》在文化传播中抓住了“形象”这一层面,它所传达的不仅是表面上的各种视觉符号,而是隐藏在视觉符号背后的意义。从这一点看,它在本土甚至世界的跨文化传播都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其次,特定的接受条件和接受对象构筑了《韩熙载夜宴图》在视觉文化传播中的新理念。

图像作为视觉文化传播的载体,已经成为当代人一种新的消费产品——“精神粮食”。并且这种精神粮食越来越商业化。时代在变,传播关系也随之变化。接受条件中,社会的形态已经转型为消费社会,接受对象已从纯精神产品的接受转换为精神消费品的接受。视觉符号成为了消费者的主体地位,或者说构成了消费社会的现实。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我们在传播学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对外来文化的一味接收,而没有做好传统文化的输出与传播。直到传统文化开始迷失的今天,国人急切需要找回失落的文化信仰,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生存。

不管怎么说,这对传统图像的传播来说是一种好的现象。像《韩熙载夜宴图》这样的名画,它在视觉文化传播中“生产”、“流通”和“消费”这一过程已经不再是贴着高雅艺术品的标签,取而代之的是大众文化的标签,使得高雅艺术“平民化”,使得更多的受众者接纳它。然而这种传播的背后,大众对其内涵的接受程度就需要建立在对传统文化架构深层次的理解,这一点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总的来说,在当代视觉文化更趋向于商业化、大众化的环境中,《韩熙载夜宴图》能够以传统文化的角度在当代实现崭新意义上的传播,并且在新文化意识形态中的传播赢得一席之地,这已经使得传统视觉文化传播取得了一定的意义,只是从大的文化氛围、意识形态上看,传统图像在视觉文化传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1]孟建著.《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现代传播》,2002年第3期.

[2]罗岗,顾铮主编.《视觉文化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P1-P20.

[3]黄玉清. 《父权制度下的特殊的“看”--《韩熙载夜宴图》中男性对女性的凝视》.艺术探索,2005年第19卷第03期.

[4]莫及著.《〈韩熙载夜宴图〉新解》.《美术观察》,2003年第1期.

[5]孟建著.《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现代传播》,2002年第3期.

猜你喜欢
韩熙载夜宴受众
Tang Gong Ye Yan《唐宫夜宴》
邂逅 《唐宫夜宴》
细数《唐宫夜宴》中的“国宝”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韩熙载和他的《夜宴图》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狂欢派对中的局
被误读的《韩熙裁夜宴图》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10·1潮趴夜宴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