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元才
【摘 要】要在農村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有效的收集材料,我们可以采取在平时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喜爱科学的情感,小组分工合作,使学生养成收集材料的好习惯,提前一天布置学生收集材料,提供学生收集的方法,与成绩挂钩,表扬、批评学生等措施,而这些措施在实践中也得以有效的实施。
【关键词】科学探究活动 有效性 兴趣 表扬 批评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7-0102-01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要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所以,我们在科学上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的发掘。
一、教师应该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提出问题
教师在课程中,要多创造提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始终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一个话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自发性思维,这是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问题的设置在于老师备课的充分与否以及与老师的教学经验有直接联系。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个提出问题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和独立性思考,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不局限于书本的知识,去发现和发掘自然现象中更深层次的知识与学问。例如:把学生带到阳光下,让他们在自己的手上滴一滴水,那么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很快即消失了,水不见了。这就自然而然地创造了学生提出质疑的情境。通过类似的问题进行引导,让同学们不知不觉地进入了问题的情境之中,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千方百计将问题拓展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去。小学科学实践课的实验场所不局限于学校的实验室,实验教师应该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把实验场所搬出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搬到学生自己的家里。 如在教学《观察植物根的生长》一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自己做实验,看看种子萌发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植物的根向哪里生长,根的生长速度怎么样。根有哪些作用,种子是怎样变成幼苗的,植物茎的作用和怎样开花结果的等。学生通过自己亲自选材,亲自种植,并把每天的生长都记录下来,从而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植物生长变化的数据。
二、材料的选择要具有生活趣味
材料要来自生活,攫取生活的基因。科学教学素材,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是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有效提炼。只要我们在准备材料的时候,能够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素材,那么学生的学习就和现实生活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了。我们教师需要从生活中去寻找典型的材料,让科学课变得丰富多彩。如《土壤》、《蚂蚁》、《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校园生物大搜索》等等。这些来自于生活的材料,构成了科学课材料的整体。 《料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来自现实生活的材料,是拥有现实生活的基因的,必须是植根于学生心灵的。同时,学生能够在身边找到所需的材料,促使学生在课堂之外继续研究。在教学科学《水》一课时,让学生带来各种各样能盛水的盒子,然后在盒子里面倒入水,学生就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水的形状是不固定的。因为盒子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所以学生在平时也能够利用盒子玩一玩,这样就能够把教学向课外进行有效延伸,让科学走进学生的真实生活,让生活和科学双向地交融。
三、运用农村课程资源,充实科学课实验课教学内容
农村虽远离都市,没有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华。但农村的孩子天天与鸟兽虫鱼为伍,日日与山川草木相伴,生活的内涵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孩子逊色。科学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联系他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发挥孩子们丰厚的感性认识的优势来服务教学,自觉充实教学内容,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根据时令季节的不同,可以改变教科书中的有关教学内容的顺序,力求做到因时而教、源趣而授,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的更为紧密。将《各种各样的花》和《花、果实和种子》教学调整到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教师带领学生到农村的大自然中,放飞在花的海洋里,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就可以掌握花的共性,了解到花和果实的构造,进而认识到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特征及其区别。而《豌豆荚里的豌豆》则选择在金秋十月的收获季节进行教学,发动学生到家里的菜地中广泛收集各类植物的果实,然后带到课堂中观察,采用解剖、尝味等多种实验方法来丰富、增进、完整学生对果实的认识。
四、自制教具学具,促进实验教学
自然课的教学质量好坏,还取决于是否做实验或实验能否成功,需要做的实验不做或实验不成功,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也得不出实验结论,一味的空洞说教,学生难以得到感性认识,更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每一种自然现象都必须通过成功的实验来实现。要实验就必须有相应的教具或仪器,而农村小学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只配备了部分仪器和教具,加上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改,使相当一部分实验无法开展,严重影响了自然教学质量,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我想尽千方百计,以保证实验教学的开出率。经过摸索,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根据教材内容,在充分了解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废旧材料,经过精心设计,制作出简便有实用价值的教具学具,来弥补实验教学仪器的不足,确保实验教学的开展。例如:我根据各册自然教材实验,把相关内容进行综合,设计制作出一个组合教具---多用自然教学实验箱。此箱具有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操作方便,能缩大自然于箱内,形象直观地展示自然现象,效果明显等特点,成为自然教学用途最广的教具,也可当做学具使用。它可以解决炉灶模拟实验、空气流动实验、风的形成实验、小孔成像实验、凸透镜聚光实验、光的直线传播实验、眼球成像实验、近视眼形成实验、近视眼的矫正实验、土壤保水性对比实验、雷电成因等十几个实验。坚持利用课余时间自制教具或学具,确保了实验教学的开展。
总之,相信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还能找到更多方法,措施来促进学生有效地去收集材料。再则,科学探究活动材料的收集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要做的事情,它还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健全。
参考文献:
[1]顾之川.论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J].上海教育科研,1999,(05).
[2]杨宇.分析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策略[M]. 课程标准社,2001.
[3]纪峥斌.试论有效的小学科学探究教学[J].仪器与实验,2005.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