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先秦两汉文学与语言文字关系

2017-08-18 02:55罗高兴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两汉语言文字文体

罗高兴

对先秦两汉时期文学和语言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一般能够结合时代的发展从多角度进行解读。本文在整体分析的基础上从四个层面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希望能够为研究先秦两汉文学和语言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借鉴,切实保证研究效果,凸显研究价值。

文学和语言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并且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早在先秦时期的文学发展过程中,先人就已经开始认识到这种联系的存在,并且对文学和语言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为汉语言文学等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我国古代汉语言文学的研究过程中,涌现出大量经典的作品,如《尔雅》、《说文解字》、《方言》和《释名》,对我国历史时期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促使我国古代汉语言文学的研究达到新的高度。对先秦两汉文学和语言文字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关键的切入点就是应该对文学和语言文字发展进程中产生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作用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读,只有如此,才能够保证研究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凸显研究的价值。

一、先秦两汉时期语言文字的发展促进了文学文体从低级向高级的递进性发展

先秦两汉时期语言文字发展过程中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促进性影响,促进文学文体之间开始从原始阶段相对低级的状态向着更高级的状态嬗变,并且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日趋成熟。对当前我国语言文字历史中最重要的甲骨文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在甲骨文时期语法结构的雏形已经出现,但是修饰成分尚未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句子句型方面,复句的使用也不成体系。综合分析先秦两汉时期文字词组的数量,基本上还不能达到3000个,词义也相对较为简单,一般只有一个本义。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到春秋时期,语言文字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成果,句子结构日渐成熟,并且在文献中能够看出开始尝试使用复句,单词的数量表现出急剧增多的态势,特别是带秦汉时期,语言文字发展高峰期到来,经过对《左传》和《史记》语言风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此时句子成分已经基本上得到了成熟的发展,并且复句得到普遍使用,虚词的分工更加细化,语法规范性得到了明显的增强,开始对单音词的并列使用以及词的双音化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语言文字逐渐开始呈现出具体化和生动化良好发展态势。

在这一将阶段内语言和文字的良好发展态势对先秦两汉时期文学中文体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使其从原始的低级状态发展到更高水平的高级发展状态,并且从传统的简约化开始向着细密、文饰性发展转变,为先秦两汉时期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先秦两汉时期散文文体的发展为例,散文文体的出现就是语言文字得到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在语言文字得到一定发展,并且语言文字的使用更加具有丰富性和灵动性后,古代先人开始使用语言表达自身主观性情感,孔子时期的记事虽然仍然表现出简约的特征,但是却同时也能够看出微言大义的特点,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中将个人对历史、对事件的主观评价借助语言文字表现出来,极大促进了散文文体的形成和文学文体从低级向高级的嬗变。由此可见,受到先秦两汉时期语言文字的影响,文学文体逐渐开始从简约走向细密,语言文体的成熟性特征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看出语言文字的发展对文学文体产生的直接影响。

二、文学家对语言文字和文学关系的认知使文学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对先秦两汉时期文学和语言文字进行系统的分析,能够发现实质上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表现出明显文史哲一体化发展态势,大文学发展形态基本上开始形成,并且在文学创作中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也开始借助对塑造形象和书写情感表现出明显的纯文学发展特征。同时,对此时的文学发展体系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能够看出以抒情性为主要特征的文学在不同的文学类型中都有所涉及,如诸子散文、历史散文等等,并且其抒情性也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的强化。而从语言文字角度看,此时人们在发展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的实践进行了多层次的探索,对语言文字的认识也更为深化,在对语言进行灵活使用和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为文学风格的形成和彰显提供了有效的支撑。以先秦时期具有明显个性化创作特征并且能够为诸子散文做出代表的《老子》为例进行分析,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使用极简的语言对玄妙的哲理进行分析和阐述,在哲学化的语言表述中也能够实现对情感的反映,语言的诗化特征开始出现。与此同时,文学家对语言的深化认识和不断尝试促进先秦两汉时期文学语言风格的形成,在两汉时期的文学创作中也有所体现。汉代的文学大家一般较为重视对“春秋笔法”的继承,在创作中也能够看出具有明显的“尚简用晦”特点。但是由于在汉初发展过程中对先秦时期文学风格的过度模仿,导致汉朝时期文学风格的显现不够明显,一直到东汉时期,相关学者认识到一味模仿先秦文学创作风格的弊端,并提出应该确立当时的风格,开始倡导“繁文”,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汉朝时期的文学创作开始表现出明显的时代化特征,文学创作口语化发展态势日渐形成。综合分析,东汉文坛上有部分人所倡导形成的朴实无华文学创作风格与这部分人对语文文字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语言文字、文学之间关系的把握存在一定的联系,先秦两汉时期多样化文学风格的呈现也正是受到文学家对语言文字和文学关系的认知影响所形成的。

三、语言文字的成熟带动思维的成熟促使先秦两汉时期说理散文和純文学分离

中国汉字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历经了产生、发展成熟的多个阶段,而从产生逐渐趋于成熟,其所经历的主要时期就是先秦两汉时期。同时,在这一时期,随着汉语语言文字呈现出成熟化的发展状态,先秦两汉时期文人的思维也日渐成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文学发展日渐深化,代表思维发展和逻辑思维逐渐形成的说理散文日渐从纯文学中独立出来成为成熟的文学发展路线。正如在《老子》和《论语》中的文字表述使用了大量结论性语言,但是这种语言却缺乏有效的论证,实施对个人经验的总结和个人感悟的表达,能够归属到逻辑思维简单发展的范畴中。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到《庄子》、《墨子》等作品的创作时期,就开始表现出明显的推理性特征,他们不再对个人经验进行简单的总结和论述,而是开始使用类比推理、简单论证的方式对相关结论进行阐述,思维的严密程度日渐加强。特别是在《墨子》作品中已经开始提出逻辑学概念中的辩证思想,表现出当时人已经开始形成相对系统的逻辑思维,并且在复杂逻辑思维的作用下说理散文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先秦时期的说理散文开始呈现出明显的成熟发展态势。到汉代时期,形象思维进一步淡化,理性思维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促使说理散文的发展实现了跨越式的进步。汉代说理散文的发展受到时代发展特征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将对秦朝的灭亡作为散文主题思想,并且由此对汉代现行政策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和分析,学术性散文逐渐出现。此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具有相对较为明显的政治色彩和功利特征。由此可见,先秦两汉时期在语言文字逐渐成熟并且人的思维认识不断深化的社会背景下,文学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时代性特征,说理散文之间脱离纯文学独立出来,得到了成熟发展,文学发展水平也日渐提高,文学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更为丰富。

四、先秦两汉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形成促进了文学的传播和繁荣

对先秦两汉时期所形成的汉族共同语进行分析,发现共同语主要指一个民族所有成员在日常生活中所共同使用的语言。对传统文献进行研究能够看出,在殷商甲骨文时期,古代汉族已经开始形成基本的民族共同语,并且到春秋战国时期,汉民族的共同语已经开始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发展,雅言是当时对汉族共同语的主要称谓。随着时代的发展,到汉代时期,汉族共同语进一步发展,在杨雄的《方言》中就对当时共同语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指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将汉族共同语称之为“通语”。在先秦两汉时期语言文字的发展和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为文学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使文学在传播过程中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够向不同的方言区进行有效的疏散。春秋时期,孔子在汉民族共同语形成的基础上主持兴办了私学,并且招收不同地区的弟子,其弟子几乎遍布全国各个方言区,在传播文化的知识的同时也为文学的传播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孔子的文化和文学思想在当时社会上的传播相对较为广泛。战国时期,在语言共同体的作用下,各地区纷纷开展学院,并且各国学院之间能够互通有无,展开辩论活动,对当时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极大的促进性影响,在全面推动我国文学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对文学传播的促进作用。

对语言文字领域中民族语言共同体的形成和文学传播、文学繁荣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层次上的探索,发现正是在文字的作用下,其所记录的语言才之间突破了时空方面的限制,不仅在不同地域中进行传播,并且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同时统一文字的形成具有明显的超越方言性特点,在不同方言区的人们之间建构起有效沟通的桥梁,为文学和文化的有效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在研究语言文字和文学发展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应该明确认识到语言文字的发展以及民族语言共同体的形成对文学传播和文学繁荣产生的促进性影响,进而对语言文字和文学发展之间的关系形成更为明确系统的认识,为深入学习先秦两汉时期语言文字和文学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解读先秦两汉文学和语言文字关系的过程中,应该对研究原理进行明确,即认识到二者之间互动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多层面、多路向因素的影响,有的能够表现出同步进步的特性,有的则会表现出单方面滞后的情况,关系相对复杂。因此在研究实践中,应该语言文字和文学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對系统、客观 描述,将先秦两汉时期文学研究和语言文字的研究逐渐引入深化发展方向,促使其呈现出系统化研究发展形态。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先秦两汉时期文学和文字语言关系的研究中,应该将研究重点放置到二者的相互影响方面,只有对二者的相互影响形成系统的认识,并从多角度解读二者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关系,才能够对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学发展情况和语言文字发展情况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这一意义上进行分析,本文将先秦两汉文学和语言文字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相对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对先秦两汉文学和语言的发展情况形成更为系统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进行更为广泛而深入的探索。

(作者单位: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两汉语言文字文体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鼎盛期|两汉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两汉名碑注译——鲜于璜碑(一)
高句丽与两汉关系研究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