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
文化的传播形式多种多样,书籍、影视、绘画作品以及动画都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梧州龙母为文化传播主体,分析通过动画剧本形式进行文化传播的潜在价值与可行性。
由于动画具有内容丰富、情节生动等特点,可以有效表达传播主旨,而当今动画内容多种多样,历史、传说、神话都可以成为动画剧本的题材,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梧州龙母文化就是来源于一个壮族神话传说,符合动画内容需求。
一、针对梧州龙母文化与动画剧本结合思路解析
首先,梧州龙母文化符合动画剧本创设特质。动画剧本的创设需要大量资料作为基础,应以真实性、客观性、丰富性、创造性为动画资料选取原则,而梧州龙母文化源于民间传说,其作为动画剧本素材本身就具有无限想象与创造空间,符合动画片展现形式“天马行空”的特质。此外,由于梧州龙母文化历史资料较少,很多内容已无从考证,有利于给动画剧本在内容创设上极大的发挥空间。
其次,动画剧本传播特点适用于对梧州龙母文化主旨的宣传。虽然,梧州龙母文化产生年代久远,但是在当代仍以非物质文化遗传形式将饱满的精神内涵被世人传承。动画剧本传播具有直观、快速的特点,使得运用动画剧本形式不仅可以形象立体的再现传说中的爱情故事,更能将文化所要传承的价值观直观、清晰的展示在观看者面前,使得观看在生动的传说故事中流连忘返并产生共鸣,从而使梧州龙母文化主旨通过动画剧本传播形式达到传播目的。
最后,动画剧本传播带动梧州龙母文化衍生产业的发展。梧州龙母文化发源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因梧州龙母文化被国家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带动了当地旅游区的规划设立,而通过动画剧本形式对梧州龙母文化的传播,将扩大该文化在国内乃至世界的影响,有利于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进步。当今动画在流行后,其相关卡通形象通常会被作为商品进行销售,如《功夫熊猫》系列动画作品不仅被设计成卡通玩偶进行销售,更有相关游戏风靡网络,可见利用动画剧本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具有极大可行性。
二、动画剧本创设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梧州龙母文化来源于一个传说:相传在新石器时代有一个叫做“石门村”的地方(当今壮族自治区)临渊而立,由于深渊深不可测、水源充足村们称之为“石南海”,村民每天都会到这里担水。在石南海边住着一为孤苦无依的女人,有一天她照常去石南海挑水,不曾想一条小蛇随着女人挑的水一同回到了,女人看到小蛇并不惊慌、差异将小蛇又带回了石南海中,然而小蛇却并不想离开她,女人再三驱赶无果,最终有将小蛇带回了住所。就这样小蛇与女人一同生活、一同劳作,由于女人在一次切猪草时不经意将帮忙聚拢散落猪草的小蛇尾巴砍断了,从此女人为小蛇取名“特掘”。经年累月,伴随着小蛇的长大,女人与小蛇的感情也越发深厚,而小蛇由于体型过于庞大已不适合活在村子里,不得已返回了石南海,小蛇感念女人养育之恩,便经常帮助女人打鱼作为报答。又过了几年女人去世了,得知这个消息后特掘在农历三月三日那天从深渊中驱风而来并带来了一口石棺安葬了女人。從那以后,石门村每逢农历三月初三都会刮起一阵大风,村民都说那是特掘回来为女人扫墓了。后来,人们把特掘安葬女人的山尊称为“岜仙”,把每年三月三都会刮风的洞口尊称为“赶仙”,并每逢初一十五村民都会去“赶仙”洞口祈求连年平安、风调雨顺。
随着时间的流逝壮族村民仍进行着祈福活动,这个神话已逐渐深入人心,人们愿意相信女人的善良与特掘的知恩图报真的存在,并希望人与自然可以永远和谐共处。梧州龙母文化所宣扬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与当今时代“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可见对梧州龙母文化的宣传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大环境。通过对梧州龙母文化的解析,可以预见动画剧本脉络清晰,剧情发展节奏鲜明,并具有很大创新空间,因此运用梧州龙母文化为动画剧本创设背景与当今社会发展契合度极高值得尝试。
三、梧州龙母文化与动画剧本关联性浅析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梧州龙母文化与动画剧本具有精神层面的关联。由于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感情的美好向往,促使梧州龙母文化历经上百年流传至今,此外梧州龙母文化所宣扬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理念与我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观”殊途同归。可见,龙母文化所追求的精神理念与动画制作能为人们带来积极影响与精神寄托层面不谋而合。其次,梧州龙母文化与动画剧本价值追求的关联。随着我国新时代社会价值观的推行,引导当今动画制作也以表现中国传统美德为主要创作方向,而梧州龙母文化正是能够反映中国传统美德具有代表性的传说故事,并与人们在潜意识中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向往相契合。由此可见,梧州龙母文化成为动画剧本制作题材不仅符合人们对美好精神世界的追求,更能加强当今社会所宣传的正确社会价值观念在国民中的影响力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梧州龙母文化从动画剧本选材思路、创设背景以及梧州龙母文化与动画剧本之间的关联上都存在高度契合,因此运用动画剧本形式对梧州龙母文化进行展现,不仅符合当今社会对动画剧本的要求,更有利于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梧州龙母文化衍生产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1.天津大学;2.梧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