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玥瑾 李玉宝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日趋壮大,要想保证高职教育稳定、持续发展,就必须使教学过程保持相应的创新性,做到与时俱进,并正确把握高职教育的特色,加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改革,本文分析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优势以及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高职高专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推行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将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这种模式的融合不但可以提升教学质量,而且能推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从而在教学时能把学科理论知识凸显现代信息化教育的优势,通过这种方式还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把教学过程和信息化技术进行紧密的联系。如此,才能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原由、相互合作”的教育模式,并真正的促进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与体制上的创新。
一、教学中信息化模式的概述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基于传输模式,学生知识和信息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心理过程的处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学媒体、信息资源动员尽可能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能为知识信息进行主动建构,从被动到主动,最终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改变传统教育方式,从以老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主。每一个学生在新的教学设计中创设的情境、场景以及会话等日常学习的环境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把刻板、枯燥的内容知识进行重新的建构和认识,如此一来,新的模式下的教学过程四要素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与转变,教师由主体变为客体,由灌输者变为引导者,通过新的教学关系去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教学中的主体。 除了对象上的角色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彼此也在发生着改变。由单调的讲解和聆听,变为课堂中的互动。而使用的媒体,其自身发挥的作用也在改变,由单纯的讲解用的工具,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相互之间交流互动,团队一起协作的全方位参与工具。而学生可以通过媒体进行搜索、查询、对话、交互等帮助。
二、教学中信息化模式的特点
(一)资源内容丰富
在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资源非常丰富。信息源获得面广,数据采集方便。因此,利于教学情境的设定。通过这种现代技术手段,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更为吸引人的教学环境。
(二)学生成为主体
通过其他渠道的信息资源,尤其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课堂的应用,教师的作用弱化,由主导转为引导,主要起到的作用不再是提供信息,而是通过让学生思考、讨论、探索、发现,让学生成为主体,使得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水平。刺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
(三)团队协作
通过任务的分配,明确团队中每人的的职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网络的配合下,每人有不同的角色。只有在这种既有协作又有竞争的角色分工中,才能更充分的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也能更方便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模式。
三、信息化教學模式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一)加强专业师资力量的建设
虽然教师不是信息化教学的中心,但是却是信息化教学的核心。因此,一个教师的自身信息化教学的素养,决定了其自身课程的信息化教学的素养,因此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并逐渐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新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的观念,提高教学技术手段。而学校也应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设备同时改善教学环境,创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的硬件设施,并为教师提供信息化教学的平台。此外,教师可以和企业专业人士经常进行交流探讨,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开发课程平台。
(二)提升教学设计水平
现有常见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有多种,如PPT课件,视频微课和教学模拟软件。而作为教师应该具备制作教学软件的能力。教师需要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素材形成教学资源,这种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采取制作微课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微课是指用一个短时间(5-10分钟左右)的视频,进行某个教学重点或者难点的阐述,其主要的功能是解决课程中的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而并不是普通教学内容,它应该在网上进行播放,因为这样,其可以不受空间或者时间的限制。类似于课后辅导或者课前预习的内容。而不能代替课程本身。
(三)科学整合网络资源和校本资源
资源本身就具有共享性,而网络多媒体资源更具备此特性。网络的资源和校本的资源整合是资源的一种完善,对 现有资源的补充和扩展。对校本资源进行取长补短。现阶段,已经有高职高专院校建立了网络资源平台。包括数字化图书室、校园资源网、学生顶岗实习监测平台等。不仅建设了多门高质量的校级精品课程、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还能从国家精品课程网和大学公开课程视频网等网络平台上迅速获得优质精品课程资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创造了极大的便利。两者的结合,既突破了使用资源的时空限制,又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资源共享,促进了校际间教师的交流。
(作者单位: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