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变动 精彩无限

2017-08-17 01:46陈久栋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过程

陈久栋

摘要:为了恰当利用教材,合理设计教学过程,通过尝试进行立体图形的体积复习同课异构教学研究,由前后对比发生的不同,让教师将课堂真正放手还给学生,将话语权交给学生,给足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的过程,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教学过程;细微改动;立体图形;体积复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35-0060-02

如何利用教材,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我尝试进行了“立体图形的体积复习”同课异构教学研究,以下是前后两次课堂教学的片段。

一、第一次教学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块来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你们通过以前的学习,对立体图形的体积有哪些认识?

(学生分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生1:我知道了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

生2:我们小组了解到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体积。

生3:我们还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反思】

这一环节最初的设想,要尽可能全面地复习到每一个知识点,在这个基础上基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安排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尽可能经历自主整理的过程,达到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体积的内容和目标。但是不难发现,看似开放自主的过程,存在需要思考的问题:

1.学生在课上直接交流对立体图形体积有哪些认识,问题大而抓不着头绪,这样毫无准备的交流会耗去很多时间。

2.看似开放,实则谨小慎微地引导学生条分缕析地罗列每一个知识点,自主性、开放性大打折扣。因此,怎样真正引导学生自主、有效地整理,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是这一环节重点解决的问题。出于上述考虑,对这一环节我作了相应的调整,有了以下课堂教学片段。

二、第二次教学

师:同学们应该知道,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

(生齐说:立体图形的体积)

师:那关于立体图形的体积有哪些内容呢?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整理,接下来每位同学拿出你的复习纸,把你的整理在小组里交流一下,重点看一看哪些内容其他同学整理到了,而我忘记了,可以吗?

小组讨论,师巡视。

师:老师看到每个小组讨论得都很细致。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谁愿意向全班介绍一下你整理了什么?

生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棱长×棱长×棱长,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是底面积×高,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是底面积×高,再÷3或者×1/3。

师:好的,听了他的介绍,看了他的整理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2:我有一个小问题,就是体积公式前面要加一个V。

生3:这三个立方体有一个共同点……

师:有什么共同点呢,把你的整理拿到投影下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整理!

生3:就是我發现这三个立方体计算体积的时候都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它们的体积。

师:看了你的整理,除了这个还有其他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3:我另外还整理了体积的定义,体积的定义是一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我还整理了容积的定义,容积的定义是一个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大小,这两个定义,体积和容积是不一样的。另外我还整理了体积的单位换算,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我画了一个图,这里画了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我把这里每个棱长分成了十份,就是1厘米,所以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可以分成一千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所以体积单位中每两个相邻的体积单位进率是1000。

师:下面同学可以理解吗?(生齐答:可以)

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理一理刚才的整理,生3除了给大家整理了体积的计算公式外,还带大家一起回顾了体积单位、进率以及容积的单位。

【反思】

可以看出,以上教学过程和变动前的设想发生了很大的不同:少了原先的谨小慎微,将课堂真正更大程度地放手给学生,将话语权交给学生。当然,这样的放手,较之前,采用了课前小研究纸,给出了相对明确的要求:关于立体图形体积有哪些内容,请用你认为合适的方式进行整理。这样的设计出于如下考虑:放手让学生经历自主整理的过程,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体现个性化的整理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明确了交流的要求,三位学生的整理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并且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如,用图示解释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这样,比起新授的实际操作,体现了复习课更高的思维要求和组织概括能力。

【责任编辑 高洁】

猜你喜欢
教学过程
“蹲距式跳远”教学设计探究
浅谈如何转化后进生
自主学习模式在中职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浅析
多方位选拔与培养网络综合布线技能竞赛人才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