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庆
现在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见各种各样的“小大人”,他们或许只有几岁,但是说话的语气和思考的方式很像大人,或许他们拥有了这个年纪不应该拥有的“成熟”。从0到6岁,对孩子影响最重要的除了家长就是幼儿园教师,可是教师的成人思维很多时候会阻碍孩子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和探索,因此,我们不应该把成人对事物的固有认知强加给孩子。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在很多书中都有阐述,0到6岁是孩子构建自我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笔者接触过很多的家长和孩子,也看见过很多成功的和失败的育儿案例。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美好的未来。
一、让孩子自己去认知
很多家长和教师潜意识里都认为,孩子什么东西都应该是我们教的,我们不教,他们怎么能会。事实上并非如此,如果孩子对某一样东西很感兴趣,他会自己主动去摸索。把成人思维强加给孩子,不仅会让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还会使他对原本感兴趣的事物失去兴趣。
二、共同探索才是王道
作为幼儿园的教师,经常会有孩子向笔者提问,很多问题都是他们这个年纪听不懂但却很平常的问题。比如吸铁石为什么能吸东西?我们无法将磁场的概念解释给他们听,因为这样会使他们更加迷茫。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应该与孩子一起探索,一起翻书寻找答案。有时,孩子們所需要的是直接经验,但更多时候他们需要的是探索的乐趣。
三、延缓施教概念性知识
孩子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经常会问笔者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很多教师和家长都是很直接地告诉孩子答案,飞机,松树,柏树,榛子,核桃……但是却没有进一步领孩子去熟悉每样东西的特点。
当孩子问我们此类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领孩子熟悉每一样物品的特点,比如当枫树和柳树同样是树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帮孩子区分两种树叶形状上的差异,然后再告诉孩子树的种类。
四、放手式教学
在教学和生活中,幼儿教师应该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比如孩子玩沙子的时候,教师和家长不应该在旁边对孩子加以干涉,告诉孩子怎么玩,这样他们会在践行我们建议的时候对这种游戏失去乐趣。我们要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建造师和创意家。
五、做好与家长的沟通
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时候需要家长的配合。可是很多时候家长对怎么育儿并不了解。他们有的是政界精英,有的是商界翘楚,可是对于怎么教育孩子,他们往往不屑一顾。作为教师,我们有这方面的义务和家长交流。如我们可以把孩子创作出来的作品和家长们一起分享,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恩赐给我们的小天使,都是有灵性的,成年人不能也不应该磨灭孩子的灵性。
当懂了孩子真正需要什么的时候,就是拉近了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孩子的思维和大人的思维会有区别,教师应该懂得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而不是每天局限于教孩子很多知识。有很多人都反映现在的幼儿园趋于“小学化”,这种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做法没有错,但是我们在重视孩子知识掌握能力的时候也要重视他们的创造力和好奇心。
孩子0到6岁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做好陪伴工作,还要适时给予孩子鼓励,正确引导孩子认知世界;当孩子在进行属于自己的创作时,不要强加干涉,给孩子留一定的发挥和想象空间,每个孩子都是创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