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2017-08-17 08:18王结善
开心素质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研究性文本音乐

王结善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部分,为了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改变传统由教师替学生分析阅读文章,而是让学生展开思维自主研究,让学生在阅读中强化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让其成为阅读的主人,而不是像过去被动地阅读。通过培养学生的研究性研读,最终让学生实现“我要阅读”的转变。

一、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他们学习的原动力。从另一角度来说,兴趣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方法:

1.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悬念进行阅读。小学生多具有好奇心,喜欢将自己比作探险者、研究者或者问题答案的发现者。作为教师,应积极抓住这一学生特点,并在学生进行阅读前,根据文章内容,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悬念进行阅读,唤醒学生内心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知识探究。

2.音乐与阅读结合,渲染阅读氛围。音乐具有灵动性,合适的环境合适的音乐能够感染听众。将音乐引入语文阅读中,能给枯燥、静止的阅读文字注以新生,并让整个阅读教学变得具有旋律和节奏。从学生内心考虑也可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愿望,并促使学生从新的角度、新的环境体会文章的魅力,更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深入了解。将音乐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方式。

二、传授阅读方法,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条件

学生进行阅读的方式是多样的,他们可以根据图片、根据视频、甚至是根据声音来阅读,多样的阅读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提升阅读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从而切实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例如:在阅读有关大自然的文章时,可以给孩子们播放一段视频,让他们透过视觉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特点,然后再通过文字描述来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这样就能更加快速地让他们领会文章大意。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对文章的理解,并通过同学间的交流互动,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多项思维的能力,为更好实现研究性研读学习打下基础。

三、让学生学会有深度的阅读

传统阅读教学模式,教师传授过程占据教学时间比例较大。此種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知欲望进行忽视,让学生失去自行理解和支配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最终让阅读也仅仅是浮于文字表面。如何让学生有深度的进行阅读,首先作为教师而言,应给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时间和思考空间,并在阅读过程中对学生加以引导,并让学生学会掌握知识的技能。同时,这里所说的给学生充足的阅读空间,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作用,相反,教师在实现学生深度阅读这一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教师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设计与开展教学,以一些激趣性、启发性、发散性、迁移性问题来造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境界,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或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或激发学生求知欲,或给困惑中的学生指明思考方向,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来进行阅读与思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阅读与思考更有深度与广度。这样学生才不会游离于教学之外、文本之外,而是以主体身份来展开阅读,与文本、与作者进行直接对话,这样才能走进文本,走进作者,产生更多独特的见解与感受,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对阅读教学的探索至关重要,我们应不断加强理论探索,还应注重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出切实有效的阅读教学新方法,彻底改变孩子们的阅读现状,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研究性文本音乐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