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芳
摘要:《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的确,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任何人都不能越俎代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专注地阅读。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像一位导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材,掌握教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读书,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书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收益,使其个性得以张扬,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关键性:小学语文 阅读 重要性
那么,阅读在课堂教学在有哪些重要的作用?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让孩子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达到阅读的目的呢?如何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鼓励思维碰撞,让学生充满个性
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课堂上,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坚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
记得在教学实验教材第三册《从现在开始》一文时,我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走入文本去体验感悟角色。课开篇以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开始。于是,狮子宣布:“从现在开始,你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谁做得最好,谁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一个扮演狮子的学生耀武扬威的走上来,用威严的语气活灵活现地发布了狮子的命令,博得其他孩子的一阵掌声。可是有一个学生却在此时高高举手了右手,他告诉我他也想读读狮子的话。他的朗读是那么的有气无力,我纳闷了,问他为何要这么读呢?他不仅不慢得说道:“因为这只狮子是老狮子,他才会找接班人呀。”是呀!我们受了习惯思维束缚,而孩子们却敢于想,思维更为活跃。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思维碰撞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思想启迪,求异、发散思维在逐渐升华。
二、引导注入情感,让学生充满人性
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的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教学《纸船和风筝》时,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到故事的角色中进行朗读实践。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为小熊和松鼠成了好朋友高兴不已。当学生读到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而吵架了,许多孩子的脸上不高兴了,好象自己也和小伙伴吵了架一样,有的孩子眼眶里已噙着泪花,当他们读到小熊和松鼠和好了,孩子们脸上洋溢的喜悦令我都为之动容。
三、倡导交际的课堂,让学生充满灵性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具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个体。“蹲下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学习伙伴,这 这中師生互动、师生互补、平等对话的前提、教学中,我总是努力地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教材,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会学习,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挑战同伴、挑战教师。在《酸的和甜的》一课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我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把这个小故事演一演,学生根据故事中人物性格特点及自己的朗读、表演技巧选择角色,有的还大胆邀请老师加入、他们在学习小组里互教互学、互演互评,结果上台表演的小组一组比一组出色。他们把狐狸的狡猾、小松鼠和小兔子的老实、轻信,以及小猴子的聪明、敢尝试的形象演得栩栩如生。有一小组还邀请老师演小猴子,并指导老师用处神态、语气、动作演,真正形成了师生互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正是在这样既要乐于接纳对方,又要快于倾吐自我的生生互动、互补的探究学习中,学生的整体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大面积地有效地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其实,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专注地阅读。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像一位导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材,掌握教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读书,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书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收益,使其个性得以张扬,语文素养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