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琳
摘 要: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的主体因素对原文翻译策略的选择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浮生六记》原作中作者沈复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段和模糊语言展现了清末中国一对夫妇恬淡而有情趣的生活。本文通过分析林语堂对《浮生六记》译本的选择以及其在翻译时对原著中修辞美和模糊美的翻译策略的选择,来探讨其在表现原作美时是如何发挥译者的主体性的。
关键词:林语堂;《浮生六记》;审美主体性;修辞美;模糊美
Abstract: As the subject of translation practic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play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he author of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Shen Fu,uses a lot of rhetoric and vague language to show a Chinese couples tranquil and fun lif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paper analyzes Lin Yutangs choice of translating the Six Chapters of the Floating Life,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translating the rhetorical beauty and the vague beauty of the original work to explores how to play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expressing the original beauty.
Key words: Lin Yutang;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Aesthetic Subjectivity; Rethoric Beauty; Vague Beauty
1 审美再现过程中译者的审美主体性
传统的翻译理论认为,原文作者在翻译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译者只是处于从属地位。随着翻译研究的发展,当代翻译理论认为译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不可避免地对其翻译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具有主体地位。译者是“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 表现为译者对作品的理解、阐释和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 也体现在对翻译文本的選择、翻译的文化目的、翻译策略和在译本序中对译作预期文化效应的操纵等方面。”[1]译者通过与原文进行互动来感知原语的审美信息,从而在审美主客体之间相互感应,并由此产生一系列不同的审美感应结果。
在翻译《浮生六记》这部作品时,林语堂充分发挥了译者的主体性地位。把个人的审美体验融入到了作品之中。原作和译作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2]
2 审美主体意识下林语堂对《浮生六记》翻译策略的选择
《浮生六记》以简洁的语言表现了丰富的美学内容,原文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段和模糊语言来体现作品的美学价值。修辞手段和模糊的语言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林语堂在翻译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地再现了原文的修辞美和模糊美。
2.1 修辞美的处理方式
修辞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远在2300多年以前,在古希腊就被看作是学校仅有的几门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修辞”即“修饰文辞”是主要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也可称为调整的艺术,而艺术必然含蕴的美。[3]英语和汉语虽然属于不同的语系,而且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义、句法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在修辞手法上,两种语言都有许多非常相似的地方,在相似中又有所不同、各有特点。
原文中的修辞手段是否被成功转译,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译文的价值、决定着译本和源语文化能否为目标读者所接受和喜爱。决定着译本和原语文化能否为目标读者所接受和喜爱。[3]在翻译《浮生六记》的过程中,林语堂在处理原文的修辞手段时采用了灵活的翻译策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使用了直译、省略、替换、增译的翻译技巧。这些技巧中,直译属于异化策略,而其它三种属于归化策略。
2.1.1 异化策略的应用
异化翻译是指生成目标文本时会通过保留原文中某些异国情调的东西来故意打破目标语惯例的翻译类型。[4]在《浮生六记》的英译中,林语堂为了使西方读者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在译文中大量保留了原文的修辞手法。
就窗细瞩,波明如镜,不见一物.......[5]
We looked out through the window and saw there was not a thing, for the water was as smooth as a mirror,......
这句译文中,原文“波如明镜”使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译文“for the water was as smooth as a mirror”也用了明喻。林语堂采用了与原文相同的修辞手法,从而生动地表达出了原文信息。
2.1.2 归化策略的应用
归化翻译是指译文采用明白、流畅的风格,以使目标语读者对外来文本的陌生感降到最低度。[5]在翻译《浮生六记》中的修辞表达中,林语堂应用了归化策略,具体表现在他采用了省略、替换和增译的翻译技巧。
(1) 而憨为有力者夺去,以千金作聘,且许养其母,佳人已属沙叱利矣。[5]
Then Han was married to an influential person, who had offered a thousand dollars for her and, furthermore, undertook to support her mother. “The beauty had therefore fallen into the hands of a barbarian.”
“佳人已属沙叱利矣”中的“沙叱利”是一个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词,出自《太平广记》中的《柳氏传》,唐代蕃将沙吒利依仗自己的势力强行霸占韩翊的美姬柳氏。因此后人将“沙叱利”用来指代强夺人妻的权贵。沈复在原文中使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而在译文中,林语堂从译语读者的接受程度考虑,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使用 “barbarian”來代替“沙叱利”,但是也充分表现出原文中美人被强人霸占的可悲命运。
(2)乃怀青铜三百,信步至虞山书院。[5]
I walked on foot to the Yushan College with three hundred cash in my pocket.
原文中沈复用 “青铜”来代指钱币,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但是,英语中没有类似的表达形式,如果把“青铜”直译为“bronze”容易使读者产生误解,林语堂就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对此进行了省略。
通过归化处理,林语堂成功地将原文中的文化信息传达到了译语文本中。林语堂对《浮生六记》中修辞手法的翻译处理,是对原文中修辞手法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这种再创造过程离不开异化和归化,但主要是归化处理的过程
2.2 模糊美的处理方式
模糊是“当事物出现几种可能状态时, 尽管说话者对这些状态进行了仔细地思考, 实际上仍不确定, 是把这些状态排除某个命题, 还是归属于这个命题”。[6] 译者为了再现原文的语言形式和内容之美,在译语中要尽可能地传递原语作者用模糊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和意图。沈复在原文中使用了大量的模糊语言,通过这些简练的文字表达一些不便明言的事物或记述了生活中所经历的磨难;同时也用了含蓄的文字描写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等。为了再现原文的模糊美,林语堂在翻译过程中采用模糊、补充和直白化三种翻译方法。
2.2.1以模糊译模糊
(1)自此耳鬓相磨, 亲同形影, 爱恋之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5]
And so every day we rubbed shoulders together and clung to each other like an object and its shadow, and the love between us was something that surpassed the language of words.
原文描写“耳鬓相磨,亲同形影”会使原语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其形成的意象具有不确定性。林语堂在不影响原文意义传达的同时,将其直接翻译为“we rubbed shoulders together and clung to each other like an object and its shadow”,形象地再现了原文的意象,使译语读者同样具有了与原语读者相同的想象空间。
2.2.2以补充译模糊
(2)今则天各一方,风流散尽,兼之玉碎香埋,不堪回首矣![5]
Today these friends are scattered to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earth like clouds dispersed by a storm, and the woman I love is dead, like broken jade and buried incense. How sad indeed to look back upon these things.
“风流散尽”、“玉碎香埋”这两个成语表达具有深层的含义。前者的“风流”不再是其表层含义,而是指好友像云一样随风远去;后者则表示年轻的女子香消玉殒。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如果直译的话,会使西方读者不知所云,因此林语堂在译文中补充了原文的深层含义,使译语读者准确理解原文所传达的美。
2.2.3以直白译模糊
(3)况锦衣玉食者,未必能安于荆钗布裙也。[5]
Besides, one who is used to beautiful dresses and nice food like her will hardly be satisfied with the lot of a poor housewife.
“荆钗布裙”对于中文读者来说不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意象,更何况译语读者,为了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林语堂在翻译时用直白化地手法将“荆钗布裙”翻译为“a poor housewife”,译语读者更易接受。
3 结语
林语堂在《浮生六记》的翻译过程中, 体现出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在修辞美和模糊美的翻译中,林语堂从审美主体出发,充分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根据原文特殊的表达效果,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表现出了原作的美。
参考文献
[1]查明建,田雨.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1).
[2]钱锁桥.小评论:林语堂双语文集[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
[3]马蓉.翻译审美与佳作评析[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
[4]Shuttleworth Mark, Moira Cowie.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5]沈复著;林语堂译.《浮生六记》[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6]周方珠.翻译多元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