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歌唱过程中创设情境和培养歌唱情绪

2017-08-17 19:12范振乾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画面场景情景

范振乾

摘 要:情感在演唱效果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歌者要养成用心灵的情感诠释歌唱的习惯.重视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采用朗诵分析歌词、把握旋律、展开丰富的想象,努力创设情景,培养歌唱情绪。

关键词:画面;场景;情景;情境创造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1-0117-02

歌曲演唱实际上是一种音乐再次创造,演唱者也在创造一种特定的意境,所以就离不开一种情景的设置。“言为心声”,歌唱要善于将生活中情感表达的自然方式经过艺术的创作而将其夸大。对于歌唱者来说,要做到“不能无病呻吟”——不唱无情之歌,不为无情而唱。必须做到有感而发有情而唱,以情动人。因此,唱好一首作品的前提是熟读歌词。歌词是歌曲的灵魂,有了对歌词的深刻理解,对情感的正确把握,歌者才可以设身处地的去想象、去体会和感受词作者的创作思路和情感,才能在演唱时感情的表达更加的纯真、完美,更加切近具体的创作情感。下文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怎样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创设情境、培养歌唱情绪。

一、 反复朗读歌词,寻找歌词的创作意境

声乐作品是将纯文字的东西利用具体的音符加以人声的演唱,用比较具体的旋律,使其转换成有声的东西,展现在大家面前。没有真实的情感,不从心灵去把握歌唱的真谛,就不可能摇撼观众的心旌,点燃观众情感的火焰。它的思想情感是借助于歌词和旋律来体现的,歌词是塑造形象的灵魂托体。因此,在完成一首声乐作品时对歌词的理解和升华是把握作品内涵的关键,歌者对歌词的艺术想象和具体情境、情绪创设进而表达歌曲情感,是对作品文字灵魂以声乐艺术为手段的具体再现。例如我们在演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脑海中必须勾勒出辽阔草原,飞奔的骏马、蔚蓝的天空、雪一样的白云、遥远的牛羊马群,以及时隐时现的蒙族长调和悠扬的马头琴声等等,通过这些特有的图画短时间激发歌者的演唱情绪,从而再现草原的辽阔和无限壮美的情境。然而要做到掌握歌曲具体的细微的情感变化,正确充分的把握作品的情感,就必须熟读作品的文字,理解文字所吐露的情感世界。做到上面的这些还不够,因为词作者无论写的再好再细腻,曲作者的曲写的再美妙投入,都不能完全的再现词曲作者之间各自吐露的内在的情感,这就需要歌者通过他们的文字和音符再大胆的想象和构思,寻找更加贴切和贴近作者们的创作思路。歌唱的最初就是要寻找各种各样的情绪,从中找到正确的情绪思路,创设具体的情境画面,培养有效的歌唱情感。大声朗读歌词是寻找情绪意境最有效的一种途径和手段。通过朗读体会它的气息,体会它的层次及脉络主线。阅读作品、熟悉角色开始,就需要借助想象的翅膀,将生活转化为艺术,用正确的歌唱发声状态寻找行腔送字的意韵,和共鸣点,用情绪把握强弱变化的力度,投入的体会歌曲所表达的喜怒哀乐,以及具体的情感灵魂。从而积极展开思路,联系歌者丰富的现实生活片段或看到过的影视资料及诗歌情境,像放电影一样积极培养和设定一些作品画面场景。

充分利用想象。想象是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出歌曲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种想象不仅仅依靠声音技巧,更多的是情感上的流动,通过想象把自己置身于歌曲意境和人物心理之中,感受歌曲需要表现的情感,静心细腻的体验所迸发出的情感,使之与歌者生活经历易联系、易产生共鸣,将歌者掷身于脑海中设定的情境和画面之中,身临其境。从而充分把握歌曲的内涵,有利于激发歌者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情感。

二、把握作品風格,准确创造演唱情景、情境,再现具体的作品画面,培养正确的歌唱情绪

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演唱风格,不同的演唱风格决定了不同的情绪表现。要正确把握作品的演唱风格,首先要理解歌曲的内涵,弄清作品的出处、创作背景及其它所描写自然环境等要素。比如拿到一首民歌,我们必须先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掌握当地 悠久的历史底蕴, 以及作品创作所处的具体生活环境机时代背景,创造性的发现蕴含在作品中无法用文字或音符记录所达到的情感内容,不要急于唱谱。只有理解歌曲的内涵才能更好的声情结合。因此,要想准确地把握作品的风格,体现作品的内涵,使作品的意境在演唱过程中随情景和情境再度升华,理解作品是情感表达的前提基础。光有理解内涵还不够,歌者要对歌曲的意境进行想象再加工,根据作品在自己的头脑中呈现一幅幅活动画面,尽可能的去开启想象力。比如在演唱<<大黄河>>前面的那些散板引子时,脑海里要浮现一副壮观的黄河瀑布的图画,然后将歌者置身与对岸或高处,面前呈现出崩腾飞散的大瀑布一泻千里的壮观场景,只有在脑海里不断创造这些情景,才能将自己的演唱情绪完全投入到再现黄河的博大和宽广的情境当中去,再现作品的真正情感.对作品才能正确的把握和驾驭,完成作品的二次创作。

情感的体验对作品的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歌者平时生活中快乐或是痛苦的回忆都镶嵌在脑海里。这些记忆给歌者留下不可磨灭的回忆,对这种回忆进行加工,产生不同的情绪和感受,在演唱时对它们进行情感的再现。根据这些再现创设一种和作品非常贴近的情境。然而这些情绪和感受恰恰是最真实最能打动人的。因为在打动别人之前就已经打动了歌者自己。当把这些回忆结合作品感情形成特定的情境搬上舞台后会使人们的感受更加真实。越是亲身经历的事情就越能带动歌者自己的情绪,更会与倾听者发生共鸣。积极的调动歌者平时生活中的经验和经历,产生的情景和情境就会更加逼真,感受才更加真实。演唱时,通过产生的这些情境引领听众进入歌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世界。作品的意境将完美的展现出来了。比如在演唱<<白发亲娘>>时,我们身处异乡的游子脑海里会浮现阔别已久的故乡,以及故乡的山山水水、儿时的玩伴、辛勤劳作的老娘,平日里挂念父母身体状况以及生活的艰辛等等,一下拉近对作品的把握,把歌者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都唱出来,都唱着告诉给自己的娘亲,此时就会强烈的凸显出对母亲和故乡的怀念。用这种情景下产生的情境去表现作品,一定会很切题的。

三、提升歌者自身文化知识修养、充分联系现实生活,转化情感,寄托演唱情绪

文化知识修养是情感表现的文化基础,达尔洛兹有句名言:“对于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的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过程。”不同的乐曲、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的变化都表现出它们各自的风格及不同的情感。歌曲的思想、情感是靠文字来表达、靠声音来表现的。歌曲又是乐谱和文字的结合,通过音乐和文字,对歌词精心琢磨。同一部作品,不同文化修养、不同知识底蕴的人在演唱中的表现也是不同的。文化修养越好、知识底蕴越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就越深,感受也会越深,在演唱中的表达就越纯真、越完美。因此歌唱者要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知识,同时还要丰富和加强自身文化艺术修养,尽可能地接触和学习各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和不同风格、体裁的艺术作品,扩大自己的艺术视野,加强艺术感知和想象能力,把自己融入到作品的情感世界之中,并借助自己的丰富经验与艺术修养来演绎作品,实现艺术的二度创作,以便能准确地将作品特定的情感和风格表现出来。善于借鉴和学习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学习它们的优点。比如学习借鉴京剧和兄弟剧种的行腔吐字、戏曲的情感表达、演唱过程中的表情吐露,舞台表演的身段起法儿,以及在舞台上的面部表情等等,借鉴戏曲的一些表现手法来丰富演唱表演.这样可以达到一个不可低估的效果,给观众也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是对歌者自身的提高和完善。

四、结语

在对一首作品演唱时,能做到上述各个方面,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对现实生活的情景的回忆,用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对作品真实的再创作。在演唱过程中用种种特定画面和具体情景在脑海里勾画出最能贴近作品情境的场面是完成作品和再现作品内涵必不可少的因素。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朱琪.浅谈声乐课学生正确的心理和心态的引导[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猜你喜欢
画面场景情景
情景交际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电视画面的剪接艺术分析
汉语语篇英译中词汇场理论和框架理论的应用研究
基层电视台如何做好专题报道
场景:大数据挖掘的新标准
《远大前程》的哥特式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