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菲
摘 要:《万壑松风图》描绘的是江南烟岚松涛,矾头重叠;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沿着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浓密的松林,“丰”字形的松树随风摇曳,似乎能使观者感受到阵阵湿润的凉风扑面而来;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地向上升腾;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桥,在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间烟火。
关键词:李唐;万壑松风图;斧劈皴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1-0090-01
一、李唐的时代背景与绘画艺术
李唐,字晞古,今河南人。自幼变勤于学习诗书,尤其擅长画画,早年年轻时就很有名气,经太尉邵渊推荐,授成忠郎画院待诏,时年近八十,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李唐的画受范宽的影响,范宽画山水初学荆浩及李成,领悟到“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他所画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山石。李唐的山水画严谨质朴,气象雄伟,犹存北宋风范,开创了南宋山水画的新风。
二、《万壑松风图》的诞生
(一)时代使然
宋代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格局状态,但被晋割让了给辽的燕云十六州一直未能收回。李唐是个爱国之人,他的《万壑松风图》则是他的典型代表作,画中充满了刚烈的情绪,猛烈的大斧劈皴,强烈的笔触,表现了他内心无法掩饰的复国情怀,后期李唐的创作表现这种爱国激情和民族正义感更加明显。
(二)历史的传承
山水画的发展简单的说从五代、隋唐、两宋、元、明、清一路走来,继承与发展并驾齐驱,秉承传统的同时富含时代精神。北宋范宽的雨点皴不得皇室的重視,在长期的停泄下又在李唐的笔下富有了新的生命。
三、《万壑松风图》的内容分析
(一)《万壑松风图》宋画之三大精品之一
《万壑松风图》由三拼绢绘成,该图与《早春图》《溪山行旅图》,历来被称作宋画之三大精品,但与范宽《溪山行旅图》的高昂相比,郭熙的《早春图》稍逊零碎薄弱,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稍显沉闷郁闷,带着一丝丝苦涩,似乎让人体味北宋末年战火纷飞,干戈寥落的苦难时代。在画中一座尖耸的远峰上题有:“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的隶书落款。
(二)《万壑松风图》的整体布局分析?
宋代山水画创作的活跃促进了对山水画经验的整理研究,出现了《林泉高致集》:其中强调对真山水进行深入的观察体验,画家必须“神于好,精于勤,饱游饫看”,才能胸有丘壑。他还强调绘“可游可居之境”北宋的山水画,多采用大图阔幅的全景式构图。
《万壑松风图》的构图与其他山水稍有不同,虽取全景,但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着的松林将峰顶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表现得自然得体。在构图上,《万壑松风图》受到北宋风格的影响很大,郭熙对山水画的章法布置、景物构成方面,曾做了详细的总结,他的《画诀》中就提到:”山水先理会大山,名为主峰。主峰已定,方作以次近者、远者、小者、大者。以其一境主之于此,故曰主峰,如君臣上下也。”可以看出,李唐此作在构图方面不仅有对前人的继承同时开启了南宋山水画构图的格局。这幅画山势雄伟敦厚,石质坚硬方正,多用小斧劈皴,皴擦点染并用,融汇北宋诛大家的技法特征,既显示了北方山石的棱角锐利,在整体上也显得刚劲沉郁。
(三)《万壑松风图轴》的“斧劈皴”法
“斧劈皴”,这种皴法是李唐的新创。他的山水画,早年是学范宽的,山高气峻,宏阔庄严,石法、树法坚凝厚重。他对北宋画家范宽的繁密的点皱,化简为短笔侧锋一笔画过,以面替代了点皴,对他的雨点皴略加变化,使笔形变宽,变长,遂成为小斧劈皴,在小斧劈皴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笔形变阔、变长。便成了水墨苍劲的大斧劈皴,同而且线、面结合,表现出岩石的坚硬,凝重的质感。其中放纵的侧锋、湿笔可能受郭熙的画法影响。明显脱胎于范宽,但又有所变化,点皴结合,兼收并蓄。
皴法变化多端,雨点、马牙、豆瓣兼有,尤其是独具特色的小斧劈皴,融合了李成、范宽、郭熙诸家技巧,用多种皴法表现不同的石质,如主峰,上端用长钉皴刮铁皴,中部偶尔参以解索皴,使山体质感很强。此外还可以看出其后来创造出小斧劈、大斧劈的雏型。李唐运用这种技法将山石表面的质地坚硬、棱角分明表现的尽善尽美。
四、结语
徐复观说:“历史上凡在颓废中能复苏其生命力,复苏其精神力,以创制新的文化,或吸收新的文化的民族,无不首先系从其最亲切之文化系统中得所启发。”所以李唐他借古以开今,开创了他那个时代的山水画新风尚。
参考文献:
[1]长北.中国美术史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张正忠.中国田园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3]夏瑞辰.中国绘画赏析[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4]中央美术学院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5]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