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在大学生活中联系最密切和最频繁的人群,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学生工作受到各界人士关注,其工作方法也处于不断探讨和发展阶段。优势视角介入学生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新模式,是一种推动学校管理改革和学生成长发展的创新性策略,为发展和谐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本文将优势视角理念运用于对高校学生群体的管理,聚焦在学生的“优势”和抗逆力提升,增加高校教育者在开展学生工作中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优势视角;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
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最开始是为了满足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在它产生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管理者主要采用的是“刚性管理”模式,即“管教”的模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导。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高校管理制度的发展,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政治色彩逐渐淡化,而服务功能逐渐提升。
一、管理的类型
在1998年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中指出:“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上,高等教育显然需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视角和新的模式,大多数国家的高等教育都需要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实行开放政策,以便培养更多不同类别的人”。教育改革必然会涉及到教育者应该如何完善管理制度和方法,关于如何管理及管理的类型,不同学者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产生诸多类型,本文将管理类型分为以下四种:
(一)以权压人
集体由不同的个体构成,它存在于个体之间,拥有个体内在的共生性。同时它又独立于个体,每个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经历不同,对事物表现出来不同的兴趣和选择,所以个体期望的集体是不压制人的个性,而且推动个性得以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受集体主义思想和等级制度的双层影响,认为集体为个人服务,个人归属于集体,个人应当高度服从集体力量,尤其是集体领导者。因此,采用该管理模式则倾向于采取以权压人的方法,学生严格服从老师,被认为是尊师重教。然而,这种“等级科层式监视”的管理制度是通过强制的手段和模式化的评价标准而形成的一种外在的约束,毫无疑问,这种方式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学生的自由和个性化发展,进而违背了现代教育制度对学生发展个性的倡导。
(二)以法治人
随着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深化和完善。在法制时代和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以法治人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另一种模式,即坚持依法治国理念,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基础,以学校规章制度为补充,规范学生管理权的行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水平关系着高校的育人实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状况也直接影响到和谐校园建设。然而,在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并不是学生管理制度的缺乏,而是对在行使学生管理权中出现的忽视正当程序和双重标准,缺乏有效监督。因此,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建设,应把如何规范行使学生管理权为切入点。
(三)以理服人
从字面意义上讲,以理服人即指辅导员在管理学生事务中,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使学生明白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尤其是要注意在晓之以理的过程中坚持对事不对人。然而,学生工作纷繁复杂,单靠讲道理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正如青年作家韩寒在其电影中说过:“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比如,在面对他人考试不及格或者失恋事件,很多学生都明白该怎样处理,但是把事情放在自己身上往往难以接受。因此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应当不断探索多样化的管理模式,鼓励学生发掘事情的原因。
(四)以情感人
如果将传统的依靠强制性的权力、制度、法规约束和管理学生的制度称之为刚性管理,那么柔性管理将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发展方向,柔性管理是与刚性管理相对而言的,即不依靠强制性的权力约束学生。但是,柔性教育不是一味的退让和无原则,不是单纯依靠柔性感动学生,而是期望通过沟通和同理深入学生内心,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帮助他们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关爱,学会自立互助。现行的教育制度偏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建立情感关系和进行情商培育,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疏远。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应当主要包括情感教育、品格养成、智能及知识积累、规范养成教育,而其中又以情感教育为核心,双方需要注重建立情感关系,促进相互协助。
二、高校辅导员的角色
學校是学生进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辅导员是学生进行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重要他人,在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中,高校辅导员扮演者多种角色。但是,随着国家、社会乃至各种团体内部的治理模式转变,从博弈型转为服务型,辅导员的角色重心也发生着改变,因此,高校辅导员归根结底扮演着服务学生的角色。随着高校扩招以及辅导员群体在高校中发挥的作用不断提高,本文根据辅导员提供服务和解决问题的的方式,将辅导员对学生提供服务的角色分为两种,即直接服务角色和间接服务角色。
(一)直接服务角色
直接服务角色是指辅导员为学生的在校生活中提供直接服务,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度过危机。
1.支持者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常常要扮演支持者的角色,为处于困境中的学生提供心理支持,用一种恰当而有效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理解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师者父母之心,老师愿意与他一起面对和解决问题。比如考试不及格或者失恋,尤其是面对学生逃课等负面行为,教育者不应当抓住一次当百次,而是应该在批评教育后,表示相信学生能够改变,给予其信心。
2.指导者
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提供建议和忠告也是辅导员经常性的角色,但是忠告和建议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向,并不是代替学生作出决定或采取行动。例如有的学生询问辅导员要不要报名双学位或者考研,在这样的事情中,作为过来人的辅导员,也只是能够和学生一起分析个人实际情况,最终是否报名,取决于学生对自身和家庭状况的评估。
3.教育者
古语曰:子不教父之过,养不教师之惰。作为辅导员,无疑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领者和教育者。辅导员作为教育者的任务主要是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并给于意见,以使他们能够获得并在此基础上实践新的行为模式。此外,教授他们解决问题的技术和澄清观念。
(二)間接服务角色
间接服务角色是指辅导员作为学生的代表去争取资源,表达学生的心声,改进学校及体制的服务输送方式或者创造出新的服务,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辅导员的间接服务角色包括:
1.研究者
某种意义上来说,辅导员都是高校学生工作的研究者,因为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一线,能够了解到真实的学生和学生管理情况,研究过程也是个人不断反思的过程。那么,辅导员作为研究者的目的和功能主要包括两个:第一是为了提高个人的专业和服务水平,进而达到服务学生的目的;第二是指辅导员作为学校管理系统和执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接触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管理现状,能够为学校发展策略和实践育人提供重要参考和建议。
2.协调者
辅导员的协调者角色是指,辅导员除了直接为学生提供服务外,还可以将学生与其它适当的服务进行不断连接的过程,坚持系统原则把相关的因素组织起来,并不断协调各种服务,以达到为学生个人及其家庭提供持续性服务目的。例如在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服务时,通常有好几项工作需要辅导员同时展开,一方面帮助学生申请国家和学校助学金,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学校勤工俭学的信息。当然,最重要的是督促和辅导学生认真学习,这就需要辅导员要和任课老师保持联系,加强沟通。通过以上多项服务以满足学生在经济和学业上的需要。随着对提供整合性服务的需求,辅导员作为管理者和执行者去组织并协调多种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需要的工作也会越来越多。
3.增权者
增权者的角色任务是指辅导员通过改变学生的情况,帮助个人和家庭增强他们的社会力量和影响,从而使他们能够解决困难,恢复社会功能。同时,辅导员还应学习如何致力于在不同学生群体之间实现公平地分配资源与权力。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最基层的组织管理者的服务提供者,与学生之间存在多种角色关系,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引导者、协助者和教育者。在纷繁复杂的学生工作中和相互间的多种角色冲突中,辅导员需要能够正确的区分学生的困难,并恰当的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与生活。
三、优势视角理念引入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优势视角”(Strength Perspective)概念由Saleebey和他的同事在1992年提出来的,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优势视角超越了传统的问题视角的理论范式,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接受。优势视角所体现的正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服务模式和原则的进一步细化和发展,把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实践原则。思考将优势视角理念引入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则是基于优势视角的基本假设。
(一)维护学生的尊严
哲学上讲,万事万物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没有一片叶子是相同的。对于人,便更是如此。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都不近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会产生不同的思想,有着不同的经历。何况,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对象是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朝气蓬勃,在学生工作中,更要注重方法的选择。每个人都有价值和尊严,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优势视角提倡教育者要善于发掘学生的“优势”,唤醒他们寻求改变的原动力,从而让学生思考并展示自已的优势。在问题解决和发掘优势的过程中,无形中保持了学生的尊严,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了他人的认可,获得个人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所以说,将优势视角引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对于维护学生尊严是意义重大的。
(二)展现学生的差异性优势
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具有差异性,行为存在复杂性,能力包含多样性。比如对待内向,不善与人交际的心理困难学生,辅导员应该保持一种真诚和接纳的价值观,注重发现学生的差异优势,而不是着眼其不足,感受到其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辅导员既关注普通学生的共同需要,也重视特殊学生群体的特殊要求。将优势视角理念应用于辅导员的管理工作中,辅导员通过认真倾听和积极表达同感,满足学生需求,在良性互动与协助的基础上,恢复学生社会功能,在师生之间建立深厚的情感关系。基于这种模式,优势视角的理念帮助学生摆脱不利的情境,使他们和教育者能够重新审视自已的困境、优势和资源,并将这些优势加以运用以解决危机。
(三)实现助人自助的服务目标
优势视角的基本假设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力量与资源,并具有在困难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抗逆力。所以该理念通过开发人的潜能,着眼于个人的自身优势,以激发案主自身的主体性和抗逆力。优势视角用一种积极乐观的视角来对待服务接受者及其行为,反对问题化,主张从整体上看事情,一分为二,不仅关注学生面临的困境,更关注学生自身的能力探索和资源。优势视角不是不顾实际的一味打鸡血,也不是掩耳盗铃般的自欺欺人,而是更加注重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精神与观念。换句话说,就是当辅导员与学生分别后,学生能够依靠自已的能力和资源去处理问题。因此,优势视角的学生管理模式是一种整体性、全局性和发展性的服务模式,通过辅导员的助人实现学生的自助。
四、优势角度下如何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优势视角”概念更多关注当事人的力量和能力,不论有什么问题,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他们都有自己的力量。
(一)关注环境,人在情景中
教育者在为学生提供服务中,要明白了解一个人的行为和处境,首先必须要了解他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他所拥有的资源和需要。同时,要了解在不同的文化和制度背景下,他人是如何评估和满足这些需要的,以及个人所处的社会系统(家庭、学校、社区)和这些系统是如何推动或者阻碍个人的自我实现的。从该视角来说,辅导员应该全面了解学生,不能单看表面,只看学生个人,而是要通过与学生、与室友、与班委、与家长等学生所处的微观、中观甚至是宏观社会大背景下,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二)去标签,反对问题化
在运用优势视角处理学生工作时,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反对问题化,二要关注优势。因为任何标签都具有强化作用,负面标签具有负面影响。没有一种行为是天生被视为偏差的。不同社会中,人们会把不同的行为进行标记,这种行为标签的过程实际上如同一种烙印,会使他们和社会对行为当事人产生一种负面看法,而且这种影响将长久存在。同时,他人和社会的负面看法又使得当事人改变个人意志和自我认知,产生认知偏差,陷入偏差生涯,进而产生更严重的偏差行为。人应当被看做成长和发展的。因此,辅导员在面对学生的不积极和必当行为时,应该设身处地,深入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不可因一件负面事情而对当事人的其他行为全盘否定。
(三)关注优势,提升抗逆力
抗逆力是优势视角基本信念中的重要一部分,运用优势视角开展学生管理工作,首先要看到学生的优势,其次要在关注优势的基础上为学生增权,提升他们的抗逆力。因为人们在遭遇困难时具有反弹性,即个人和家庭具有一定的超越麻烦的能力,体现为面对困难而进行抗争的能力和信念。
有爱才有教育,优势视角的学生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新模式,关注问题和优势,关注个人和环境。在此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实现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本文通过分析管理制度和辅导员的角色,将优势视角理念运用于高校学生群体的管理工作中,聚焦学生的“优势”和抗逆力提升。然而该理论在学生管理的实践中,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和检验。
参考文献:
[1]黄厚明,陈·巴特尔. 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路径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5:108-112.
[2]姚晓辉. 浅谈借鉴国外高校柔性管理经验创新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 科技信息,2011,07:572-573.
[3]张铤. 论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基本价值及实现途径[J]. 教育探索,2012,04:12-14.
[4]时长江. 试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及其制度保障[J]. 中国高教研究,2005,11:75-76.
[5]刘扬,章国昌. 學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管理的可行性及路径分析[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62-66+77.
[6]王思斌. 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王伟(1990-),女,河南南阳人,信阳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