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对媒体人的素质要求及其培养

2017-08-17 07:49闫欣洁
出版广角 2017年14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融合用户

【摘 要】 “融媒体”时代,媒体人要具备媒体融合的思维、专业精湛的素养,以及改革创新的勇气,其扮演着信息把关者、阅读引领者、互动调动者与忠诚服务者的角色。加强媒体融合环境中对媒体人素质的培养,应采取制定战略规划,丰富业务培训,改革专业教育,以及健全激励机制等措施。

【关 键 词】媒体融合;媒体人;队伍建设

【作者单位】闫欣洁,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科研创新团队(豫商文化)建设计划资助(201609)。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媒体融合的十年”[1]。从介质融合到理念更新,从技术与业务整合到价值与制度的重构,从过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简单叠加与浅层合作,到近年来新旧媒体之间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全面融合的媒体时代正在到来[2]。面对媒体融合的新形势,媒体人表现出种种不适应,包括人才流失,结构失衡,能力不济,部分媒体人甚至患上了“本领恐慌症”。媒体是“人的延伸”,媒体融合的关键是人的融合,媒体融合必须突破人才的瓶颈。因此,有必要研究媒体融合对媒体人的素质要求,明确媒体人的角色定位,制定与实施人才培养规划,全面打造“融媒体”工作队伍。

一、媒体融合对媒体人的素质要求

1.媒体融合的思维

媒体人应具备媒体融合的思维和意识。目前,媒体人在媒体融合的问题上存在一些滞后认识和观念偏差:有的满足于现状,患得患失,担心打破原有的格局,认为融合发展多此一举;有的存在畏难情绪和懒惰心理,对融合发展缺乏信心,不愿试,不愿闯;有的存在惯性思维,用传统媒体的办法来对待融合发展,拿出的方案、提出的措施往往不对路[3]。此外,还有个别人说“媒体融合是伪命题” “分化是趋势,融合是倒退”,等等[4]。首先,媒体人应深刻认识到,媒体融合是传媒业一场深刻的“基因革命”,关乎传媒业的命运和前途,在媒体融合的问题上只能进,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其次,正确认识传媒业的困难和机遇,树立在媒体融合中实现转型发展的信心。再次,培养团队意识,摒弃传统媒体“孤军作战”的习惯,强调配合,突出协作,全面融合。

2.专业精湛的素养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日渐式微。比如,在报道的时效性、信息容量、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比、生产流程的简捷性,以及用户的广泛性等方面,传统媒体都无法与新媒体相比。与此同时,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的出现,形成了“每个人都是媒体人”“每个人都是资讯传播者”的泛媒体现象。有学者称这种现象为“传播共时代”,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新媒体背景下行业壁垒的降低与消失,以及产业边界的融合。然而,在“传播共时代”,尽管 “平民草根”有意无意地从事资讯传播的工作,但其并没有颠覆“精英”传播的格局。以新浪微博为例,只有大约1%的用户發原创微博,9%的用户转发评论,其余90%的用户只看不发言。据国外在线营销平台Unruly追踪的数据显示,大约17%的用户贡献了社交网络上82.4%的视频[5]。所以,面对新媒体,媒体人应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持续的实践探索,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以专业精湛的表现在竞争中砥砺前行,在融合发展中赢得先机,占领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3.改革创新的勇气

媒体融合不是对传媒业现有的运行模式、制度规范进行改良,而是一种会带来阵痛的变革过程,在我国可资借鉴的经验并不丰富。所以,媒体人必须具备创新的勇气,敢于先试,先闯。比如,媒体融合首先遇到的就是体制改革这个“拦路虎”。如果不能摒弃传媒业旧的体制,那么媒体融合就触及不到实质,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许多国家都是将体制改革作为媒体融合的切入点[6]。在国内,不少媒体把体制改革作为媒体融合的突破口。比如,四川日报进行“去行政化”创新,打破层级,全部采用聘任制,人员分别来自党报、都市报、新媒体,将内容、技术、运营的三类人才同步配置,广泛运用小组制、项目制、课题制等机制,实现灵活的多工种集成作战人员结构多元化[7]。在媒体融合实践中,媒体普遍感到经费不足,缺乏动力,因此必须创新资本融合模式。比如,上海报业集团与百度签订合作协议,独家经营百度新闻上海频道,借用其他的互联网成熟平台提升自己的传播实力和影响力[5]。

4.全媒体工作本领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媒体人必须具备全媒体工作的本领,这是由传播技术的发展特点和媒体融合的专业要求决定的。其一,从传播技术方面来讲,当今社会正在经历三项技术带来的变革,即互联网宽带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社交媒体技术。互联网上的人生不再是“第二人生”,而是“第一人生”[8]。媒体人只有具备相应的互联网服务技术和技巧,才能满足“广泛用户对广泛信息”的需求。其二,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鲁·纳齐森将媒体融合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 [9]。从这个定义中不难发现,媒体人不仅要具备传统媒体的工作素质,还要具备新媒体的工作能力。在我国,绝大多数媒体在印刷、发行纸质刊物的同时,“试水”数字化传播[10]。因此,媒体人不但要掌握接收稿件、审稿、加工、校对、排版等基础业务,而且要熟悉与本领域相关的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还要能灵活运用电子邮件、微博、微信、视频技术等传播工具,成为“全媒体人”。

二、媒体融合条件下媒体人的角色定位

1.信息的把关者

《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始终坚持贴近需求、质量第一,严格把关、深耕细作,将传统出版的专业采编优势、内容资源优势延伸到新兴出版,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思想传播和文化传承作用。”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内容为王”都是摆在第一位的竞争法则。传统媒体的内容有深度,有态度,这是其公信力的来源和得到社会认同的基础。而新媒体是大众传播平台,门槛较低,管控宽松,不但信息数量庞大,而且来源复杂,容易被社会力量操纵,原子式的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则是网络空间的“散兵游勇”,虽然无处不在,但却是一盘散沙[11]。在此情况下,作为信息把关者的媒体人责任重大,既要从巨量的信息中准确地捕捉到用户最想了解的信息,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的思想性、真实性进行甄别、评估,防止负面信息的传播。

2.阅读的引路者

在媒体融合的条件下,用户的阅读方式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即碎片阅读(Fragments of reading),是指用户利用碎片时间( Fragments of time)来阅读碎片信息(Fragments of information)。与碎片阅读相适应,碎版出版(Fragments of publishing)应运而生。比如,上海文广传媒集团把1分钟的新闻剪辑成10秒的电视短信,即SMSTV,使观众随时随地都能接收到新鲜资讯[12]。又比如,商务印书馆将《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数十部精品工具书进行碎片化重组,开发了完整的古今词语知识网络系统和多种工具书知识数据库。与传统的深度阅读相比,碎片阅读是一种浅阅读,容易造成思维的惰性,不利于深层次交流,不容易积累知识,不利于构建精神高地,无法养成专注的品质[13]。所以,媒体人有必要加强阅读引导,通过控制阅读的“前端”与“后端”,将用户引向深入阅读,加深用户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3.互动的调动者

传统媒体的读者座谈会、电话征询建议、设立意见箱等都是与读者互动的重要形式,但传统媒体并未将“互动”放在重要的位置来对待。同时,受到技术条件的制约,传统的互动存在僵化凝固、反应迟滞、反馈效果差等问题。在媒体融合的条件下,“互动”的价值和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成为媒体最主要的日常业务活动之一,这也是打造媒体品牌的重要举措。比如,英国BBC鼓励用户建立播客、社交区和讨论区,大量采用用户的内容。一方面,BBC建立了一个新闻线索人数据库,当发生新闻事件时,BBC的记者首先会到数据库中匹配适合的被采访者,或者通过官方网站上的“Have Your Say”论坛主动向用户寻求新闻内容。另一方面,用户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主动参与到新闻实践中,比如,提供各种照片和视频、个人案例、新闻线索,以及网络留言等[14]。美国《赫芬顿邮报》鼓励用户上传新闻,发表观点,并通过点击率对首页头条大标题进行排名。这样一来,用户从原本单纯的阅读者成为新闻制作的参与者,其阅读新闻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对媒体的归属感也大大增强[15]。

4.忠诚的服务者

媒体融合使读者的称呼由“受众”变成了“用户”,这不只是字面的改变,而是观念的变革,以及由此带来的媒体管理经营等方面的创新。媒体融合要深度发展,就要进一步强化用户意识,把占有用户、发展用户、聚集用户作为重要抓手,贯穿于全过程[16]。从内容方面来讲,要以产品创新为导向,开发丰富的适用精品,其特征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满足细分市场需求,全媒体发布,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从服务方面来讲,要提高传播的精准化、移动化、互动化、社交化、视频化水平。内容以服务为传播手段,服务以内容为载体,二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要堅持以用户为本的理念,致力于改善用户体验,组织精品内容,提升服务水平,并使之渗透于内容生产的各个环节[16]。如今,西方媒体将用户视为消费生产者(produce consumer),即不再单纯地把用户视为信息消费者,而是赋予用户信息生产者的身份。

三、媒体融合环境中媒体人的素质培养

1.制定战略规划

《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制定出版融合发展人才培养规划,支持出版单位与高校、研究机构和创新型企业联合开展出版融合发展人才培养,加大新兴出版内容生产人才、技术研发人才、资本运作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媒体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人力资源建设,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战略规划。首先,要全面了解国内外媒体融合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对媒体从业者的数量、质量、结构进行评估,找到团队的薄弱环节。其次,从挖掘现有的人力资源和引进人才两个方面制定短期、中期、长期培养规划,明确各阶段的重点任务和具体落实措施。再次,施行人才培养责任机制,从组织领导、经费设施、教师教材等方面为人才培养提供充分的保障。

2.丰富业务培训

完善现有的培训体系,对从业者开展系统、全面、深入的继续教育,促进整体队伍的知识结构向媒体融合的方向转型。其一,要为媒体人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创造机会。其二,梳理总结媒体融合中的主要问题,设置问题情境,经常开展小规模的内部学术研讨活动。其三,鼓励媒体人申报研究项目,撰写论文,为他们的科研活动提供时间、经费、技术与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其四,外聘媒体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的专业教师作专题性或者综合性的学术报告、学术讲座。其五,编写媒体融合知识手册和读本,制作幻灯片或者其他视频资料,开展有奖知识竞赛。其六,从知识管理的理论出发,建立媒体内部的知识库,为媒体人提供分享知识和经验的平台,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

3.改革专业教育

高等学校是培养媒体专业人才的主要机构,面对媒体融合的新形势,其承担着教育教学改革的繁重任务。其一,调整课程设置,扩大实践类课程的比重,使媒体业务和实践类课程的比重不低于全部课程学时的三分之二。其二,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借鉴国外的小班授课、研讨授课、点评授课等教学模式。其三,建立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条件[17]。其四,建设一支实务型和学术型的师资队伍,引进媒体专业人才授课。其五,加强与业界的互动,改革媒体实务教学体系,培养“订单式人才”[18]。其六,加强严进严出的教学管理,切实保证人才质量。此外,要正确处理本专业教育与其他人文学科教育的关系、专业教育不同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及现实课堂教育与虚拟课堂教育的关系。

4.健全激励机制

面对媒体融合带来的影响,媒体人不能回避,更不能逃避,要对自己的知识积淀、知识结构进行考量,主动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媒体应建立队伍建设激励机制,完善考核政策与办法,对媒体人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等进行全面的、动态化的评估,将结果与职称评聘、薪资等挂勾,倒逼媒体人增强学习意识,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此外,媒体还要创建优良的组织文化,增强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要为媒体人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使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下、用得好。

|参考文献|

[1]魏然,黄冠雄. 美英媒体融合现状与评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116-123.

[2]雷璐荣. 融媒体时代传媒人才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 今传媒,2016(11):9-11.

[3]刘奇葆. 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N]. 人民日报,2014-04-23.

[4]胡占凡. 媒体融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2):2-9.

[5]刘鹏. 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若干趋势[J]. 新闻记者,2015(4):4-12.

[6]孙艳. 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的转型路径[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29-132.

[7]余長久. 融为一体 矩阵传播——四川日报融媒体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新闻战线,2017(2):17-18.

[8]嵇美云,支庭荣. 互联网环境下媒体融合的瓶颈及策略选择[J]. 现代传播,2016(11):5-7.

[9]张静,古丽亚,王雪峰等. 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发展的认识及实践[J]. 编辑学报,2015(S1):13.

[10]沈正赋. 媒体融合视域下的报纸转型[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4(5):628-635.

[11]任陇婵. 媒体融合的梦想如何照进现实[J]. 视听界,2015(1):18-20.

[12]原平方,王蓉. 从手机阅读的功能特点看手机出版的未来发展[J]. 中国报业,2014(4):87-88.

[13]张永锐. “碎片化”时代的“陌生化”阅读[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5):49-52.

[14]匡文波,邵楠. 国外融媒体实践及启示——以英国BBC为例[J]. 对外传播,2016(11):1-4.

[15]符绍强,孙少龙. 自觉运用“互联网+”打造新型媒体[EB/OL]. http://media. people. com/cn/n2015/1029. html,2017-04-08.

[16]张建明. 传统媒体+互联网听听业界高层怎么说[EB/OL]. http://news. sina. com. cn/c/2015-08-20/doc-ifxhcvrn0003168. shtml,2017-04-08.

[17]李茵. 融媒体背景下培养复合型传媒人才的思考[J]. 北京教育,2015(2):17-18.

[18]张品,宋莉,赵玉桥. 融媒体时代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与思考[J]. 长沙大学学报,2013(1):140-144.

[19]柳竹. 国内关于“融媒体”的研究综述[J]. 传播与版权,2015(4):112-113.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融合用户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关注用户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