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娟
摘要:当前,我市处在全面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对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几点思考。
关键词: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发展方式
一、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产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产业结构调整则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目前,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工业产业,着力做大做强做优。依靠科技创新开发高端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创造自主品牌。传统纺织服装工业企业要着力调整原料结构、面料档次结构、产品大类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大力开发高技术纤维和新型纱线等纺织新材料,重点发展“多功能差别化纤维、高档纺织面料、产业用纺织品和品牌服装”等。二是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现代农业发展应紧紧围绕“农田标准化、操作机械化、经营规模化、产出高效化、服务社会化、土地股份化”的思路,重点建设好我市优质稻米、生态畜禽、名特水产、果蔬园艺等特色主导产业。组织引导农业基地、农业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强化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和创业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逐步构建起参与主体多元、组建方式多样、股份设置合理、运作机制灵活、管理模式规范、经营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经营体制,促使农业由单纯的生产环节,向加工、运输、销售等高价值链环节扩展,实现农业服务化。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产业。
在继续发展商贸服务、社区服务、旅游文化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同时,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以现代服务业为方向,以现代技术为手段,以加大投入为保障,打造和升级一批分工明确、特色鲜明、布局科学的服务业载体,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出台一批优惠扶持政策,培养和集聚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力争做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层次、塑造特色品牌。
二、加强科技创新,扩大开放合作,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改变传统农业生产主要依靠面积扩大、工业生产主要依靠资源消耗的发展方式,促进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总量向质量转变、从规模向效益转变。一要依靠科技力量,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做强农业支柱产业。二要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工业发展质量。鼓励和扶持企业引进高新工业技术,应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产业竞争力: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积极实施企业技改工程,提高科技含量和节能环保水平。狠抓大项目,重点引进“重大项目、新兴项目、补链项目”,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规模大、产业优、实力强的优势企业。三要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紧缺人才为重点,紧紧抓住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优先保证人才投资,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扩大开放合作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动力。新时期,我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市域现代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新建了多条高速公路,改造了 国道等一批重要干道,规划建设城际铁路,通过积极实施中心城区的一体化规划、建设、管理,统筹安排基础设施、产业链条和功能布局,并通过城市的高端服务、优越人居、完善配套,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形成城乡互动发力局面。我市要依靠良好的基础,抓住新的机遇,积极融入地区经济圈的建设中,引进更多的资金、项目、产业、技术、管理经验等,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三、倡导低碳绿色.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把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激励,加大对节能减排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投入的资金引导和政策补贴。一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有效的突破口。发挥我市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不断拉长产业链条。二要大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在社会生产、建设、消费的各个领域,积极推进能源节约。落实节能减排的倒逼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四、加快城镇一体化,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城镇一体化进程,促进人口和产业聚集,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不断改善城镇面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我市要把城镇一体化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载体,坚持规划统领,不断完善各项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不断提高乡镇现代化水平,稳步推进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基本对接城乡基础设施。推进市级和乡镇机构改革,理顺“区镇合一”体制。推进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政务公开、财政、金融等体制改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优化涉外经济体制。全面启动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改革农村“三大合作”,全面推进科技、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人才、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进一步打破城乡藩篱、统筹调配城乡资源,在空间利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以实现城乡资源高效利用、功能定位清晰、空间特色鲜明、要素自由流动、公共服务高水平均等化的目标。
五、关注保障民生,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要通过加快发展經济,才能增加财力,切实加大对医疗、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只有通过加强对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保障,才能使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同时,也为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创造条件,从而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改善民生。一是要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灵活就业。二是要抓好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要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教育、卫生、科技、文体、计生、扶贫等社会各项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