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舞蹈创作刍议

2017-08-17 09:14陈柯羽临沧市文化馆
民族音乐 2017年2期
关键词:意境舞蹈动作

陈柯羽(临沧市文化馆)

群众舞蹈创作刍议

陈柯羽(临沧市文化馆)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运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它有着其他艺术所无法替代的社会功能。它“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盖乐心内发,感物而动,不知手足自动,欢之至也”。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艺术鉴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茶余饭后,更多的人开始喜欢看一些高雅的舞蹈艺术作品。秧歌、龙鼓等普遍的艺术表演已经不能满足群众的艺术需求,优秀的专业剧目开始在变通群众中大量演出,几乎随处可见,甚至是中小学校园里也已经有了大量的优秀的专业剧目。

正是这些社会需求,一些年来,专业的、群众性的舞蹈创作领域,涌现出大批能拨动人们心弦的优秀的群众舞蹈作品。这些作品取材广泛,风格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唱人言物、咏志抒情。通过各种表现手段,深刻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挖掘世间美好情感,启示人生追求真谛。这不但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而且贴近群众生活,反映群众生活,反映了时代追求。

实际上今日的社会发展一日千里,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已使人们的审美追求攀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就要求群众艺术作品要快出舞蹈精品、多出舞蹈精品,要求我们的群众艺术创作提高新的水平。以下是我在群众舞蹈创作中的几点体会:

■群众舞蹈的创作同样要熟悉并积累专业素材,全面提高专业修养

首先要深入体验生活去积累素材。由于群众舞蹈的特殊性,就要求我们的编导更要深入体验生活。舞蹈语汇(动作) 是靠积累才能丰富的,只有相当的积累,才能在创作中信手拈来。也只有对动作了然于心,才能找出它的运动、变化规律,再理一步对这此动作进行变化发展。对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人们劳动或其他习惯动作进行分析,了解它们的形态、动作规律、运作节奏等选择其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进行美化提炼,使之成为闪烁光彩的舞蹈形象,如《薅秧各》的创作,作者深入到农民群众中,观察农村的农民群众的薅秧、播种、插秧等生活;在薅秧、插秧的劳动中需要两腿分开站立;在插秧这项劳动中,人们采用一定的动作幅度,一定的动作规律等。作者对这些素材进行了加工整理,在舞蹈作品中典型化地表现,创作了生动丰满的舞台形象。

其次要主动提高专业修养。舞蹈创作是艺术能力的综合考验,编导要对各艺术门类进行综合学习。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的综合性艺术,创作舞蹈不仅要有对人体动作的娴熟运用,还要通过其他的艺术手段,为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发展、高潮的兴起等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创作者对音乐应具有很强的感知力和理解能力,才能把音乐同要创作的舞蹈作品深度结合,在听到音乐时,编导会根据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快慢、音响的强弱、脑海中不断闪烁着各种跳跃,旋转和时而翻腾激烈,时而舒展委婉的动作形象等。同时要对灯光、服装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解学习,以便于在创作时综合考虑运用。要充分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联想、幻想),使舞蹈具有浪漫抒情色彩,这是作品打动人心、感染观众的极为重要的方面。

■创作的作品应该贴近群众生活,反映社会风貌

需要强调的是:不管什么样的作品,都需要知道这个作品是要表现什么或要传递什么,不能是一个单一的运作串联而已。为了避免编导工作的盲目性和无目的性,建议我们的编导工作者应该经常去田间地头,工矿企业等各地去熟悉情况,多体验生活,编排出有灵性的作品,有人性化的作品,为人民多留下一些宝贵的文化财产。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群众文化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包括演员,同样,很多题材也就不适合。比如,首先古典舞对于他们就有很多局限了。我们国家民族众多,并且长期以家业、渔业等为主,有大量的劳动题材作品可供参考。而且我们还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作品可挖掘的深度还有很多,创作群众作品最忌讳的就是脱离群众的实际生活,创作的作品要让群众看得懂。看明白,理解透。如《田间乐》这个作品,表现的是田间地头的劳动和休息场面,有群众非常熟悉的劳作场景等,都非常贴近群众的生活,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扬长避短,最大限度让群众舞蹈具有专业水平

在选择动作,选择舞者、舞伴的时候,要考虑作品的整体平衡,规定舞段的长度。杰出的、决定性的做法就是应避免“我不知道做什么”的盲目性,使舞蹈作品不只是表现一个简单运动系列。在还没有进入舞蹈创作之前,要对所要创作的这个舞蹈有个整体的 构思,即有什么情节,由几个演员去跳,舞蹈分几段,怎样的节奏、队形,有哪些基本动作以及怎样开头,怎样展开,怎样结尾,这个舞蹈要营造一个什么样的意境等等。

由于群众舞蹈中选用的演员大部分是业余爱好者,所以群众文化的舞蹈作品通常都大量地使用群舞形式,也就是常说的“人海战术”,这一方法虽然存在不少缺点,但同时也可以避免了水平差异带来的一些作品缺陷。所以,在作品构思和作品合成时,多考虑队形变化及音乐的协调配合非常重要。也可以考虑编排意境强的舞蹈,这样的作品适合演员多的作品。舞蹈作品的意境,从字面上解释,意是指作品所表现的感情和思想,境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客观环境。舞蹈作品的意境,就是舞蹈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在动作的设计中,尽量少考虑技巧的运用,甚至不考虑。而是更多地营造舞蹈意境。舞蹈意境的创造主要是通过形象的情景交融艺术特写与描绘,把观众引入到艺术想象的空间,进而获得更丰富的审美感受,从视觉冲击到灵魂感受。在舞蹈意境创造过程中,情景交融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结构层次表现为:景——情——形象——境(意境)。意境强的舞蹈比较容易被群众广泛接受,可以在很多场合大量使用或演出。

■解放舞蹈手法 提高审美效应

舞蹈创作所需要的元素动作在选材时就应该已经同时想清楚了,它可能包括选材前采风得来的动作,这些动作可能来源于劳动时的艺术化,也可能来自于想象中,或者来自于已经存在的动作组合。但作为舞蹈创作者,不仅要在创作中做到本体功能的充分发挥,而且要将舞蹈本体最大限度的解放,使之自由驰骋,使作品既拥有符合社会生活的现实感和认同感,又拥有符合审美心理的真切感和价值认同感,从而使舞蹈真正具有渗透人心的美感效应。诸如舞蹈《阿佤女》,运用虚实结合如真如幻的创作方法,尤其对阿佤人生活选择了独特的视角。那巍巍群山仿佛就是阿佤人母亲的身影,那宽广的大海不正是阿佤人母亲的胸怀。作品就是在这种如真如幻的化合感、知觉感之中跨越了时空,让观从在审美感知中,使舞蹈形象发生更为充分的审美效应。

由此可见,一个群众舞蹈作品所具备的审美效应,应该是与专业舞蹈相等的。就是以更贴近原生的审美实体激活审美对象的审美体验过程。群众舞蹈的美具有更直接的冲击力,不给人一种海市蜃楼式的虚幻享受。有些群众舞蹈作品也可能使你体验到痛苦忧伤,然而正是在这种心灵裂变中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使人更能领悟到人生幸福的真谛所在。因此,在当今舞蹈审美多维拓展中,作为基层的群众舞蹈创作者,应该有批判、有分析地继承传统的舞蹈文化,要增强变革的创新意识。以社会和人生应该有新体会、新发现,以时代的舞蹈审美需求及实践体现,要不断认识,勇于探索,才能创作出真正具有当代审美文化品格的优秀的群众舞蹈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意境舞蹈动作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动作描写要具体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