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韵宇(武汉音乐学院)
同曲异派筝曲《出水莲》演奏版本比较研究
陈韵宇(武汉音乐学院)
潮州筝与客家筝分别是潮州音乐与客家音乐的代表,较好地保存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特点。它们都流传于广东、福建一带,是我国南派古筝的主要代表。二者在音乐风格、曲目及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着一定的联系。但同时,它们又相互区别,在古筝传统音乐诸多流派中具有重要地位。《出水莲》一曲是南派古筝代表曲目之一,但与其他乐曲所不同的是,这首乐曲因其深刻的内涵、高洁的品格和育人、塑人的品质,从而得到广泛流传,现存许多不同传谱和演奏版本。通过对这些版本的比较,不难发现除了乐曲的旋律骨架基本相同之外,演奏方面却各有特点。因此,笔者认为通过比对不同流派演奏版本这一视角,来研究分析《出水莲》的演奏特点,必将对深入了解客家筝曲和潮州筝曲复杂而独特的风格,以及把握好传统乐曲的继承与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出水莲》是中国古筝十大名曲之一,客家筝派中被文人誉为“四美图”的中州古调四曲连弹,第一首便是《出水莲》。此曲表达“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旋律清新典雅、意境深远,被各大名家演奏,流传度甚广,因此有许多不同传谱的版本。例如:罗九香传谱,陈安华记谱,饶宁新演奏谱,徐守诚传谱,林玲演奏谱等。此曲是专业院校及古筝音乐爱好者的重点学习曲目,并被权威教学用书收录为教学、考级曲目。例如:《湖北省古筝考级教材》,吴青副教授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筝曲》,萧兴华主编,吉林音像出版社出版。《中国古筝考级教材》上海筝会编,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等等。此曲堪称经典,常被活跃在当代筝坛的古筝名家吴青、林玲、王中山等作为音乐会、学术交流活动的演奏曲目,并发行专辑、制作视频资料。本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是同曲异派筝曲《出水莲》。演奏版本为客家筝派《出水莲》选自罗九香传谱,陈安华演奏版本;潮州筝派《出水莲》选自徐守诚订谱,吴青演奏版本。研究版本的选择必须具有一定影响力,并且具有版本比对的价值与意义。这两位名家分别对客家和潮州的音乐文化有着较为深厚的了解和掌握,并且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和演奏工作,为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陈安华先生是客家筝派代表人物罗九香先生的弟子,被誉为“南国筝界第一人”。吴青老师是潮州筝派代表人物许守诚先生的弟子,被筝界同仁称为“南北风格兼蓄之佼佼者”。这也是选择上述两个版本的原因,并且两位大师的演奏风格鲜明、各有千秋,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在此之前已有许多文章对《出水莲》一曲做了相关研究,例如:《关于<出水莲>乐谱及其他——在中国古筝艺术第三次学术交流会上的发言》 (【J】.星海音乐学院报,1996,4),《从<出水莲>谈客家筝乐的风格与演奏特点》 (马欢.音乐大观.2011.9.)。有关此曲的文章大多是针对一个流派或某一乐谱的研究,从流派风格、技法特点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少有从演奏版本对比的角度进行研究。在《由客家筝曲<出水莲>的版本比较管见传统筝曲传承中的创新》(作者蔡晓璐)一文中,提到关于版本比较的问题。但仅以客家这一个流派的两种不同记谱版本进行谱本的对比,分析其记谱的不同所导致的乐曲风格差异来找寻传统音乐的发展及创新。由于研究视角不一,目前对潮州与客家两大筝派《出水莲》演奏版本比较分析的研究较少。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都能看到客家流派及潮州流派的相互关联之处,但却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及音乐特点。本文将对同曲异派的经典筝曲《出水莲》,进行客家和潮州两个不同流派演奏风格特点的比对,更加深入仔细地了解和掌握流派演奏技巧,为今后两个流派风格的把握提供学习参考。
1. 潮州筝曲 《出水莲》
潮州筝派主要流传于广东潮州、汕头地区、闽南诸县及海外南洋群岛一带,被视为我国南派筝的主要代表之一。由于潮州筝是从潮州音乐“细乐”和“弦诗乐”合奏中逐步独立出来的,潮州筝曲主要以“弦诗乐”为母体,受“弦诗乐”的广泛影响,因此形成了幽雅、清丽而又含蓄的风格。潮州筝派的代表人物有:张汉斋、徐涤生、郭鹰、林毛根、许守诚等。潮州筝曲《出水莲》是由六十八板组成,以“↑4”、“↓7”作为调式主音,属“重三六调”乐曲。音阶排列为“5、7、1、2、4、5、6、”其中“6、3”作为辅助性的经过音出现。此曲曲调平缓、旋律清秀、气韵典雅,宛若一幅清新韵染的水墨画,脱俗超凡。
2. 客家筝曲 《出水莲》
客家筝派也称作“中州古乐”,是南宋时期中原地区黄河流域的百姓,为躲避元兵的掳掠而大规模南下至粤东和闽西等地,被当地百姓称为“客家人”。这些迁徙而来的中原百姓将中原音乐跟当地的音乐语言相结合,既保留了一部分中州古调的古朴特点,又受当地民间音乐的影响,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当地人称之为客家音乐。客家音乐多在广东大埔、梅县和汕头一带流行。客家筝派主要代表人有:何育斋、罗九香、史兆元、陈安华等。客家筝曲《出水莲》乐曲由六十八板组成,是“八板体”的传统乐曲,属于大调筝曲一类。但本文中选取的陈安华演奏版在六十八板后加演《熏风曲》,乐曲速度由慢至快,强调音乐的张力。曲调突出↑4、↓7两音,音阶为“5、7、1、2、4”属于大调中的软线筝曲。客家筝曲有“硬线”“软线”之分。“硬线”乐曲较为欢快明朗,而“软线”则多用于表现古朴、含蓄和哀怨缠绵的情绪。
此曲借用周敦颐《爱莲说》中“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意境,塑造了莲花的高贵品格。从而达到对人良好品性的培养与塑造。据清·钱热储《清乐调谱选》所载,此曲题解云:“盖以红莲出水,喻乐之初奏,象征艳嫩也。凡软线诸调,均可用此调起板。”
1.相同之处
比较《出水莲》客家筝派罗九香传谱,陈安华演奏版本和潮州筝派许守诚传谱,吴青演奏版本。可以发现两首乐曲调骨旋律一致,属于同名同调的作品。
谱例1:客家筝派《出水莲》
谱例2:潮州筝派《出水莲》
且潮州筝派《出水莲》是重三六调,客家筝派《出水莲》是软线调。重三六调根据潮州音乐“二四谱”而来,二四谱为“二、三、四、五、六、七、八”对应简谱音阶为“5、6、1、2、3、5、6”。“重三六”意在作韵“3、6”两音形成“5、↓7、1、2、↑4、5、6”。这与客家软线工尺谱“合、已、上、尺、凡、六”对应的音阶“5、↓7、1、2、↑4、5”基本一致。因此两首乐曲的旋律特点变化基本是一致的。
2.相异之处
两大流派主要流传于广东、福建一带。《出水莲》虽为同曲同调的乐曲,但由于地区语言、音乐文化环境的不同,加之流传过程中演奏者自身的音乐修养及喜好差异形成了演奏风格上的差异。本文以客家筝派陈安华演奏版本和潮州筝派吴青演奏版本为对象作以下比较分析,并以表格形式更为直观的体现两版《出水莲》演奏特点的差异。
对比表格(一)
两位大师的演奏均有其明显的音乐风格与特征,所表现出水莲花的美态也不尽相同。通过比对发现,两个流派对《出水莲》一曲的演奏技法有许多不同之处。下面是通过研究两位老师所演奏的《出水莲》,分析潮州和客家两大流派演奏技法的异同。
对比表格(二)
通过对《出水莲》的版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传统筝曲的学习方法。在演奏《出水莲》这首作品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除音准外,应特别注重“4”和“7”的特性音高处理,通常旋律为上行音阶走势演奏时变化音偏向微#4,而下行时则相对较低。音准随音阶走势、情绪发展而变化。(2)音色上,客家筝派应较为铿锵,有中原音乐的大气之风,而潮州筝派则柔美而亮丽。(3)乐曲气息,两大流派都尤为重视乐曲气息的处理,注意呼吸平稳,用气带动力。以左手作韵技巧和右手音色变化为重点来练习该曲。遵循各流派的演奏特点,避免彼此混淆。
客家筝和潮州筝长期在一个地区共处,自然会相互影响、相互吸收。通过对《出水莲》不同流派的演奏版本比对,我们分析总结出了客家筝和潮州筝两大流派有关此曲的异同。这些都和当地的文化、语言和音乐息息相关。传统筝曲强调的是乐曲的韵味,而表现韵味的关键在于:演奏者对不同流派古筝音乐全面的理解与把握。民族音乐是与当地文化紧密结合的,在学习筝乐演奏的过程中,应对各风格流派进行历史溯源,探究它与地域文化、民间音乐之间的联系。深入了解各地区复杂而独特的音乐风格,并通过不同版本的研究分析,明确乐曲的演奏特点,对传统乐曲的继承与发展也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注:本文为2017年度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青年项目课题(项目编号XK2017Q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