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传播如水 精品润物无声

2017-08-16 07:41文静
雕塑 2016年6期
关键词:博物馆

文静

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由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旅游局、中国贸促会共同主办,2016年为首届,之后每年举办一届,甘肃省敦煌市为永久会址。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于2016年9月20日至21日在甘肃敦煌市举办。

“丝绸之路对话与交流——十三省区文物精品展”是博览会的一部分,参展博物馆分别是:甘肃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宁夏博物馆和固原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新疆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广西博物馆、四川博物院、三峡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西藏博物馆。展出文物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精品荟萃,是“敦煌国际文物博览会”的主打展览项目。主要展品简介如下:

1.鸷鸟形金饰片

1组2件。金质,片状。饰片形制为鸷鸟形的头部和胸部,造型为钩喙,环目,突胸,屈爪,通体饰不规则的凹凸勾云纹,以象征其翎毛。其边缘有9组18个小孔,应为绑缚其他物品时穿线的部位,推测是因附棺椁而留下的钉孔。

这对鸷鸟形金饰片出土于大堡子山秦公陵园,赢秦所出的阳鸟部族,是东夷集团的核心群体,是以少昊为首领的鸟图腾部族,同以颛顼为首领的日图腾部族组成的“两合婚烟联盟”。鸷是一种凶猛的大鸟,其始祖少吴即名“鸷”。秦君用成对的大金鸷鸟形装饰棺椁,当基于族神崇拜的宗教意识。

2.铜奔马和铜车马仪仗俑队

1组101件。铜奔马通高34.5cm、长45cm、宽10cm,重7.3kg。马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马头微左偏,头上饰雄胜,两耳如削,双目圆睁,鼻孔张开,颈粗鬃长,胸广臀圆,足细蹄阔,长尾飘举,末端接结骱,三足腾空,右后蹄踏一展翅飞翔、回首惊顾的飞鸟。奔马以墨线勾勒马鬃、须、唇、鼻、目、眉等处,口、鼻内涂朱红,牙涂白,眼内周角涂朱,眼珠涂白,黑墨点睛,马鞍边残存有朱、白彩绘痕迹。塑造者摄取了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鸟的刹那瞬间,通过奔马与飞鸟速度的强烈对比,更加衬托出奔马的神速。其全身的着力点集中于超越飞鸟的一足上,重心完全符合力学平衡原理。铜奔马是按照良马式的标准塑造的,它集河西走马、大宛马、蒙古马等马种的优点于一身,特别是表现出了河西走马的对侧步的特征,因它巧妙的构思和完美的艺术造型,1983年该文物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文物。

与铜奔马同时出土的还有99件铜车马仪仗俑。其中,主车舆车通长36cm、马高40cm、奴婢俑高19.5—24cm。根据出土后的组合关系,专家认为,这批仪仗俑为一套完整的车马仪仗队,由38匹铜马、1头铜牛、1辆斧车、4辆轺车、3辆辇车、2辆小车,3辆大车、1辆牛车、17个手持矛戟的武士俑和28个奴婢俑组成。雷台汉墓发现的铜车马仪仗队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数量最多、阵容和气势最雄伟的汉代铜车马仪仗队。全套车、马、俑排列组合的武装出行队列,其场面壮观,气势雄壮,为考古发掘中所罕见,被今人誉为“地下千年雄狮”。

根据雷台汉墓中出土马俑胸前铭文记载,该墓的墓主人系“守张掖长张君”。其墓中随葬的铜奔马及其铜车马仪仗队,因其精湛的制作技艺和巧妙的造型构思而驰名中外。其特殊的造型脱胎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体现出了东、西方之间交流和往来的文化特色。

3.狼噬牛金牌饰

牌饰正面内容为狼吞噬牛的图案。一只狼噬咬住牛的后腿,牛前腿弯曲,俯首作挣扎状。背面略平展,有两个矩形横扣,应为悬系于腰带、衣物、头饰等物品之上所用。该金牌饰工艺精湛,用黄金铸造成型后,又经錾刻修整,正面图案中的灌木枝干和动物肢体之间采用了透雕手法,使其具有浮雕效果,立体感强,层次丰富。其雕刻内容写实性强,艺术再现了现实生活中转瞬即逝的动物搏斗场面,是一件研究草原丝绸之路有关民族文化、民族交流方面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4.鎏金华盖铜佛像

此像由坐佛、背光、华盖和四足方架四部分分铸套接而成。佛为磨光高肉髻,面形方圆,细眉大眼,高鼻嘴小,大耳垂肩。身着通肩式袈裟,结跏趺坐于狮子座上,下呈四足方架。佛之双手置于腹前作禅定印。头部微微前倾下视,流露出庄严、大方、智慧的气度。佛之背项光由大小两个圆形相叠而成,上饰浮雕莲瓣,朴实而又简洁。佛顶有圆形华盖,周边凿小孔,为原来挂饰品所用。造像通體鎏金,庄严华贵,不仅保存十分完整,而且制作工艺非常精美,是我国早期佛教造像的艺术珍品,也是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十六国时期”铜造像之一。

5.镶嵌红宝石胡人金面具

脸庞宽阔,两颊饱满,长鼻,八字须,眉毛、眼珠和络腮胡须均镶嵌红宝石,其中胡须镶嵌39颗红宝石。该面具色泽鲜艳夺目,形象威严庄重,采用了锤揲、包镶(也称包边镶)、铆合等工艺技术。按照考古发现的西亚地区葬俗类比分析,该面具应是盖在墓主人脸上的。

与此面具同时出土的还有嵌红玛瑙虎柄杯、嵌红宝石带盖金罐、镶嵌红宝石包金剑鞘、镶嵌红宝石金戒指、错金单耳银瓶等器物。有学者认为,这批器物可能是西突厥上层贵族之遗物,对于探讨西突厥汗庭所在地及金银器制作工艺,特别是丝绸之路古代文化交流等问题均具重要研究价值。至于其创作时代,也有学者如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考古与民族学研究所的C·B·阿尔金教授认为,有可能是公元3-4世纪。

6.七鸵鸟纹银盘

侈口,弧腹,弧底。外壁素朴,盘内錾刻7只驼鸟,或扬脖望远,或低首觅食,或曲颈回顾,或啄足自戏,姿态各异。錾刻线条流畅,形像写实生动。

此盘的出土地焉耆,地处丝路西域北道之要害,为西域商贾往来的必经之路。从纹饰和工艺推断,其制造地可能出自波斯帝国。该银盘与同时出土的狮纹银盘、粟特文银碗,是研究丝路交通、中西文化交流、萨珊艺术、金银器制作工艺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7.虞弘墓石椁板

1组2件。汉白玉质。石椁呈仿木结构的建筑形式,由椁座、椁壁、椁顶三部分组成,此次展示其中的两块石板。

西壁西北石板,画面上部约占3/4,呈竖长方形:下部约为1/4,呈横长方形。上部大图案雕绘3人一马在行途中驻足饮食之情景。西壁西南石板,画面上部约占3/4,呈竖长方形:下部约为1/4,呈横长方形。上部大图案表现的是主仆3人休息的场面。下部小图案内容简单,雕绘有少许红色的花草、叶蔓和白色大角鹿。

该石椁出自虞弘墓。墓主人虞弘,古代著名外交家,公元533年出生于中亚粟特地区的城邦国家鱼国,592年卒于晋阳。该墓系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出土汉白玉石椁、八角形汉白玉石柱、石雕供养人头像等珍贵文物。这是我国出土的第一座经过科学发掘、有准确纪年、并有着完整丰富中亚图像资料的墓葬。出土的汉白玉石椁上的浮雕,画面施彩并局部描金,内容有宴饮、乐舞、射猎、家居和行旅等,具有浓厚的中亚和波斯风格以及鲜明的祅教性质,展现了墓主不同寻常的外来文化背景,是北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繁盛的历史见证。

“敦煌文博会”是目前国家批准举办的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为主题的高端论坛和文化展示平台,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集中展示丰富多彩的文明与文化,推进国际文化交流互鉴与合作共赢。首届文博会采取“2+X”的活动构架,举办了高峰会议、文化年展两项主题活动等一系列丰富的文化交流分项活动。

猜你喜欢
博物馆
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大闯关
博物馆奇妙页
世界博物馆日
航海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
博物馆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