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育人任重道远

2017-08-16 07:28延永张亦琳
科教导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建议德育

延永+张亦琳

摘要任课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参与度低是困扰高校学生德育的一大顽疾。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任课教师观念转变和学校制度改革方面的建议,从根本上解决任课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参与度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在学生德育中的最大潜力。

关键词德育 任课教师 建议

全球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对我国传统高等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传统学生管理所实施的学分制管理体系和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体系己难以满足现代化学生管理的需求。2016年12月7日,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我国高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两会期间明确指出我国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如何切实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伟大事业。

1高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高校直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和一线辅导员,由于课程缺乏特色,亲和力差,学生都是抱着应付的心理,教育效果不理想。再者,参与学生管理的辅导员由于从事琐碎的常规性学生工作,很难再有精力去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以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处于疲于应付、停滞不前的状态。高校仅依靠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己不能满足现代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要求。

1.1新兴事物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挑战

新生事物是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顺应了历史的发展,具有不可战胜性。“当前处于知识信息大爆发时期,大量新生事物充斥着我们的世界,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我们的传统观念产生很大的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也不断变化着。一直以来,我国高校的德育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而面对大量新生事物和新思潮充斥的当下社会,已经很难适应。当前我国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种矛盾日益凸显,高校德育工作面临大量新兴事物的挑战。

1.2不良信息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悄然进入了“微时代”,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和传递更加迅捷和便利。“微时代”信息传播具有无屏障性、隐匿性和传播扁平化的特点,对于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都还没有健全的大学生影响很大,网络的虚拟性使人们摆脱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约束,大量的不良信息甚至网络犯罪行为充斥着整个“微时代”。高校大学生以“95后”为主,他们追求自我、张扬个性,学习、生活、娱乐非常依赖网络,每天学生能够接收大量信息,诸多不良信息就会给大学生带来消极影响,使学生的道德出现偏差,法律意识逐渐淡化,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1.3高校德育遇到发展瓶颈

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鮮明的时代特征。当前德育工作开展已经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德育的发展已经遇到很大的瓶颈,具体表现在制度、观念、生态和策略等方面,泛化的科学主义使德育工作陷入单向化和硬件化的泥潭。德育体系的纵向化管理使德育内容政治化、德育方法惯性化沿袭倾向不断加重。高校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有机结合,过度地强调德育的教育作用等,已经严重制约了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回顾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历史,高校德育工作与社会变革和思想价值变革紧密相连,高校德育工作如何与时俱,打破发展瓶颈?是德育工作所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

1.4当代大学生新变化对德育工作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第一,有一定担当但吃苦能力不足。受到当代社会开放自由的大环境、父母的受教育情况等方面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表现出一定的担当但严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第二,个性十足但规则意识差。当代大学生接受的新潮思想多,大都个性十足,他们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敢于向权威挑战,但是在重大问题上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对于规则的概念比较模糊。第三,有一定的能力但急功近利。看待事物总是以利益的视角出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立使得物质生活得以极大的丰富,崇尚金钱的思潮使学生的价值取向有所偏差,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个人发展的关系认识不深刻。第四,个人行为与道德认知严重不同步。当代大学生虽然在道德认知方面具有较深的认识,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严以律人,宽以待己”。对于社会所摈弃或不齿的行为,他们的态度是因对象而异,不能容忍他人出现道德败坏的行为,却允许自己做出违背道德的行为,没有道德原则。当代大学生这些新特征给高校的德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2任课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和现状

2.1任课教师对德育影响重大

任课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起到重大影响。任课教师主导的授课环节是学校中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环节,再加上学生最崇拜的人就是学识渊博的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经意间就会模仿讲台上的任课教师,有些教师在讲课期间不经意流露出对待事物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如果能将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崇拜心理,灵活应用到德育工作中,将会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2.2任课教师在德育中的参与度严重不足

目前,任课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参与度严重不足。高等院校的任课教师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授课过程中很少刻意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加以影响。目前高校德育开展形式单一,内容空洞,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这对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培养极为不利。如何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使其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承担德育方面的工作,积极参与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当前教育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只有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方面予以积极的影响,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充分体现“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能。

2.3高校管理忽视任课教师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孔子的著作和课堂实录被后世奉为圭臬,孔子开设的教育课程主要有:礼、乐、射、御、书、数。“礼”就是道德教育,可见,在孔子的教学内容已经包括德育部分,并且把“礼”放在首位。而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任课教师在学校的定位就是给学生上好专业课程,学校有教务处协调管理专业课授课的各个环节,但是对于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德育没有做出规定,年度考核中也没有任何体现。现代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只把自己的功课做好还远远不够,还应该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任课教师作为学生智力教育的核心参与人,应该利用好自己的优势,潜移默化,寓德育于智育的过程中,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学生培养成德智兼备的新世纪人才。学校管理对任课教师德育功能的忽视,导致一些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学生的失德行为不作为,忘却了教师的天职——教书育人。

3如何让任课教师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而人才培养更是重中之重。成才必须立德,人才培养如何契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创造教育新思路,整合高校资源,使得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任课教师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补充,高校任课教师必须尽快地参与到学生的德育工作中,利用身份优势,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现代化进程,培养出道德、政治、思想、法制、心理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如何让任课教师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就目前高校德育工作方面的困境,思考并提出新时期高校任课教师在德育功能方面的有效实施机制,通过学校和任课教师两个大方面的变革,以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的不断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3.1学校方面的变革

3.1.1高等院校德育工作理念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基本特征。“目前,高等院校在人才德育方面面临诸多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顺势而为、与时俱进,在准确把握学生特点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确保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应该创造德育工作新思路、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搭建长期有效的新機制,必须不断创新,审时度势,把握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发展动态,结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形成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高等院校德育新理念。

3.1.2学校德育工作制度的改革

如何发挥任课教师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应该在德育模式上进一步深化完善。首先,明确任课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职责。高校任课教师应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面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传播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任课教师应该牢记教师的育人责任,积极加入到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包括学生课题研究指导、安全生产劳动实践、勤工助学活动和志愿者服务行动等,通过积极的交流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次,明确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三者在德育工作中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补存在的关系。虽然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直接从事学生德育工作,但是任课教师有非辅导员班主任的优势。三者在德育中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补存在的关系,德育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造成高校德育工作的消极后果。最后,高校应该从育人制度方面进行改革,鼓励任课教师把学生德育纳入到日常工作中。转变思维,加强制度建设,把任课教师的德育成果纳入考核项目中,不要让任课教师感觉参与学生德育工作是“不务正业”,积极引导和鼓励任课教师把德育功能发挥到极致。

3.2任课教师的变革

3.2.1转变观念,寓德育于智育过程中

德育工作应该注重以在校大学生的优势为突破口,促进其内在意识与能力优势的外化,这恰恰是我国高等院校所忽视之处。现阶段,我国高校德育和智育相对分离,把学生的德育安排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殊不知,任课教师对于学生德育工作,有自身的潜能和独特的效果。有研究表明任课教师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影响最大,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互联网给现实社会带来诸多冲击,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到很大的影响,“迷茫”、“浮躁”成为时代性的问题,需要更加及时的引导和应对。高校任课教师固守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作为高校任课教师,不仅要及时把握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地参与到科技发展的变革之中,主动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来应对新时期学生全面发展的新需求,还要主动承担智力教育之外的学生工作,积极地参与到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发挥任课教师的自身优势,寓德育于智育过程中,回归教育教学的本质,只有二者充分结合,才能使教育的育人功能得以最大化发挥。

3.2.2提升教师素质,完美的教师形象充当榜样

高校任课教师如何树立完美的教师形象给学生当好榜样?转变思想观念是前提,制度变革是保障,全面提升高校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关键。现阶段,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学生自身的特殊性,给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而德育是育人环节中最重要的内容,要求任课教师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第一,提升专业知识水平。任课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迭代速度令人叹为观止,人类对知识的向往从未达到如此的高度,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及时有效地把最新的学科前沿知识传播给学生。第二,完善个人修养。教师具有强烈的示范特征,其自我修养和人格魅力在学生的德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个人修养的完善,当好学生的榜样,真正做到言传身教。第三,丰富教学内容。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传授专业知识和当好榜样,还应该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对于积极因素要予以肯定和鼓励,而对于消极因素要及时纠正和引导。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要求教师明确自身在学生德育过程的责任意识,将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中,依靠自身的学识、个人修养和内涵来感染和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健康积极地参与学习、工作和生活。

3.2.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师生关系使德育更具实效

善待学生,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互联网思维带给人们的改变涉及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未来是一个人人互动交流的平台。任课教师与学生关系疏远、交流匮乏,如果仅仅把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局限于课堂上,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和交流需求。任课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尊敬、相互信任,任课教师应该及时为学生解“惑”,解“惑”的内容不能局限在专业知识方面,应该包括学生的身心和生活;解“惑”的地点要超越课堂实验室等常规场所;解“惑”的方式也要要与时俱进,要积极应用流行便捷的交流平台。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学习扫除阻碍,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建议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三代人的建议
班主任要做好任课教师的推介工作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联手经营 形成合力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