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逻辑

2017-08-16 09:18
第一财经 2017年30期

环境恶化、贫富差距扩大、暴力事件频发等社会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大规模城市化进程,究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我们是否想生活在人口规模超过1.3亿的超级城市?到处大兴土木以避免经济危机的方式是否合理?我们生活的世界矛盾重重,世界正以难以预测和不可控的方式滚滚向前,运行规律却依然模糊。

中国为何用掉了那么多水泥?

经济刺激政策

中国传来几则令人震惊的消息。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统计测算,中国在2011年至2013年消耗了66.51亿吨水泥,竟超过美国在整个20世纪里44.05亿吨的水泥消费总量。中国如何用掉那么多水泥?中国为何要用掉那么多水泥?这会造成怎样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后果?要探寻此类问题的答案,首先要分析这些基本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中国经济在2008年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出口贸易遭受重创。由于美国的消费者需求急剧萎缩(美国是中国商品的最大出口市场),导致数量庞大的中国工人失业。美国消费者不愿花钱的原因则是次贷危机导致数百万美国家庭失去或可能失去其居住的房屋。而2001年至2007年的美国房地产繁荣和泡沫又发生在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的基础上。由于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推行低利率政策,从股市撤出的资金大多投向了房地产市场,最终,美国房地产泡沫在2007年破灭。这就是资本所导致的危机的传导效应。2008年,美国西南部以及美国南部(佛罗里达州和佐治亚州)的房地产危机导致了2009年年初中国数千万制造业工人的下岗。

中国政府深知必须要为这些失业工人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否则有引发社会动荡的危险。到2009年年底时,一项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开展的联合调研表明,中国政府在当年创造了2700万个就业岗位,这堪称历史罕见的就业扩张奇迹。

那么中国做了什么?中国政府推出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这些基础设施项目中有些是连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省份的交通项目,有些则加强了北部工业地区和南方消费市场的连接,因为中国还存在生产地和消费地不匹配的现象。同时中国还大力推进城镇化改革,大量的新城、新区连片而起,老旧城区改造如火如荼。这种应对经济危机之策并非中国的创举。1848年经济危机和革命暴动之后,巴黎一片萧瑟,拿破仑三世在1852年把建筑规划大师乔治-欧仁·奥斯曼请到巴黎,推动巴黎重建计划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美国在1945年之后也采取了类似的政策,将剩余工业产能和大量剩余资本都投入到对全国各主要城市的郊区和城区建设上。与此同时,美国还在这一阶段修建了州际高速公路网,带动美国南部和西部的经济发展融入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在这两个案例中,法美两国的建设都是为了实现相对的充分就业,让剩余资本和剩余劳动力有充分发挥的空间,由此保证社会安定。

经济刺激措施的连锁反应

挽救世界资本主义

中国在2008年之后也采取了相似的做法,在2008年之后,中国的GDP至少有1/4来自房地产建设,如果再算上其他的基础设施(例如高铁、高速公路、水利工程、机场等),那么固定资产投资就占了中国GDP的一半左右,并贡献了几乎所有的增长。这就是中国能迅速摆脱经济危机状态的原因。

中国采取的经济刺激措施产生的连锁反应是极为巨大的。在2008年之后,中国消费了全球60%的铜,同时还消耗了全球产量半数以上的铁矿石和水泥。中国对原材料的庞大需求意味着所有依靠售卖矿产、石油、农产品等产品的资源型国家都能迅速摆脱经济窘境,并迅速实现经济增长反弹。向中国出口大量高端机械设备的德国的经济复苏也颇为强劲。危机解决的传导速度之快丝毫不逊色于危机蔓延的速度。毫无疑问,2008年之后,中国在挽救全球资本主义体系方面居功至伟。

那么中国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答案很简单:债务融资。中国政府要求银行机构发放大量贷款而暂时不计贷款风险,同时要求各地方政府充分发掘发展潜力大搞开发,而银行对消费者和投资客的住房信贷需求大开绿灯。为此中国债务开始急剧膨胀。但与希腊不同,中国的债务大部分是以人民币计价的本币债务,而不是美元债或欧元债。中国央行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可完全覆盖外债,如有需要,中国央行也可随时开机印钞。中国似乎接受了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的观点,逆差和负债并不重要。

但到2014年时,中国大部分城市都陷入债台高筑的境地,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也不断接力,把银行信贷资金引向毫无回报的投资项目,房地产市场则成为投机涌动的赌场。从2012年开始,房价下跌和建设项目过度积累资金的风险开始出现,在2015年风险达到顶点。中国出现了建设投资过剩问题。经济刺激政策开始出现严重的后遗症。随着增速放缓,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暴跌,巴西、智利、澳大利亚等资源型国家的经济开始急转直下。

那么,面對大量资金在建设项目中的过度积累以及负债程度急剧恶化的问题,中国打算怎么做呢?中国给出的答案令人震惊。首先,它打算建设能容纳1.3亿人口(相当于英法两国人口总和)的城市群。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城市带将以高速交通和通信设施为纽带(马克思所言的“以时间消灭空间”),在总面积与肯塔基州相似的区域内继续以债务融资方式开展大规模投资,由此吸引未来的资金和劳动力。京津冀建设究竟要耗费多少水泥尚无估算,但肯定是天文数字。

资本积累再生产

剩余资本与劳动力输出

放眼世界,中国并不是唯一在开展大规模建设的国家,近期海湾国家的迅速城镇化就是典型的例子。土耳其计划将伊斯坦布尔的人口数量扩大到4500万,全球主要城市几乎都出现了房地产建设热潮以及房屋售价和租金上涨的情况。西班牙的房地产市场也曾红火一时,但2008年一切戛然而止。只有房地产市场崩盘之后,人们才会发现以前的投资和建设规划是多么愚蠢和浪费。例如,西班牙在马德里南部的雷阿尔城修了一个新机场,投资额超过10亿欧元,但根本没有飞机去那,机场投资运营公司也宣布破产,该公司在2015年破产拍卖时获得的竞价是1万欧元。

对于中国来说,搞好城市建设还远远不够。中国还试图将自己的剩余资本和劳动力输出国外。现在中国正在重振在历史上通过中亚连接中欧的“丝绸之路”。按中国的铁路网规划,从中国东部沿海开始的铁路将经内蒙古和蒙古国以及中亚抵达德黑兰和伊斯坦布尔,随后继续深入欧洲,同时也有支线通往莫斯科。现在已有列车将货物从中国运至欧洲,铁路运输只需4天,而海运往往要一周。中国在过去30年吸收并创造了大量的剩余资本,现在中国迫切需要为其剩余资本问题找到“空间解决”办法。

此外,中国对其他的国际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也表示出兴趣。2000年,“南美洲基础设施一体化倡议”(IIRSA)问世,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是靠加强南美洲12个国家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推动资本和商品的流动。但拉美国家缺乏资金。这时中国出现了。2012年,中国与秘鲁签订协议,开始修建跨越安第斯山脉通往巴西的铁路。中国同时也对横穿尼加拉瓜的运河项目充满兴趣。复述以上案例是想说明,迅速积累的过剩资本在全球各地寻找如何深入的出路,并不断改变这个星球的地理面貌,有时甚至是在破坏地理面貌。这一切为何而发生?答案很简单:资本积累再生产的要求。

新书速递

命运攸关的抉择

作者:[英]伊恩·克肖

出版社:后浪丨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7月

定价:88.00元

作者伊恩·克肖用10个章节的篇幅考察了1940年5月至1941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美国、苏联、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6个主要国家做出的10个互相关联、具有巨大军事影响的政治决策。

丹麦人为什么幸福

作者:[丹麦]迈克·维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6月

定价:58.00元

根据联合国的《世界幸福报告》,丹麦已经4年获评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它的秘诀是什么?享受童话般的自然美景?完美地平衡生活与工作?有高度安全感的福利保障?還是因为会抽出大把时间共享温馨舒适好时光?

不负责任的自我

作者:[英]詹姆斯·伍德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6月

定价:45.00元

这是詹姆斯·伍德的第二部文学批评集,讨论了“文学与笑和喜剧”这个很少有人触及却颇具价值的文学命题,曾入围“美国图书评论奖”。这本书证明,他不仅是现当代小说的敏锐判官,还是高明的鉴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