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菁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学业等第的影响
叶 菁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为了了解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学业等第的影响,本研究采⒚家庭环境量表(FES),选取其中的家庭矛盾性和家庭独立性两个因素展开调查。研究发现,对学业等第低分组和高分组两个极端组进行比较可以得出有价值的结果;家庭矛盾性得分高,对学生学业等第水平产生负性影响;在家庭独立性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家庭独立程度才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家庭矛盾性和家庭独立性间无明显相关。
大学生学业等第;家庭环境;相关性研究
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就学生学业障碍影响因素,如白丹[1]、肖德卫[2]、马迪[3]等研究了学生学习障碍、学习效率影响因素、“学困生”的心理障碍等。学习障碍、学习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等各方面因素造就了学生不同的学业等第。
学业等第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从学生自身和学习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两个大方面去分析。其中,家庭环境这一影响因素十分重要。早在1981年,美国心理学家R·Moss和B·Moss就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了研究,并编制了家庭环境量表(Family Environment Scale)。1991年,我国的学者邹定辉、费立鹏等人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对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先后进行了三次修订,具有了较好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英国曼彻斯特的一份对中小学的调查报告指出:关于教育成就的主要因素在于家庭环境之内,家庭因素的重要性几乎两倍于社会与学校两项因素的总和[4]。家庭教育作为一个动力系统,它的所有因素都会给家庭成员社会性发展带来影响,如家庭亲密度、家庭情感表达的程度、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性、独立性等都影响着家庭成员(尤其是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现有的研究大多是集中在对学生学业等第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上的研究,家庭环境这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也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但由于家庭环境影响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家庭环境中哪些因素与学业等第呈显著关系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探讨。有些研究局限在家庭环境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如,张翔[5]、刘笑飞[6]、何宏灵[7]、张纪水[8]等研究了家庭环境因素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父母受教育程度和职业与儿童学习成绩的关系,以及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一言以蔽之,就是仅对学习能力及家庭环境单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对它们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因素做研究。
因此,我们将从家庭环境这一方面的因素着手来研究大学生学业等第形成所受的影响,针对家庭环境因素中的矛盾性和独立性这两个因子进行分析研究。
1.1 对象
本文从闽南师范大学学生中随机抽取126名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发放试卷126份,其中整理出有效问卷114份。在这114份有效问卷中,性别:男生有55人(48.25%),女生有59人(51.75%);年级:二年级有45人(39.47%),三年级有69人(60.53%);文理:文科有75人(65.79%),理科有39人(34.21%);地域:城镇有41人(35.96%),农村有73人(64.04%)。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来调查大学生学业等第因素中的家庭矛盾性和独立性的相关性研究。
1.2 方法
1.2.1 问卷中的测试题目来源于加拿大学者费立鹏等人于1991年修订的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选取其中的“家庭矛盾性”和“家庭独立性”这两个维度的测试题目。选取家庭环境为自变量,拟初步探讨我校大学生学业等第及家庭环境相关性情况,进而了解家庭环境对我校大学生学业等第的影响状况。
1.2.2 概念的界定
学业等第的界定:将学业等第定义为学业成绩的不同水平,多科学习成绩60分以下为不及格,61—70分为及格,71—80分为中等,81—90分为良好,91分以上为优秀。
家庭矛盾性和家庭独立性的界定:本文中所讲的家庭矛盾性,根据家庭环境量表所定义,指的就是家庭成员之间公开表露愤怒、攻击和矛盾的程度;而家庭独立性,就是家庭成员的自尊、自信、自主程度。
1.3 统计处理
运用SPSS11.5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统计方法为F检验、皮尔逊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
2.1 被试对象的样本特征概要
采取调查对象的学习成绩单,提取多次成绩的众数,对调查对象的学业等第进行评定。家庭矛盾性的分值区间为0~9,分值由小到大表示家庭矛盾性的程度,分值越大,矛盾性越强;家庭独立性的分值区间也为0~9,分值由小到大表示家庭独立性的程度,分值越大,独立性越强。通过对调查对象的资料进行筛选并量化处理后统计数据。
首先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描述统计,见下表。我们将1赋值为“不及格”,将2赋值为“及格”,将3赋值为“中等”,将4赋值为“良好”,将5赋值为“优秀”。
根据统计,家庭矛盾性的平均得分是3分,家庭独立性的平均得分是4.75,家庭矛盾性的偏差是1.987,家庭独立性的偏差是1.748,相差值为0.239,偏差在正常范围内(F检验结果显示方差齐性),所以总体样本属于同质性群体。
表1 样本特征概要(N=114)
根据研究需要,表1列出不同学业等第学生与家庭矛盾性、独立性的人数以及百分比分布。由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家庭矛盾性还是家庭独立性,获得中等分值的人数都是最多的,因此分析认为从低分组和高分组两个极端组进行比较可以得出有价值的结果。
2.2 家庭矛盾性对大学生学业等第的影响
图1 家庭矛盾性人数直方图
将家庭矛盾性每个得分数的人数用直方图展现(见图1),可以看出:家庭矛盾性每个得分数的人数没有呈现常态分布,得分在1~3分这个分数段较为集中,它的平均得分为3。将得分低于等于平均值的重新定义为低分组,将得分高于平均值的重新定义为高分组,以家庭矛盾性得分的平均值3为分界点来看,可以发现,得分小于等于3(也就是矛盾低分组)的被试的学业等第并没有显著区别,矛盾性低的家庭中的学生学业等第有优秀也有不及格。
因此得出结论:在家庭矛盾性低的大学生群体中,学习成绩受到来自于家庭的矛盾的影响较小。而得分大于平均值的大学生群体,学业等第随着矛盾性得分的升高,则有下降的趋势。结果显示,在得分高的家庭中,家庭矛盾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有影响的。
2.3 家庭独立性对大学生学业等第的影响
图2 家庭独立性人数直方图
再将家庭独立性每个得分数的人数用直方图展现(见图2),可以看出:家庭独立性每个得分数的人数也同样没有呈现常态分布,得分在4~6分这个分数段较为集中,它的平均得分为4.75。同样的,将得分低于等于平均值的归为低分组,将得分高于平均值的归为高分组。
以家庭独立性得分的平均值4.75为分界点来观察,可以发现:得分小于等于4.75的独立性低分组的被试的学业等第并没有显著区别,独立性低的家庭中的学生学业等第有优秀也有不及格。
因此得出结论:在家庭独立性低的大学生群体中,学习成绩受到来自于家庭独立性的影响较小。而得分大于平均值的大学生群体,学业等第随着独立性得分的升高,则有提升的趋势。结果表明,只有在家庭独立性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家庭独立程度才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2.4 学业等第㈦家庭矛盾性、独立性的相关性分析
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来求证学业等第和家庭矛盾性、家庭独立性之间的相关。借助SPSS11.5软件进行计算,统计如下:
表2 三者相关性统计表格
由表2可以看出学业等第和家庭矛盾性之间的关系是显著负相关,和家庭独立性之间的关系也是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家庭矛盾性和家庭独立性是正相关的,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知,家庭矛盾性与家庭独立性的养成没有很大的关联;家庭矛盾性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显著。
2.5 家庭矛盾性对学业等第的回归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在家庭环境方面,家庭矛盾性进入了回归方程,但是家庭独立性没有进入回归方程。
表3 家庭矛盾性㈦家庭独立性对学业等第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家庭矛盾性与大学生学业等第呈负相关,即家庭矛盾性越高,大学生学业成绩越低。虽然家庭独立性与大学生学业等第也呈负相关,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3.1 家庭矛盾性对大学生学业等第的影响程度
当家庭矛盾性达到一定程度时(数据平均值3.00),对家庭中学生的学业等第产生显著影响(-0.350**)。在气氛和谐的家庭中成长的学生,学业等第往往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不显著,而家庭矛盾性强的家庭中,学生的学业等第则受到了影响,有下降的趋势。
3.2 家庭独立性对大学生学业等第的影响程度
当家庭独立性达到一定程度时(数据平均值4.75),才对家庭中学生的学业等第产生影响(-0.127)。家庭成员之间若互相鼓励、关心、帮助和支持同时又不失各自的独立性,彼此尊重,彼此包容,有足够的信心,会影响到学生在学校的表现。
3.3 两者对大学生学业等第影响的阶段性
家庭矛盾性和独立性对家庭子女的影响是呈倒U型的,在小学以前,由于学生的意识和感受能力还未发展完全,智力发展受到的来自于家庭矛盾性和独立性的影响是较小的。而从小学开始,一直到高中阶段,所受的影响是最大的。上了大学之后,由于距离的问题,大多学生都离家住校,个性、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也大都稳定,受到的来自家庭氛围的影响会随之降低。
3.4反思家庭成员间关系
3.4.1 父母亲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矛盾性较少,沟通互动性强,关系较为密切,与子女的学业等第影响显著。学业等第较高的学生,通常与父母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不会或者较少在公众场合对子女表示愤怒、批评。父母合理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形成坚定的学习信念。
3.4.2 父母亲之间,及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谐,有利于营造整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学生的情绪较少受到来自于家庭的干扰,能够形成良好的心态、较为稳定的学习情绪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容易产生乐观心态。在学习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专心致志于学业。在性格方面,良好性格的养成,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这对学业等第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4.3 父母对待子女学业的态度
家庭矛盾性较低,父母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能做到较好的沟通、商量,一起正确面对学习问题,并不断地加以精神支持和鼓励。而家庭矛盾性较高的家庭,父母则会经常因为子女的教养方式或者其它问题产生分歧和矛盾,并因此产生不利于子女学业发展的教育方式。
[1]白丹.影响中学生学习效率的各因素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2012(2).
[2]肖德卫,鲁⒗辉,杨再兰,等.58例儿童学习困难因素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2(1).
[3]马迪.学困生的成因[J].科技资讯,2011(37).
[4]朱Ⅰ华.家庭㈦儿童社会性发展[J].无锡教育学院院报,2001(3).
[5]张翔,陈言贵,赵必华.家庭环境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4).
[6]刘笑飞,卢珂.学生学业成绩㈦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相关性研究[J].天中学刊,2009(2).
[7]何宏灵,杨Ⅰ凤,刘灵,等.家庭环境和个性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
[8]张纪水,李延,邹丽萍,等.40例学习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对照研究[J].实⒚临床医药杂志,2005(9).
G656
A
1673-9884(2017)07-0029-04
2017-03-05
叶菁,女,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