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朋朋
(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羽毛球专选学生的耐力素质训练方法的探究
周朋朋
(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技术全面,竞争激烈的运动。近几年,世界羽毛球运动发展非常快,羽毛球比赛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相当高,要求运动员要具有全面、良好的身体素质。耐力作为运动员身体素质一项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快慢,关系着运动员运动生涯,这势必会影响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观察法及调查问卷法等多种方法,对耐力身体素质的作用、羽毛球项目特点、身体素质与专项技能的关系、羽毛球项目供能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对如何进行羽毛球运动的耐力身体素质训练,提出个人的观点和建议。通过实验研究和检测发现,羽毛球专项教学中进行耐力身体素质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动实践能力的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容易接受,且教学效果良好,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羽毛球专项教学;耐力素质;训练方法
羽毛球运动的耐力身体素质是羽毛球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耐力身体素质是提高技术战术的基础,良好的耐力身体素质是运动员承担大负荷训练和激烈比赛的基础,耐力身体素质训练的过程还是培养运动员坚韧意志品质的过程,科学的耐力身体素质训练方法对延长运动员寿命,增强身体机能,建立全面的羽毛球身体素质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羽毛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抗性明显提高,对运动员的耐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成为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高校羽毛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羽毛球专修课,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羽毛球专项训练中,主要着重学生技术动作的练习而忽视耐力的训练,这势必会影响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羽毛球专选学生的训练中要以发展学生的耐力身体素质作为身体训练的主要内容。本文从羽毛球专选学生的耐力身体素质训练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影响学生耐力身体素质训练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从中找出深层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使学生的耐力身体素质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提高。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长时间进行工作或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也是反映人体健康水平或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
杨世勇认为,运动员的耐力素质是运动员机体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运动员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耐力身体素质的发展,在于人体机能能力的不断扩大和增强,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则在于运动技能的不断改进和创新。随着运动技能的形成同时耐力身体素质也得到发展;耐力身体素质提高了,对进一步改善运动技能又打下了良好基础。程勇民等认为对羽毛球项目来说,耐力与技能是相辅相成的:耐力好有助于技能的充分发挥,技能好有利于节省更多的体能;因而它们又是相互统一的,统一在“能量”二字上:练耐力是为在比赛中储备能量,练技能是节省能量,运动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上述两方面综合能量的高低在对我院体教10级(8、9)两个组65名羽毛球专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在羽毛球教学中主要着重学生技术动作的练习,学生在课前中后都以两人对打进行技术交流,偏重于技战术的练习而忽视耐力的训练,这势必会影响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在对运动员进行耐力训练调查中,从中专选生对耐力素质的态度对比表如下:
表1
表2
从表1可看出,同学们认为耐力在羽毛球比赛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耐力是为在比赛中储备能量。羽毛球运动对抗性强,速度快,变化多,这就要求运动员具备相应的耐力身体素质,良好的耐力素质水平,可能体现以快为主、以攻为主的指导思想,反映出“快、狠、准、活”的技术风格。可以说耐力训练是技术训练、战术训练的保证,是基础,必须保持全年、多年有计划地进行。
从表2可看出,耐力素质虽在羽毛球比赛中的作用显著,但同学们在实际练习中,嫌太累都不愿主动练习,将耐力训练忽略掉。
那么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发展耐力,才能更好的结合羽毛球比赛的实际呢?羽毛球比赛时的能量代谢特点是以有氧和无氧代谢过程混合供能的,有氧代谢能力是保证比赛得以长时间进行的物质保障。无氧代谢是保证运动员进行高强度运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有无氧糖酵解的参与。其参与程度和比赛的速度快慢和每个回合的时间长短及间歇时间的长短有密切关系。击球速度快,回合时间长,间歇时间短,无氧糖酵解参与的比重大,乳酸的浓度就高,在训练中为了适应实战的需要,运动员要在充分发展有氧代谢的基础上,发民展无氧代谢能力。且应使有氧代谢系统,无氧代谢系统包括耐酸能力得到同时发展。因此把短时间,高强度并结合技术动作的间歇练习法作为发展羽毛球耐力的手段较为合理。
根据羽毛球运动的能量代谢特点,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进行训练,就可以恰倒好处地控制训练负荷,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非乳酸性无氧代谢供能占主要地位,并有适当的乳酸性有氧供能。以提高非乳酸性无氧代谢能力为主的练习中采用最大强度工作持续时间为5—15秒。以提高乳酸性无氧代谢能力为主的练习,可采用最大强度的85%—90%工作持续时间为30—60秒。为提高有氧能力,可采用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练习可以是匀速的,也可以是变速的。例如:中距离跑400米、800米;中长距离跑1500米、3000米、5000米;定时跑6分钟跑,12分钟跑;越野跑时距离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间歇性专项步法练习中采用30秒—1分30秒/组,8—16组,快速,组间休息2分—3分;3分—30分/组,1—6组,中速,组间休息2分—3分。(如表3)
表3
从表1中可以看出羽毛球专项耐力训练方法多种多样的,其作用也是不同的:例如表3中的有氧耐力与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
(一)羽毛球专项教学中发展有氧与无氧耐力的训练方法
无氧代谢能力的训练在训练中为发展运动员无氧能力常采用多球训练法来控制少数量、快速度、多组数和一定的时间间隙。根据羽毛球场地的特点,速度练习多以短距离、变向急停和急起多组数来提高速度能力(时间控制在60s左右,心率应在180—200次/min)。
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主要运用1打1或2打1等形式来加强有氧训练,但必须有严格的时间控制。多球的运用,如通过多球数、多组数和持续的时间,来控制有氧训练的质量。在训练中还常运用素质训练的手段,如3000-40000m的耐力跑、20min的分解步伐或连续1500次的双飞跳绳等内容,来发展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时间应控制在12—20rain左右,有氧心率应控制在150—170次,min左右)。
乳酸耐受能力的训练乳酸的过量积累将限制运动员场上的速度,对运动员进行一定的耐酸训练,提高其血液和肌肉组织内缓冲酸性物质的能力,并增强其对高乳酸的心理忍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羽毛球运动员血乳酸浓度的高低取决于比赛的激烈程度,不能简单地认为羽毛球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乳酸堆积量是很少的。实际上随着羽毛球运动不断向快速、凶猛和全面运动的方向发展,场上长时间激烈的争夺,往往迫使运动员不能在下一场比赛中继续发挥高水平,或在其后的训练中不能坚持。平时训练突出高强度、短时间,而耐酸能力就得不到锻炼,一旦比赛争夺激烈,来回拍增多,就势必放慢速度,法坚持“以我为主”,快速、积极的打法。
(二)间歇训练法对提高运动员速度和耐力的作用
我们说多球练习是身体训练的有效方法之一,除了在形式上灵活可控、与实际最相似外,它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羽毛球多球练习要求“身轻、气匀、行不散”,所谓“行不散”是指在练习中有明确的要求和控制,使运动员在思想高度集中,带有目的性地去进行练习,尽量接近比赛动作,这样的练习才可能达到效果,真正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在实际训练中我们可采用单项和综合技术训练20+40+60个球/大组,20、40、60小组间休息15秒,快速。大组间间隔2分—3分,或可采用5O个球×6组或15—2O个球x15组人轮转两种练习方法。虽然两者动作结构一样,但是其训练效果的差异却很大。测试表明,前者突出局部训练强度,重点训练运动员每一回合的多拍能力,而后者突出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后进行高糖膳食,虽然可使训练中所消耗的肌糖元及时得到恢复,但是还必须注意不能使肌糖元的贮备太多因为糖元贮备的增加将伴有水分的增多,每增加1g肌糖元约将同时增加3g左右的水分。可见,大运动量训练后及时补充营养物质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并可为下一步训练以及运动水平的提高提供能源保障。
(三)羽毛球专项耐力的训练方法和特点
1.加强速度耐力训练
由于羽毛球比赛特点是有氧与无氧交替进行,在短时间高强度运动与短暂间歇之间转换,消耗与恢复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多数恢复都不完全,特别是比赛中某个段落的激烈对攻,对拉,要示运动员具备一定的抗乳酸能力,以保证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快速运动。基于这一点,就要在搞高速度的同时进行速度耐力训练。可采用二一式的强化训练,用两个球来减少间歇时间,增加击球练习时间,(包括进攻,防守,对攻)定时间,定强度,每次练习后心率要达到30次以上/10”。多球的极限训练,二人轮换变速多球及身体训练中的冲坡,变速跑等。
2.羽毛球运动员耐力素质特点
羽毛球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一是快速反复多次运动的能力,以此为主;二是多次反复的动作结构、形式多变不一;三是各动作之间的间歇时间长短不一。这三个特点决定了羽毛球运动员速度耐力的能量供应特点:其一,磷酸原、糖酵解和有氧氧化三个系统都参与供能。其二,其中以磷酸原系统反复供能为主,其三,糖酵解和有氧氧化系统供能为辅,而且糖酵解系统也是反复供能。
羽毛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素质的特点:与周期运动相比,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水平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另外,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是一全身的肌肉力量耐力标现出来的。再者,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耐力的能力在整个竞技运动中处于中上水平。
(四)速度耐力对羽毛球的作用
①300米×6~8次,间歇6分钟;
②(300米+200米+100米)组合跑×4~5组,间歇3~4分钟,组间间歇7分钟;
③(300米快+50米慢+100米冲刺跑)×4~5组,组间间歇8分钟;
对8、9组学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速度耐力训练,第一个月训练内容①,第二个月训练内容②,第三个月训练内容③。试验前对学生400米进行测试,初始成绩和进行为期三个月后成绩进行对比。
实验前:
姓名初始成绩徐53秒黄52秒李54秒郭56秒
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再次进行400米测试,检测试验者的速度耐力。
试验后:
姓名最终成绩徐50秒黄48秒李50秒郭52秒
400米是速度与耐力相结合的项目,最能体现试验者速度耐力的身体指标。从结果可以看出:一组受测者在两次测试经过通过重视速度耐力的训练后,经过3个月时间,达到了提高速度耐力的目的,其专项成绩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1.羽毛球运动员耐力身体素质训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耐力身体素质训练就是为技术服务”这一观念始终不能动摇。要想使羽毛球术更上一个台阶就必须切实抓好耐力身体素质训练这一主要环节,创新训练教学手从而,加大训练强度,强化耐力身体训练的意识,以一般耐力身体素质训练来促进专项耐力身体训练水平的提高。
2.通过专项教学进行耐力身体素质训练,对学生的体育思想、体育行为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并为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奠定了基础;此外还可以重新唤起学生对耐力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视,继而使其全面进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可能性增加
3.在对羽毛球专选学生进行耐力训练时,教师应重视耐力素质在羽毛球运动中的特点,同时重视各项身体素质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以其对羽毛球运动提供必要的体能基础。
4.在羽毛球专选学生的训练阶段,教师应根据训练制定具体的计划、步骤、方法,必须因人、因项、因时而异,全面安排,灵活调整,不断发展和解决矛盾,使得训练更加结合实际。同时,学生的耐力训练,应根据其生理特点、个人特点制定训练计划,从多角度、多方位的发展学生的耐力身体素质,教师应根据羽毛球技术的需要,使耐力身体素质的训练仅仅围绕羽毛球专项技术特点,并与其专项技术的特点仅仅结合在一起,另外,教师应加强运动后的保健工作,以为学生今后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成才率。
[1]袁美丽,候正庆.羽毛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2]茂林译.运动员训练指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3]杨建军.羽毛球启蒙训练的探讨[J].体育世界,2006,3.
[4]仲丽.试论耐力训练对提高羽毛球竞技水平的作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7,9
[5]都军,王岩.如何进行羽毛球运动员的耐力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2005,1.
[6]韩平,贾勤.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耐力训练[J].少年体育训练,2005,3.
[7]田俊宁.羽毛球运动员的耐力身体素质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9.
[8]陈钊辉,朱性民.羽毛球运动员的专项耐力训练方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6.
[9]程勇民,等.对羽毛球项目若干体能训练原理的理论探讨及训练模式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0.2
周朋朋(1991.1-),男,汉,在读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武汉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