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燕慧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东、中、西部农民收入差异比较
阳燕慧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话题,其中农民问题则是话题的重中之重。农民收入差异的合理扩大有助于刺激经济的发展,但是收入差异的恶意扩大却会带来很多的社会问题。本文将西部地区的农民收入跟中部、东部农民收入做了一个比较,借助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分析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差异现状。
纯收入;收入结构;农民增收
1.农民
学术界对农民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人民,一种是根据户籍来判定的,指拥有农村户口的人即是农民。本文采用后者对农民的解释。
2.区域划分
本文采用一般区域的划分即: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上海、福建、广东、河北、天津、浙江、江苏、辽宁、山东、海南;
中部地区分为:安徽、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西、山西;
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甘肃、广西、贵州、内蒙古、宁夏、青海、陕西、云南、西藏、新疆。
从可支配收入绝对值来看,2013年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每人每年7284.49元,比东部地区12998.85元低5714.36元,比中部地区农民可支配收入9090.94元低1806.45元;2014年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每人每年8134.07元,比东部地区农民可支配收入14497.6元低6363.53元,比中部地区10118.9元低1984.83元。西部地区的收入差异不论是同中部地区相比还是同东部地区相比,都是处于差距扩大的现状。
从收入增长速度来看,西部地区从2013年的7284.49元增长到了2014年的8134.07元,增长速度为11.67%,东部地区从2013年的12998.85元增长到了2014年的14497.6元,增长速度为11.53%,中部地区从2013年的9090.94元增长到了2014年10118.9元,增长速度为11.3%。从增长速度来看,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较比东、中两部高。
表1 2013-2014中、东、西部收入结构
从表1可知:东部地区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56%,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次是经营性收入;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营性收入则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分别占总收入的47%、49%;财产性收入占比,三个地区没有大的差异;从转移性收入来看,西部地区转移性收入占比较其他两个地区占比较高。从纵向来看,2013年收入结构与2014年的没有变化,东部地区依然是以工资性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中部和西部地区以经营性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笔者看来,要增加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缩小与中部、东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差异,应该有两种思路:一是农产品价格税收的改革,政府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降低农民税负,以政府为主导,帮助农民提高收入;二是调整农民收入结构,引导农民通过合法的经营路径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具体建议如下:
1.将农民增收减负政策落实到每个地方,从行动上减轻农民负担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农民增收政策,在党的高度重视下,地方政府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彻底落实农民增收减负政策,而不能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要逐步改革农村税费制度, 从分配上明确国家、集体、农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减免农业税,对特殊农产品进行税收保护。
2.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
西部地区应该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民的扶贫开发的力度, 提高低收人农民人群的生存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指导下,通过全民的努力,解决了偏远地区的温饱问题,但是温饱的解决并不等于消灭了贫困, 现在农村人口收入并不高, 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还相对较弱。西部地区的贫困人口主要还是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中央应该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 把扶贫的重点放在西部地区。
3.加强西部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想致富,先修路”随着电商的发展,很多偏远地区的农产品通过电商的销售渠道,促进了农产品的销量,减少了农产品的堆积。西部地区的农民应该与时俱进,在各地政府的积极支持下,开辟农产品销售渠道,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各地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攀枝花的水果、云南的核桃等,每个地区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可以通过电商的渠道,增加各自的销量。偏远地区交通不便,阻碍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同时也使得农产品销售成本的增加,在市场经济中,偏远地区的农产品中并没有价格优势。
4.从非农领域寻找增收突破口,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西部地区的农民应该大力发展本身的产业优势,多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促进本土企业的发展,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有效率地提高人力资本,加大对农村文化发展的资金投入,通过建立培训机构、改善师资、修建图书馆等措施加强农民的教育,提高农民的知识储备,加强农村的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促进就近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除此之外,通过法律宣传,提高农民的自我防护意识,通过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左义河.中国省际城乡收入差距的来源贡献度分析[J].经济问题,2012(1)
[2]刘葆金,朱智铭.中国东中西部农村经济差距及发展的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5(1).
[3]曹跃群,刘培森.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基于分型理论的视角[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5).
[4]蒿建华.陕西省农民收入差距及构成变化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1(4).
[5]钱良泽.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2(7).
[6]囤兴侠.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12(3).
[7]顾和军, 钟甫宁, 江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一个分析视角:基于要素角度的分析[ 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7).
[8]张晓辉.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实证描述及变化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45).
[9]李学灵, 张尚豪.安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度与分解[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
阳燕慧(1992-),女,汉族,四川人,硕士研究生,四川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