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林 丁云
综合执法的“化学反应”
文 王林 丁云
姑苏区金阊新城网格管理站驻点片警,巡查时发现一处存有2吨汽油的半埋无主油罐,立即上报新城综合执法大队,大队迅疾抽调公安、安监、城管等执法力量,组成处置组,第一时间完成汽油转移,消除了一处重大安全隐患。
为有效推动执法重心下移,破解城市管理难题,一场有关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创新探索,正在金阊新城(白洋湾街道)悄然进行。从执法机构整合的物理变化,到执法职能转变的化学反应,这场改革带来的变化正在显现。
今年,姑苏区开始探索以片区为单位,建立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管理执法中心向基层下沉。6月中旬,改革工作从试点进入全面实施。7月初,金阊新城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率先成立。
以往执法,单个条线的执法人员发现多方面问题,受制于执法权限,只能处罚其中一类,其他“看得见”却“管不着”。执法分工过细,引发多头执法、相互扯皮等。同时,新城有执法权的部门没人手,有人手的部门没执法权。
“从现实情况看,金阊新城亟需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让各执法队伍由‘单打独斗’向‘齐抓共管’转变,一方面实现综合行政执法‘末梢’全覆盖,从根本上解决多头管理、重复执法等问题,另一方面合理调配执法资源,解决某一领域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金阊新城(白洋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金阊新城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范洪根说。
此次改革,市场监管局白洋湾分局整建制与金阊新城城市管理办、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实行合署办公,区安监局、区环保局和辖区派出所、交警分别向新城管委会派驻若干名执法人员。新城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综合公安、城管、环卫、环保、工商、食药监等领域职能,彻底从条线“专业执法”向“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综合执法”转变。
由此,“多次检查、多项监管”向“一次检查、集中监管”转变。陆步桥街旁一家新开的餐饮店,门口放着一块广告牌、几张桌椅,综合执法大队发现该店不仅占道经营,而且没有工商营业执照,属无证经营,遂开出整改通知书,要求店家尽快整改,补齐证件,否则将依法取缔商铺。新城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说,“综合执法,要求我们的执法队员由‘专科医生’变为‘全科医生’,才能由‘管不着’变为‘管到位’,减轻企业负担,提高监管效率。”。
金阊新城是苏州专业市场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定销房、保障房、经济适用房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产生的城市管理问题也特点鲜明。例如,专业市场机动车停车位不足、货物仓储面积不足、周边环境脏乱;经济适用房、保障房中生活困难人群居多,小区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私搭乱建、违章停车时有发生。
“当违法事实已然形成,比如违章建筑已经完工,要想执法,很容易引发执法对象的抵触情绪。但如果要将‘事后执法’变成‘事前监管’,需要有大量执法人员沉在第一线,在问题萌芽时就发现并解决。”新城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说,“新城18. 4平方公里的辖区,以往城管执法只有80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后,力量整合在一起,事前监管有了较为充足的人力,在对方违法初期就即时制止,大大降低了执法成本。”
这次改革,新城实行网格管理,8个片区网格站,将村(社区)、城管、环保、安监、市场监督、公安等多项管理职能及人员并入网格,由村(社区)书记或站长兼任网格长,派驻城管执法队员兼任副网格长。
专业市场、物流片区管理难度较大,新城就以党建统领、统筹、协调,实现城市管理,利于企业发展。
“‘网格管理’令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赋予各网格充分的执法权限,巡查频率高,覆盖面积大,对违法违规行为能及时发现制止,力争90%的问题在‘网格’内解决,10%的问题通过执法解决。”这位负责人表示。
新城每个网格站执法人员人数目前均在20人以上;人均路面巡查时间均在8小时以上,巡查时间从早6点至晚上11点全覆盖。同时,聘请安保公司人员,实现“萌芽处置”。
半个月来,金阊新城综合执法大队针对马路摊点、四小行业、交通秩序8大类问题,综合整治23次,出动人员超过300余人次,纠治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各类违法违章行为1100余起,取缔辖区全部的流动烧烤摊。
为了避免出现城市管理中的“猫捉老鼠”,区域联动,新城综合执法大队通过“智慧城管”监控新城各主次干道实时情况,一旦发现违法现象,立即联系网格执法队员调查处理。
之后,新城综合执法大队还将设立监督指挥中心,借助“智慧城管”平台,采集分析城市管理的信息数据,对片区执法人员在岗履职监督,实现视频巡查、问题发现、派遣处置、指挥协调、监督评价等城市管理流程,最大限度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效率。此外,综合执法大队的行政处罚等相关信息采集、共享、运用也将继续探索,争取将当事人违法信息纳入社会公共征信系统和积分管理系统,提高综合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