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当代苏州园林体验现代诗意与美

2017-08-16 09:32亦安冉
现代苏州 2017年15期
关键词:私家园林造园园子

记者 亦安冉

寻访当代苏州园林体验现代诗意与美

记者 亦安冉

实际上,所有的苏州园林都是私家园林。曾经14.2平方公里的姑苏古城,有多少叫人惊艳的园子!园林曾经就是生活起居的地方,就是过日子的地方,园林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看待世界的态度。

今天,造园的人依然还在,怀揣着古人的情怀,用今人的思辨方式,造自己的私家园林,用自己的方式,把苏州园林延续下去。

为什么要探访这些私家园林?因为园林是每个苏州人的梦,从来不曾走远过!我们从来都想更贴近那些诗意和美。

双塔影园:既有人文诗意,又有现代城市使用功能

姑苏古城14.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经积聚着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于是有了苏州园林这样一种独特美好的存在。

许多园林不显山不露水地隐在巷弄深处。官太尉桥,位于干将东路白显桥南堍,此处小巧流水,人家枕河,与双塔距离不远。清代有位大诗人袁学澜,相中了此地。这位袁学澜,年少苦学,无奈屡试不第,在诗词上却成就不凡,有“诗史”、“诗虎”之称。1852年,也就是咸丰二年,袁学澜购买了今天的官太尉桥15、17号,建造了一座私家小园林,因为毗邻双塔,所以取名“双塔影园”,袁学澜还专门撰写了《双塔影园记》叙述造园始末。

有苏州园林的精巧,更有借景入园的精妙

私家园林重生

百年之后,园宅几经易主,上世纪90年代末,这里生活着72家房客,曾经的私家园林早已凌乱不堪。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进行的一次古城改造中,负责主持修复双塔影园工程的史建华,动迁住户,鸠工修葺;正梁扶柱,补墙理瓦;清除搭建,增筑亭榭;浚池迭石,莳花植木。历时三载,遂复旧观,呈露粉墙黛瓦、飞瓴翘角之传统园林宅第风貌。二〇〇六年再修门楼砖雕,制备匾额楹联,陈设几案桌椅,园宅为之生辉,深得各方赞誉。——2006年的《重修记》,记录了袁学澜故居的重生。

今天漫步双塔影园,不大的园子甚是幽深,上百年的桂花树枝繁叶茂,石榴树上挂满累累硕果,砖雕门楼犹在,亭台楼阁,粉墙黛瓦,廊桥水榭,曲桥假山,碑刻匾额,抬眼处,在飞檐翘角之上,还有双塔的身影!有苏州园林的精巧,更有借景入园的精妙。

主持修复者史建华介绍,苏州园林位列世界建筑之最,既有建筑元素,更有深刻内涵,使人一看建筑就感觉到震撼,园林里有自然山水之美,有深刻的历史,有厚重的文化,园林建筑就是苏州的标志。

现代生活的完备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现代化建筑涌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变化,苏州园林还要不要坚持?怎么看待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园林的地位?园林的精髓要怎样一代代传下去?

在史建华看来,要在今天把私家园林传承下去,就需要考虑园林怎样和城市化发展相容,也就是观瞻之余,也要能够被人使用,艺术文化上的视觉美保存,生活上也要相匹配。留存传统,保留原有的古典的院子,把园林的元素丰富和完善,但也可以稍作调整,根据新一代的要求,让古老的东西同样适合现代人的生活。

如今的双塔影园,不仅园景秀美,更是一处令人艳羡的办公场所,是苏州市吴都学会及一企业的所在地。作为一处办公场所,在修复保护之外,就得从实用功能上去考量,双塔影园的改造,一部分是对旧有园宅的功能调整。

比如传统的天井,古人是为了用来通风和照明,在空调和电灯普及的今天,天井的功用已经退化,反倒是改造成电梯会更加实用;像会客餐厅,正对着园林院落,风景视野最佳,这里原本用作会议室,可是现代的会议常常要用到投影仪,而使用投影仪就需要拉上窗帘,美好的风景常常被关在窗外,实在是可惜,作为餐厅则大有秀色可餐的意味……

双塔影园不仅是一个办公地,也是苏州市吴都学会对外的活动基地。这里举行过上百次专业的会议,最大的一项是国际性的,2010年7月,作为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学会(CIOB)全球建造峰会的分会场,这里举行了“CIOB历史建筑保护性开发论坛”暨CIOB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中国基地授牌仪式,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协会30多名外国人出席,由全球主席主持会议。连英国前副首相都特地从上海赶来参观过这样一个私家园林。

事实上,这些年,史建华带着吴都建设公司一直在以双塔影园为模板,再造新的园林,既做好保护传承,也注重完善功能,努力让园林成为当今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 园主人小档案>>>史建华,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苏州市吴都学会会长,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

南石皮记:造一座园子来过风雅的日子

南石皮弄,这条弄堂的本身就蛮有趣的。因为巷内多为小手工业者和小商贩聚集,人称“破弄”,因“破”字不雅,所以拆字称为“石皮弄”,1980年代,又加上了一个“南”字。从竹辉路的南石皮弄口进去,一路寻访过去,玉雕作坊、小商小贩们聚集的弄堂里,真还问不到路,倒是一个修车的老人比较在行:“南石皮记?你说的是叶放吗?”总算还有人知道!进入一个看起来稍有些年代的小区,放眼望去,哪里像是私家园林的所在呢?保安一路指点,总算找到了。居室是典型的摆设极其雅致的文人居所,窗帘外是一方古典小园林,造园者叶放给这个园子取名叫“南石皮记”,南石皮记的雅致和南石皮弄的市井,形成了两个洞天,院子里亭台楼阁,假山水池,花草繁茂,重点是,这是仍然有人居住的私家园林。

忆园:园林是一种生活方式

“这个年代仿古是一种倒退,早已不是书童和丫头的生态了!”叶放对那些临摹式造园是否定和批判的。在叶放的心里,造园一直是一个梦想,是一次心灵的重新审视。造一座以当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园林,勇气来自童年的经历。叶放是乾隆年间的状元毕沅的后人,外高曾祖父任定海知府时建造了毕园。8岁以前,叶放都生活在毕园里。

对叶放来说,园林是家,是生活方式,也是精神乐园,更是一种生活的方式,虽然毕园已经远去,但是生活方式还可以延续下去,无论这种延续是一个盆景的物质载体,还是一幅水墨的精神载体。园林跟所有的传统文化也都有交集,传统文化来自于家里日常的生活。小时候叶放认识东西最早是从园林里的画开始的,大人抱着认图:梅兰竹菊,菊黄蟹肥,甚至连小床的两头都是用画轴做的。园林里的人文不是儒就是道,四书五经、孔孟老庄,从小就浸淫其中。小时候和亲朋的孩子一起玩“折梅”,从园林里折来梅花,比赛谁折下的梅花最入画,叶放一直认为这是最好的审美教育。

文革期间,传统在消失,园林里的风雅生活也随之被动消失,昔日的园林变成了72家房客。毕园变成“故园”,叶放的水墨创作也从观念转向了园林,《归去来兮》,《月亮湖》,《春江花月夜》,《约梦故园》,《庭园旧事》……这种追忆的观照在笔尖逐渐变成鸟瞰、俯瞰,终于有一天,叶放的园林创作从纸上的想象落实到了地上的呈现。他与几位亲朋,将各自连体别墅的院墙打通,一起尝试共享的园林,实现纸上水墨到地上林泉的艺术转换。

造园:从山水画到实景园林

在纸上作画的画家,如何把造园的构想落到实地?所谓:“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造园之初,先理水做池塘基础,诺大的水面让路过的人误会说:“这几户人家是卖鱼的!”然后再根据布局进行叠山,以山开形势,以水合气势,山讲脉络水讲韵律。然后再莳花艺木,建亭筑台。

南石皮记的格局如山水画长卷,由西往东、自右往左渐次展开,起势是一个有悬泉的小山,收势是有叠瀑的山坡,其间半轩贴墙,作为园子戏台的水阁依山临池,峰峦起伏,花木扶疏。而最精彩的就是整座湖石假山,远看浑然一体,而进山后却别有洞天,仿佛置身于山谷林壑,危崖险壁,水涧岩峡,处处野趣横生。

在造园之前,作画很少能体会山石的重量,造园后,叶放的水墨太湖石不仅有质地还有份量。“南石皮记”的营造从2001年到2003年,历时两年多时间。而其中太湖石就用了800多吨,从踏勘相山,到开采运输,再到以石叠山,终成有动水有活树的假山真水,则用了半年时间。面积只有600来平方,要造一个五脏俱全的小型园林往往会以微缩景观的方式,但叶放觉得那样太作做,整座假山都是真山水的局部法来表現,“小画要大作,咫尺之间瞻万里之遥”,叶放说,这就是他的理念与方法,小中见大,山要超过建筑,让山峰陡然拔起,看起来才会有气势,有高山仰止的感觉。假山里面有山洞,甚至有可以拾级而上的台阶,所有人都为这座浑然天成的太湖石山而震撼,只有同济大学教授路秉杰对营造技艺提出了询问:“这座山是怎么完成的?”,他评价叶放的园子“开现代造园艺术之先河”。实际上,这座假山以一块块重达五六吨的太湖石做基础,用石头和石头叠在一起而成的山,以钢结构做梯子的支撑,用水泥将连接的石头做到严丝合缝,咬合到完全看不出来,感觉不到浇筑的痕迹,长得像是一座天然的石头搬进了园子中,虽为人做,宛自天开。巧妙运用现代的工艺和营造技术,叶放实际上是在开一种风气,就是钢筋、青铜和玻璃也可以造出文人园林。园林,原本就是过日子的地方,它可以随着空间地域而改变。用的是现代的工艺营造,传承的却是古典园林的精神:不出城郭,而获林泉之怡。

常常有人问叶放:“最喜欢园子的什么时候?”叶放答:“还真不是矫情,我最喜欢的是季时变化。造园之初就把整个布局放到春夏秋冬、晨昏昼夜的时间空间里去构思,阳光和月光在不同季节都与园子的关系不一样,风景情境的印记也是不一样的,恰恰季令时节转换时的变化,才是最打动我的地方。”

垒石抱山,土石相加,形成山,山的龙骨是石,血肉却是泥土。叶放说:“造山要留好植物穴,因为山是否有生命取决于植物”。园林里的植物不是平白无故栽种的,植物关系到整个意匠的构成,儒学思想的“花木比德”就是重要的人文依据。作为山水的配角,花木须跟山水从多方面来匹配,小叶树种要有,落叶和常绿的树种也要有,山后有常绿的植物能让山显得幽深,山前面有落叶,则会让整个景有层次和变幻。季节是有相貌的,一直待在空调里,容易让人忘却季节的更迭,但是看到某种花开了,就会猛然想到:哦,原来已经变换季节了。

过日子:将艺术生活化将生活艺术化

说到底,园林不仅是一个景观的空间,还是一个生活的空间,承载了无数的中国人文。园林就像中国画,且不说它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园子建成之后,无数风雅乐事在这里上演,有贺寿、婚庆、元宵、中秋这样的礼俗佳节雅集,也有昆曲、评弹这样的人文雅集,更有“花事”、“果事”这样的风雅雅集……叶放因此赢得了“中国雅集之父”的美誉。

一面将艺术生活化,一面也将生活艺术化。园子不仅是雅集的胜地,也是叶放生活中的乐园。就比如夏日园子里开得正清雅的荷花,叶放可以在寻常日子里把它用到极致:莲花里放茶叶过夜,隔天再取出来泡莲房茶,油炸莲花瓣,用荷叶茎当吸管喝流经荷叶茎的米酒……

在南石皮记里,叶放充分感受着艺术回归到生活的快乐和贴切。

● 园主人小档案>>>叶放,1962年出生于苏州毕园,现居南石皮记。“书香文化研究院”院长,“一条”艺术总监,《生活美学》美学总监。(被称为“最后的名士”,“现代雅集之父”,“雅活教主”,“中国雅生活的先导者”)

醉石山庄:虽处乡间,却透着慧心灵性

东山杨湾,有一处醉石山庄,粉墙黛瓦,摩崖石刻蔚为壮观。地处太湖之畔,依山而筑,近旁就是著名的佛门圣地紫金庵,虽处乡间,却透着慧心灵性,自有一番不俗之处。

醉石山庄的主人叫蔡廷辉,著名金石篆刻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醉心于金石篆刻,也醉心于亲手打造自己的私家园林。醉石山庄是蔡廷辉的四个私家园林之一,掩藏于万亩果林中,既可眺望太湖无边美景,亦可享受东山田园风光,更重要的是可以欣赏各种摩崖石刻。

抗战时,蔡廷辉的父母曾经在东山杨湾逃过难,对杨湾很有感情,上世纪90年代初,蔡廷辉想在杨湾造个房子,杨湾当时的村书记领他到一块全部是石头的荒山头。此荒山头土层很薄,是非耕种地,村民们无法耕种。这恰恰是蔡廷辉最看重的,要的就是这些石头,可以做摩崖石刻。最早,一亩地只要两三千元,蔡廷辉用自己的积蓄持续买了20多亩。他的梦想很壮观:打算用毕生精力,把历代名家描写太湖风光和东山美景的500首诗词都镌刻在石头上, 以后要欣赏东山的历史文化,就来醉石山庄。

自然与人文呼应

石有慧心

吴门避暑不愁难,绿柳荫浓画舫宽。 石首鲜呈黄蜡面,杨梅肥绽紫金丸。密遮竹叶凉冰檐,散插榴花角黍盘。忽报洗天风雨至,一时龙挂万人看。——唐寅的《吴门避暑》刻在醉石山庄里醒目的位置,盛夏时节,谁能否认,这是一处绝好的避暑胜地呢?

蔡廷辉动手能力很强,什么都是自己做,金石篆刻之外尤其喜欢造园子,且要自己设计,整个园子一草一石,都是出自蔡廷辉之手,每块石头都要自己堆制,设计师同时也是施工员、监理,可说前无古人。蔡廷辉现在已经年届70,还是闲不下来,闲来还在造园和堆假山,被各大媒体称为当代造园第一人。

醉石山庄可谓是真山上造假山,山上没有水系,蔡廷辉因势利导,就地取材,错落有致,造一个可以循环的水系系统。蔡廷辉说:“造园子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理相通,全园生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堆黄石假山要做到浑厚中见空灵,堆太湖石假山要做到空灵中见浑厚”。蔡廷辉还说:“ 在堆假山的一瞬间,想象力要丰富,才能达到奇石胸中百万堆,时时出手见新裁的意境”。

醉石山庄的主建筑是一幢三层的小楼, 古朴的黄石围着楼基,黄石上都是遒劲的石刻。楼台庭榭,小桥流水,书画石雕,餐饮小住,一应俱全。住处的摆饰都是朴拙的自然之物,脸盆石凳都是用青石和花岗岩凿成,每间房子都伴有金石篆刻的书画作品。

山庄里,石头上都是摩崖石刻,墙上则是主人自己镌刻的历代名家的书画作品,山石层层叠叠,水流波光荡漾,已是不可多得的山水乐趣,又平添了许多篆刻书画,自然与人文呼应,好一幅古典园林的现代风情画。

树有灵性

园林的各大要素是什么?在蔡廷辉看来,只有树是活的,其他都是死的。

花木与石刻一起融合成独一无二的私家园林美景

蔡廷辉小时候所住的地方,是爸爸的先生家,东山的叶家,叶氏在东山是久盛不衰的望族。五进的房子,有个东花园,里面有几十棵古树,每种树木都是两棵一对的,因此蔡廷辉从小就对树木印象很深,什么季节吃什么果子,都因循着时令节气。

买下荒山头之后,蔡廷辉用二十余年的时间,把古树名木一棵棵种进去,其中最有年头和来头的要属那棵800余年的罗汉松。这棵罗汉松在搬迁过程中,经过专家的2次论证,蔡廷辉的申请得到了批准, CCTV还专门为此拍摄了时长30分钟的纪录片。醉石山庄的树木品种很多,有白皮松、黑松等500余棵,保护了一大批古老树木。

为了这棵古树的移植,从动土到移植,蔡廷辉两天两夜没睡。根系泥球特别大,需要人蹲在车子上,把附近的电线撑起来才好开走。苏州开到东山,花费了6个半小时,沿途碰掉了很多银杏枝,银杏在当年还是很贵的,也是东山农民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农民们跟蔡廷辉掰指头算账,一根银杏枝头结出的银杏,一年大约收成一两斤,可以卖到50元,10年算下来就是500元,这样一路赔过去,蔡廷辉心里慌得没底。

紫金庵旁边当时在修路,旁边都是银杏树,还碰到了四根高压线,火球掉下来,下面站了五六个人,吓得心脏跳到了嗓子口,开车的驾驶员害怕到不敢再开。蔡廷辉说,起先要种的不是现在的地方,斜坡上大的吊车开不上去,于是转到醉石山庄现在的正门,现在这棵树的位置是醉石山庄最中心的地方。用蔡廷辉的话说:“是这棵古树自己挑选的地方。”种的时候已经过了种树时节,正是6月底天气炎热的时候,蔡廷辉给这棵古树搭了荫蓬,用喷雾整整喷了一年,来年古树爆出了新芽,“好得不得了!” 今年连续高温的天气,蔡廷辉每天都会电话到东山催促,东山的土层薄,干得尤其厉害,他担心那些树木。

醉石山庄本就处掩藏于果林之中,盛夏时节,果树飘香,花草繁茂,飞鸟鱼虫,花木是艺术的一部分,与石刻艺术一起融合成独一无二的私家园林美景。

石刻古木,也正应了唐寅的“俯看流泉仰看松,泉声松韵合笙镛”!

蔡廷辉真是闲不下来的人,他还在古城区筹建一个园林式的学校,为苏州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 园主人小档案>>>蔡廷辉,年届70,著名金石篆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苏州吴昌硕研究会副会长,苏州园林管理局顾问,精于金石篆刻和书画镌刻。

猜你喜欢
私家园林造园园子
快乐的园子
树的野园子
壹 造园·纳瑞集祥
北京老城内私家园林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我和祖母的园子
中国园林前世今生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意境初探
关于“园理”研究的点滴思考
园子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