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与康桥不只是用来回忆的
——记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

2017-08-16 05:57丁光
国际人才交流 2017年8期
关键词:剑桥大学剑桥徐志摩

文/丁光

纪 实ON THE SPOT

徐志摩与康桥不只是用来回忆的
——记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

文/丁光

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后的康河河畔,有一块大理石石碑,上面镶刻着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前两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和最后两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记录了1928年徐志摩重游剑桥大学的美好回忆和再次离开剑桥时的惜别之情,令很多中国人对剑桥有了一个浪漫美好的想象。

《再别康桥》使剑桥大学与中国结下了不解的诗缘。2017年是徐志摩诞辰120周年。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与“康河计划”文化保护项目组第四次以中国诗人徐志摩为名举办中西文化交流活动。这次诞辰纪念活动,放映了英国导演弗莱德里克·贝克(Frederick Baker)以徐志摩和康河为主题的艺术影片《康河魅影》,并邀请中外文学家和艺术家举办了诗歌艺术论坛。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徐志摩的诗碑

徐志摩诗歌艺术节通过中西诗歌、音乐和书画强有力的互动,穿越时空,把古典与当代、西方与东方、剑桥与中国、诗歌与艺术联结起来,成为中英艺术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2016年“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以园林为主题。2017年,“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将在数字媒体的基础上,建立诗歌、戏曲、书法、绘画、影像等多元的媒体交流平台,剑桥中英文化交流活动渐入佳境。

康河上诗歌飘扬

2015年是中英文化交流年。本届“剑桥徐志摩诗歌节”为中西文化盛典拉开了序幕。2015年8月7—9日,2015“剑桥徐志摩诗歌节”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举行,由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和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中国海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等联合举办。中国诗人舒婷、杨炼,书画家邵岩、胡秋萍,艺术家张铁林,音乐家郑济民等20余人应邀参加了此次诗歌节,徐志摩的长孙徐善增(Tony Xu)与徐家三个姐妹也受邀参加。剑桥市市长罗伯特·德莱顿(Robert Dryden)、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长及院士查尔斯·查德威克·希利爵士(Charles Chadwyck Healey)、英国诗人安东尼·鲁道夫爵士(Anthony Rudolf)等嘉宾应邀出席。

2015年8月7日下午,中外诗人与艺术家在康河边举行了诗歌朗诵会。清澈的蓝天白云下,剑桥国王学院的院士花园里,繁花似锦、绿草如茵。英国诗人李道(Richard Berengarten)主持此次朗诵会,李道曾获济慈纪念奖等,自1975年以来组织了剑桥国际诗歌节,并翻译中国诗歌。他喜爱中国文化,特别是道教,并给自己起了中文名“李道”。

中国著名朦胧诗派诗人舒婷朗诵了她早期的成名作《致橡树》,这首诗以橡树为意象表达了女性爱情的独立、诚挚和坚贞,因而成为中国女性人格独立的爱情宣言。诗人杨炼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歌《一粒葵花籽的否定句》,杨炼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诗歌辉煌时期的一个代表人物,以长诗《诺日朗》出名,获得意大利FLAIANO国际诗歌奖和卡普里国际诗歌奖等。电影演员、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铁林在康桥河畔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再别康桥》,康河畔的金柳、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令午后葱翠的花园充满了诗情画意。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艾伦·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朗诵了诺万·威廉姆斯(Rowan Williams)的诗《水壶院子》。中国古篪演奏家郑济民用他独创的古篪,现场伴奏诗人们的诗歌朗诵,悠扬的旋律,使人远离尘嚣,沉浸在中国音乐的韵律和诗一般的宁静之中。

剑桥徐志摩诗歌节海报

随后,中国书法家们在国王学院大厅举行了书法展览,并当场挥毫洒墨。剑桥市市长罗伯特·德莱顿偕夫人观摩了中国书法家们的精彩书画展现。张铁林现场挥毫写下了“惠风和畅” “莲花点水”,夏日和煦的微风和一股书卷之气透着一丝禅意扑面而来,令人赏心悦目。崇尚表现主义的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邵岩提笔,瞬间挥舞出“潇洒出尘”,如迅雷闪电、一挥而就,尽显中国书法风采。大厅四周墙面悬挂着中国书法家们的作品,笔墨飘香,令展厅熠熠生辉,充满了中国气息。

剑桥内文化交辉

8月7日晚,诗歌节晚宴在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国王学院宴会大厅举行,中外诗人、书画家和艺术家代表150人出席,庆祝徐志摩诗歌节开幕。诗歌节主席艾伦·麦克法兰主持了开幕式。麦克法兰教授是一位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近年来几乎每年都访问中国,关注中国的发展,并为中国的现代化模式撰写了《现代世界的诞生》等多本著作,他对中国的感情和关注也体现在这次倾力投入徐志摩诗歌节。诗歌节前夕,国王学院举行了“徐志摩影像展”,中外游客慕名而来到访参观,为诗歌节氛围预热。他最早提议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为徐志摩立碑,并一直精心维护着这块诗碑。这块诗碑吸引了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是中国学者和游客游览国王学院的必经场景。在开幕词中,他说文学、音乐、书法、艺术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内容,这次徐志摩诗歌节将展示中英两国丰富多彩的文化与艺术形式,是一场中英文化交流的盛典。

徐志摩诗歌节主席王子岚(左)与徐志摩长孙徐善增夫妇

演奏家郑济民自己创作并吹奏的古篪曲《忆故人——追怀徐志摩》为金碧辉煌的国王学院增添了中国的古韵。剑桥大学汉学家胡司德(Roel Sterckx )在诗歌节上用中文朗诵了英国诗人克莱夫·威尔莫(Clive Wilmer)的诗歌《阿尔弗雷德国王的书》(),胡司德是英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两汉思想和中国古代思想史,是一位中国通。李道朗诵了他创作的诗歌《当她在白色石头上歌唱》,为英国的城市街景、市井人物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素描。

英国女诗人安吉拉· 雷顿(Angela Leighton)和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研究员王子岚,分别用中英文朗诵了诗歌——《炉火旁》()。雷顿是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教授、不列颠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士,她还朗诵了中国诗人江汉的英译诗歌《海宁的潮》,气势磅礴的海宁潮激发了嘉宾们对徐志摩故乡海宁的无限向往。

在随后两天的诗歌节期间,中西诗人和艺术家在国王学院切磋技艺,进行学术交流。8月8日,牛津大学艺术史系教授柯律格(Craig Clunas)作了“中国现代艺术中的疑问和不确定性”讲座,他是一位艺术史家,学术领域为中国美术史和明清物质文化。他介绍了中国现代绘画风格的多元性。20世纪初李叔同在东京学习油画时,他的绘画结合了法国的油画艺术,融合了中西不同的绘画风格。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画家徐悲鸿创作泰戈尔肖像时,在画中体现了写实主义和国画的不同风格,正如徐志摩的诗歌呈现白话文的开放性一样。中国20世纪早期的现代绘画艺术,在国画中融入了西方油画艺术。他评价,多种风格的杂糅正是中国现代画艺术的长项,体现了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自由开放和不确定性。

书法家刘正成的演讲主题是“再现与表现——书法形象审美特征”,他归纳书法的抽象性、文学性和不可重复性等审美特征。认为正如音乐是“心灵的直接语言”一样,书法的线条不是具体事物的具象再现,而是通过心的运作之后的抽象;汉字作为书法艺术形象的唯一载体,在诗、诗的意味和韵味中发挥到极致。书法把其文字所体现的文学美带向了一个更远、更不确定的地方,然而它却使这种文学的美变幻得更深沉、更超然。书法艺术的不可重复性体现在,它和人的心灵的变化和历程一样,书法家寓其情感于一书一画,挥毫之间,一气呵成。鉴于刘正成对中英文化艺术交流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授予他文化艺术交流贡献奖。

在8月9日的讲座中,纳索斯·瓦叶南斯强调了声音在诗歌中的重要角色,他说诗歌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诗歌也是说的艺术,精神在先,语言在后,诗歌可以通过颂咏抒发情感,然后书写。《荷马史诗》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圣经》则是来自上帝的声音。诗歌的内容,应反映作者的心声,他反对罗兰·巴特的“作者已死”理论,诗人不死。诗人是一个创造者,诗歌表达诗人的激情和对生活的敏锐捕捉,是作者创作和表达的结合,诗歌将是一个有机体,推动语言的打开,以开放的形式,传承思想。

书法家邵岩从中国书法工具毛笔的制作谈起,阐述了中国象形文字的书法表现。西方当代艺术特别是表现主义激发了他的无限灵感,他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示范了毛笔在书写过程中中锋、侧峰的运笔方式,以及笔墨浓度的深浅和运笔速度的把握。既表现了中国书法书写过程中笔断意连、绵延相续、一挥而就的流畅线条,也展示了落笔如出拳、运墨如运剑的书法艺术的肢体和情感抒发。他用太极的姿势运笔,来讲解中国书法艺术,给在场的中西观众展示了中国书法的灵动之美。

诗人路云这样形容这次剑桥诗歌节:“仿佛康桥是用来回忆的。她的宁静,把我们的回忆定格在高纬度之上,那种澄澈,碧蓝,想一想就会有一种清香浸入未来的生活。诗意其实只跨越种种人为的界限,来到某个时刻,某个草地之上,一如我们,聚集在一种回忆之上,合成一首更大的诗。”

花园中友谊绽放

徐志摩对剑桥有着深深的眷恋,剑桥也对徐志摩有着挥不去的情愫。2016年夏日,康河河畔,国王学院美丽的院士花园再一次与诗歌相遇。

2016年8月11—12日,剑桥举行了2016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此次诗歌节邀请了北岛、刘正成、欧阳江河等30多位中外著名诗人、书法家和艺术家。徐志摩的长孙徐善增也偕同夫人参加了这次诗歌节。此次诗歌节的主题为“园林”(Gardens)。中外诗歌、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迥异、各具特色,但对“园林”这一主题都有着特殊的情愫。

诗歌节为中国诗人北岛、欧阳江河颁发了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柳叶奖”。北岛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以深刻的思辨创立了独特的“冷抒情”模式,以诗的触角直抵正义和人性善恶。北岛在这次诗歌节上朗诵了自己的诗作《时间玫瑰》。欧阳江河以其独特的意向、深邃的语言彰显诗歌的敏锐和先锋。本届诗歌节也受到中英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网、中国日报、CCTV英语频道等中国重量级媒体纷纷对此采访报道,英国的剑桥新闻、BBC等也都报道了此次诗歌节活动,成为当年英国境内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中英文化交流活动之一。

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理事会主席艾伦· 麦克法兰这样评价了此次诗歌节的规模和影响力:“首先,与徐志摩先生的诗歌蕴含的意义一样,我们旨在强调诗歌与绘画本身就是表达人类的尊严、志向、创意与希望的重要途径。其次,中国的诗歌及其意义,形式与其神韵,符号与其构思,都自然地融合在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书法之中。我们的期望之一,是让大家关注这一历史悠久又日益现代的艺术形式,让它在英语世界中越来越为人熟知。最后,举办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使我们认识到:文学与造型艺术不仅在促进国际社会相互理解与观点互通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能孕育共性与和平。诗歌还将参与塑造我们所居住的今日世界,及我们后代享有的未来世界。”麦克法兰还表示,希望有一天,能建造一座中英花园,融合两种文化中的园林之美,纪念由徐志摩成就的东方与西方的友谊。(本文为国家留学基金委2015年出国留学基金项目成果之一)

2015年,参加徐志摩诗歌节的代表在剑桥大学合影

猜你喜欢
剑桥大学剑桥徐志摩
完全诗意的向往
剑桥大学研究发现 运动不足将导致全球每年过早死亡四百万人
英国风真无线监听耳机新贵 Cambridge Audio(剑桥)Melomania Touch
中国“洗碗妈妈”和他的剑桥男孩
出人意表的音色与音质表现 Cambridge Audio剑桥|AXC25 CD机 AXA25合并放大器
剑桥大学承认中国高考成绩
剑桥历史
初三女生出书四本,剑桥大学图书馆悉数收藏
偏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