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延春
无论是在传统数学教材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材中,应用题都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关注度最高的焦点。因为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中,应用题常常起着“筛子”的作用,成了最能拉开分值的题型之一。然而虽知道其重要性,但老师们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教授,学生们还是不会做,应用题教学常常陷入困境。
要想培养小学生应用题的审题能力,我们首先要对应用题自身的特点和儿童学习应用题的特点进行周密的分析,也就是把应用题为什么这么难,难在哪里的根本原因找出来。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提高应用题教学的实效。
很多老师在应用题教学中通常把重点和精力花在分析和说理上,通常都是用分析或综合法不是从问题推到条件就是从条件推到问题,而轻视了审题这一环节。有的老师甚至只让学生读一遍题后便分析起来,可学生连题意还不甚清楚,怎能分析推理呢?结果自然是老师津津乐道、声嘶力竭,而学生依然云里雾里,懵懵懂懂。这种教学方法,耗时耗力而低效,必须改变。为此,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审题这一环节,可以这样说,应用题要过关,必须抓审题。
那么,我们的审题教学中要注意什么方面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摒弃过去那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涯都不怕”的偏科倾斜思想,发挥联动效应,做好思想宣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观,学好语文学科。
解决应用题过程中,应用题无论是图画式、表格式、调查式、课题式还是文字式中的任何一种方式呈现,学生首先遇到、看到的便是文字,倘若题目中尚有一小部分汉字或是不认识或是靠猜测得其意,那么纵使你有多么高人一筹的逻辑分析能力,也无异于巧妇的无米之炊啊!
其次,审题教学中,我们还必须重視词语教学,比如名词术语、代词、副词、属种概念、常识性概念等的教学。
(1)名词术语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有一些名词术语对理解题意和确定解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前面已列举这里就不再重复枚举。对于解题影响较大的名词术语要着重分析,刚接触时可写在黑板上举例分析,甚至造句理解。
例如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练习23的第四题:游泳池的长25米,小明已经游了3个来回,他已经游了多少米?这里的“来回”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可让学生讨论其意思,然后教师再在黑板上用箭头画出“来回”所经历的路程,最后再模仿性的进行一些练习,让学生真正理解它所隐藏的信息。
(2)代词的教学
除了正确理解名词术语外,代词的理解也不能忽视,要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代词所对应的人或物。例如:
小静采了15朵蘑菇,小东采的蘑菇比他的多2只,他们一共采了多少只蘑菇?
这题的“他”只指小静,“他们”是指小静和小东。只有弄明白了对应所指向的人,解题过程才会豁然开朗。
(3)副词的教学
副词常常用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顺序等,对它的理解是学生正确审题的又一关键。
例如:有一水池装有甲乙两个进水管,甲管的注水速度为7升每分钟,乙管的注水速度为5升每分钟。先由甲单独注水3分钟,再由乙单独注水5分钟,然后它们共同注水4分钟后水池被灌满。问这个水池的容量是多少。
要正确解答此题,必须先理解“先、再、然后”的意思,才能弄清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和经过。
(二)除了在教学中重视语文因素外,还要训练学生的快速记忆能力、表述能力以及想象力。
二年级以来,我通常不希望学生大声读题,采用轻声读或默读的形式,这是有别于语文学科提倡读中记,读中感、读中悟的地方。题目是数学中数量关系的载体,学生只有静下心来真正领会其中的要义,才会正确进行分析和处理。轻声读或默读正是可以让学生的心智得以开启的最佳方式。
虽然读题是审题中很关键的一步,但对读题时间也不是毫无限制的。刚开始时,给的时间不能太短,要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随着训练的加强,将会逐步缩短给定时间。
读完题后就是回忆、复述题意的环节了。但是我要求回忆复述的内容(已知条件和问题)最好不是题目中的原话,提倡用自己的数学语言、简明扼要地进行概括和提炼,不必背诵、记忆题里的数据。值得一提的是,新教材中低年级解决问题单元的应用题很多采用图画式的方式呈现,这不仅形象生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另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也为学生锤炼自己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平台。
回忆、复述题意环节后,就应该抓重点词语,分析要义了。可先请学生猜测或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来讨论讨论,利用学生间的差异资源,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解释不足时老师再补充,学生可随时提出疑惑,直致真正领会重点词语的意思,为正确解题扫清一些障碍。
一般而言,分析完题意后很多老师就直接让学生列式解答了,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认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了阅读和理解字面意思上的障碍还不能就说明学生就真正的正确理解这些数量间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列式解答了,学生还需要一个建立表象的过程。
因此,在列式之前,我增加了以下一到两个环节:
一个环节是让学生闭上眼睛,深呼吸一口气,刚开始是在老师的朗读解说中一步一步地想象,稍大些后就可以自己依据题目想象出一副情景图了,这一步,就是我自己命名的“放电影”环节。
有时,特别是面对低年级教学或经过了前面的几个环节、步骤但对解答应用题还存在障碍的学生,通常还要他们用稚嫩的手笔画出自己心领神会的示意图或线段图,当然刚开始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引导。值得提醒的是,无论是任何学段的任何时候,教师都不应该给学生画出的示意草图以嘲笑、以挖苦。
有了这一系列的准备环节,大多数学生就可以尝试着列出正确的算式了。
如果说,发展学生的思维就是挖掘学生身上潜在的宝藏的话,那么应用题教学中的审题教学就是开启宝藏之门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增昌:邱学华怎样教小学数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3]《小学数学教师》2004年第7、8期沈超:新课程下怎么教应用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