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阅读教学中批判思维的培养

2017-08-15 10:55郭莉
新课程·中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生命阅读教学文章

郭莉

近年来,教育界热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于此,有学者呼吁,要积极培养学生批判质疑的创新精神,问题直指当下教育改革发展的难点与痛点。

关于批判质疑思维,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养成问题意识,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理性思考和判断。在高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认为,可以从探究质疑、自由创新、人格完善等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与理性表达,从而提升高中阅读教学品质和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创一个大阅读格局。

一、质疑探究,培养一种严谨的治学精神

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为了使学生由循规蹈矩、人云亦云转向独立思考、善于发问。具有批判思维的学生,他们思想解放,不迷信权威,能从常识发掘新知,甚至从学科交叉处提出新问题、新观点,豁人耳目,启人心智。

以传统名文苏洵《六国论》为例。苏洵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六国论》一文借论六国因贿赂秦国而灭亡之观点,针砭时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文章观点鲜明,文笔雄健,被誉为思辨文之典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质疑,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贿赂秦国吗?

有学生分析,该文分两个分论点,一是楚、魏、韩三国贿赂秦国导致国力衰弱,自取灭亡;二是齐、赵、燕,虽未曾贿赂秦国,因失去了他国的援助招致灭国。从文章的角度講,立论无对错,关键看论证是否合乎逻辑,分析是否严密。文章第三节引用古语“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展开论述“赂秦”,形象地解释国家灭亡的原因,文气通畅,言之成理。但对其他三国的分析,则失之于牵强附会。作者说,不赂者以赂者丧,齐国、燕国、赵国因其他三国灭亡而灭亡。学生结合史料分析,提出了新的质疑。秦破六国的顺序是韩、赵、燕、魏、楚、齐,赵国是第二个灭亡的,后两年燕国破国求和,何来“盖失强援”“处革灭殆尽之际”。文章第四节,作者先说齐亡,再论燕赵,给人假象,有利于一个作者预设的中心论点。所谓老辣,纯属文笔而已。大家认为,六国灭亡的真正原因,作者已经在文章中说过的“智力孤危”“战败而亡”。

现如今,中学生学写议论文,忽视思维训练,对问题研究不透,没有调查研究的科学精神,写出了大量的假大空文章,以及许多不伦不类的语言靡丽之文。这当然也与传统阅读教学的浅层次阅读不无关联。

二、创新解读,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氛围

以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这一回通过林黛玉这一双俊眼传来世态人情,贾府人物次第登场亮相,一时间眼花缭乱。师生们跳出细节、对话、人物的研读,在课堂上生成了这样一个话题:宝黛初会折射了男女不同的心理特征。在这样的话题下,同学们的思维一时间活跃起来,他们认为,黛玉眼中的宝玉,起笔着重于服饰,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蹬着青缎粉底小朝靴。一时间回来再看,他已换了冠带,然后描写短发小辫、四串大珠、八宝坠角、半旧大袄等。之后才写到他面如敷粉,唇若施脂,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这符合女生观察男孩子的心理习惯。而宝玉眼中的黛玉呢?第一句就是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对于林妹妹的服饰不着一字。女生们认为,女孩子心细,对于衣裳饰品有着天然的敏感,如果将顺序反过来写则不好。有人还引入讲了一些张爱玲等女性作家的文章,来佐证自己的观点,给课堂带来了既新鲜又专业的解读。语文阅读课专业的细读法等介入,也要借助其他专业学科,通过跨界活跃思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寻觅出无限的可能。

三、思接千载,养成一种优秀的人格品质

对所学知识的不断质疑,锻炼的不止是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还包括一个人的精神品质。从长远看,要将质疑探究与人的素养结合起来,要汲取古今中外的人生智慧,丰盈自我的生命,完善一种理想的人格。

《逍遥游》一文,鲲鹏冲破世间束缚,扶摇而上九万里,遨游天地之间,挣脱人世间一切名缰利锁,追寻绝对的自由。这一形象寄托着人类精神解放、张扬生命的渴望。千百年来,后辈学人惊叹于庄子汪洋辟阖神思境界。有一些师生不满足于此,双目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他们在同类题材中,通过比较阅读研读,发现了持久感动人心、震人心魄的故事。如《海鸥·乔纳森》,长老说:“海鸥天生就应该飞翔,自由是生命的本质。”要不畏万难,挑战和超越自我摆脱信念的枷锁,让天赋自由施展,体验完美状态。故事还告诉我们,生命的真谛在于慈悲和爱,纵然面临种种误解、谩骂和诅咒,也要宽容地笑对人生。西塞罗曾说,“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于是,对于那些舍身求法的人、拼命硬干的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多了一分理解与尊敬。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欣赏鲲鹏自由的精神,但更欣赏那些高擎伟大的爱的火炬,不惜牺牲的人,如丹柯,如普罗米修斯之类的英雄。

明朝大儒王阳明年少时曾问老师:“何为第一等事?”老师回答:“唯读书登第尔。”王阳明不以为然地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读书不为科举,立志学圣贤,自此众人奇之。万古长夜第一缕光,思想界之气象又一新焉。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还应该是开启心智之门,批判性地质疑文本,甚至质疑所谓的真理,站在高处思考人生,构筑一种生命的大境界,进而完善一种大人格。

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阅读教学中引入细读法、跨学科思考,大力培养批判性思维,丰富阅读理解的内涵,这当然是一种理想化的阅读教学理想。但还是要在每一个学生心中种下一颗批判的种子,培养一种批判的思维,脚踏实地地学习、工作、生活,有时也不免思考存在的意义,也不忘仰望浩瀚星空。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生命阅读教学文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