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倩 苗恩文
摘要:大学生是网络舆论传播与接收的重要主体,且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刚刚形成的阶段,很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而且大学生社会经验欠缺,自我目标不明确,价值观不坚定,网络舆论中很多消极的内容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将简要分析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及对策。
关键词:网络舆论 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对策
一、网络舆论的含义和特征
网络舆论从字面含义来理解,就是借助网络来阐述个人的观点。当前国内有很多学者对网络舆论下了定义,总结为一句话即社会公众以互联网为传播的载体,对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所形成的看法的总和。
网络舆论的特征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高速形成性
当前通讯越来越发达,人们随时随地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数据网络及时的查看当前的社会热点,而且社会公众可以第一时间对这些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些观点迅速就形成了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进而形成了网络舆论。网络舆论作为种新型的舆论形式,与传统舆论相比,它的形成相当迅速。
(2)信息量庞大,而且具有开放性
网络舆论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它包含大量的信息,极具开放性。我们生活在网络的大环境之下,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打开网页总是有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新闻映入眼帘。这主要是因为信息的发布者很多不一定都是新闻工作人员,而且对信息的审核并不严格。它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互联网的使用在地域和时间上市没有限制的,社会公众随时随地能看到最新的消息,而且在种类、行业上也没有具体的限制,这就导致互联网上的信息形成开放性的特质。
(3)网络舆论难以控制
网络舆论的控制很难进行,因为它的发布者大多是匿名的,而且舆论主体非常广泛难以全面掌握,对它形成的具体时间和传播途径更是知之甚少。总之,网络舆论的控制非常困難,正如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蒂所描述的:“一个个信息包各自独立,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讯息,每个信息包都可以经由不同的传输路径,从甲地传送到乙地。一也就是说,因为我总是有办法找到可用的传输路径,假如要阻止我把信息传递给你,敌人必须先扫荡大半个美国。”
当然除此之外网络舆论还有很多特征,比如传播者的广泛性,传播主体的匿名性,内容的多样性和信息的透明性等,本文在此不再一一介绍。
二、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影响
当前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大学生越来越喜欢通过网络平台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大学生容易受到社会的感染,特别是看到自己懂的问题,或是自己特别赞同或反对的问题容易激动,想及时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对社会的热点问题或政府的行为举措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大学生如此热衷网络舆论的背景下,网络舆论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网络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道德和法治等方面的影响,归结为三个方面就是对大学生的政治观,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的影响。哪一种影响都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的我们要予以鼓励和支持,消极的则应该制止和整治。
(一)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一一提升了大学生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的热情
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不断的变化,人们对国家政治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互联网和通讯设备的发达大大提高了广大市民参政的热情。特别是从2010“微博问政的兴起”,政府机构利用微博与网友进行互动,网友们可以借助这一平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之下,2013年两会期间,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二千多名大学生通过网络收看了第千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通过微博参与全国“两会”的网络热点话题,在微博上发表了它们对《政府工作报告》看法。2014年两会期间中国石油大学也模仿江苏财经技术学院的做法,在微博开设“我们看两会”的平台供大家发表看法。
从大的方向上讲,正确的和理性的搭建参政平台,可以提到大学生正确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通过这一媒介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小的方面来说能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和水平,学生们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形成多元化的政治理念,而且通过查看他人的观点,彼此间交流和辩论,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也会怀疑自己,能够弥补分析理解的缺陷。
(2)思想教育的积极影响——网络舆论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
大学生能在大学的生活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个人品德可谓是大学生活中最大的收获。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道德的影响十分深远。它有利于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积极向上的网络内容对学生的影响也是积极的,当前有这样一种现象,大学生越来越关注网络上宣传的社会标兵人物,他们的偶像圈从文体娱乐转变到接地气的各行各业的着优秀品质的普通劳动者,这样的标兵成为了他们崇拜的对象,在这一影响下他们也会朝这一方向发展,争取成为受人民爱戴各行各业的标兵人物。
(3)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首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网络舆论几乎每天都会有助人为乐,舍命救人等事件的具体报道,前面也有具体说到学生们关注点转移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这些都会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自己的人生不是只为自己的美好生活,而是应该把“大爱”献给社会。我们常说“达则兼济天下”古人有这样的名言警句就是为了让后人朝着这一方向发展,大学生比较感性,容易接受这样的价值理念,久而久之就会深入内心,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辨识能力。网络舆论是多元化的,它包罗国内的各种信息,也有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在这种内容庞杂和网络舆论环境之下学生们需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是否西方的先进和有价值的理念全盘接受,需要从多方面分析考量,这样就使得学生的价值观不仅仅局限在本国的范围内,这样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能不断的提升大学生的价值判断水平,增强他们辨识的能力。
(二)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错误的政治言论导向的消极影响
网络舆论包罗万象,有理性的必然也就有感性的言论。网络言论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匿名性,大量的主体在网络空间任意的发表观点和看法,尽情的宣泄个人的不满,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使得网络空间变成了自己的个人世界,无关乎对他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大学生生活在校园中,社会上的实践和经验都很欠缺,存在着政治信念不坚定,理想目标不确定等一系列问题,他们的政治观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网络舆论上宣扬正确的政治价值观理念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形成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正确的政治价值观确立了,有利于学生区分理性和非理性的政治网络舆论。
在当前国内的网络舆论不时会出现而国内的“藏独、台独”谣言,其实这些都是一些利益集团想要利用网络获取不正当利益的手段,他们歪曲事实,激起人民内部矛盾。1989年的学生运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法分子煽动学生搞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大学潮”,不仅对学生本身,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不良影响。
(2)网络舆论下错误的道德舆论导致大学生产生错误的道德标准
通过上面对舆论网络特征的分析我们知道舆论传播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而且传播具有不可控制性,它的一颗“包容心”也就使得很多错误价值的东西展現在世人面前。
很多网络媒体为了会去点击量或是收视率不惜将很多社会的热点问题与人们的道德修养挂钩,2014年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对东莞一些酒店违法经营色情业服务进行曝光,账号为“作业本”的人在微博大肆发表“东莞挺住,天佑东莞”等言论,使得人们开始关注这一话题,最后导致很多市民认为这样的实践不应该报道,有的人更是提出应该出台卖淫合法的相关政策或法律,这些都是与我们的社会主义道德观相违背的观点。
一些大学生在这一类网络舆论的影响下,也开始跟风调侃和嘲讽,显示自己的“才华”编造各种网络段子吸引眼球。例如,大学生孙东峰2014年2月10日在人人网对此事进行了调侃:“东莞不哭,地震无情人有情。各地嫖客小姐们正在有姐织的前往支援,我们相信东莞的明天会更美好……”。由此可见消极的网络内容对大学生的道德影响是多么巨大。
(三)偏激的网络舆论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偏激的网络舆论必然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舆论网络上存在着很多对党和国家不理性的言论,认为我们党和领导人的指挥不正确,质疑我们党对国家的贡献和成果,质疑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这些不正确的网络言论肆意在微博,各大网站传播,严重的影响学生的价值信仰。
三、建立大学生舆论网络消极影响的具体对策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坏关乎到一个大学生的成长,网络舆论的消极性给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也影响大学对学生的培养,为此我们需要针对当前我国网络大环境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对策,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学校内部强化硬件设备,配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网络。学校和老师不定期的利用微信、微博、QQ等向学生生发送弘扬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的内容和信息,为了避免内容单一,也需不时的转发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和新闻,在此基础上添加上正确的引导和评述。对于比较大的事件可能学生容易受到影响的,比如当时网络很热的“钓鱼岛”事件,很多人在大街上游行示威,大学生数量众多容易受影响,这时候学校就要组织老师和学生干部及时的召开班级会议,积极的引导,能及时的避免问题的发生。学生自己也要对网络舆论保持理性的态度,不能盲目跟风,认真听从学校和老师的指导,学校和学生站在同一战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非常有利。
其次,政府加强监管。美国舆论监控技术比较发达,值得我国借鉴。我们可以引进先进网络信息管理技术。政府有关部可利用绿色上网技术、局域网安全过滤技术等方式对我国互联网中的所有信息进行控制和管理。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网络信息进行分级与过滤,加强网络信息的传播管理,防止不良信息和虚假信息的传播。这样基本上可以在根源上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此外,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法律来惩罚散播谣言,动摇人们正确价值观的不法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