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合作探究,开启学生智慧之门

2017-08-15 12:56胡运生
新课程·中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探索创新核心素养

胡运生

摘 要:初中思想政治课就是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让每个学生的个性与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一节思想政治课的案例,探究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设问思辨,开启学生智慧之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探索;创新;民族自信心

一、通过巧引焦点,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师:同学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对农民生活的传统写照,但在现代的中国有这样一个新型农民的群体,他们为了自己的追求和梦想而忘我地奋斗着。现在,我们就来通过这一段材料认识一位默默无闻造飞机的农民。

师:通过PPT展示如下材料:

吉林松原农民于德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年种地收入也不多。为了实现从小就有的造飞机的梦想,于德金省吃俭用。有人说一个农民造飞机,不可想象。于德金说:“农民只是我们的一个身份而已,但它并不代表我们只是种地的。改革开放之后,农民的意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代社会就像飞机一样飞速发展,农民却被远远地抛在后面,那一份落寞、不甘与挣扎让一些农民一边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一边用仅有的积蓄实践着自己飞上青天的梦想。(摘自《凯迪社区》)

师: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对农民于德金造飞机谈谈自己的

看法。

学生1:我不赞成农民造飞机。他没什么知识,生活也没有保障。实现梦想固然重要,但这样下去生活会更艰难,还会影响下一代的学习教育,失去获得美好生活的机会。

学生2:我支持农民造飞机,这是自立自强的表现。有了梦想,不论大小,都要努力去实现。这样才不枉一生。而这梦,也是“中国梦”的具体体现。

学生3:农民造飞机,这是农民实现梦想夙愿的伟大表现。这是新时期农民为冲破思想牢笼,实现终生梦想的不竭奋斗过程。农民造飞机,又岂是空话?实干就有成绩,即使受人谴责又如何?

学生4:农民造飞机,是理想的表现。农民能为理想奋斗,这种精神是值得称赞的。但他们没有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实现它。为了实现自己无法实现的空想,让家人与自己一起受苦,甚至有可能毁掉儿女们的一生,这是极不合理的。

学生5:农民造飞机,我强烈反对!如果试飞过程中由于质量不达标,会威胁自己的生命安全,也会威胁他人的生命安全。

学生6:我支持农民造飞机,有利于农民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有了这样的农民,农村才有可能赶上城市的步伐。

……

师:以目前农民掌握的知识和财力,是造不出现代飞机的。在我们不断为他们的失败感到惋惜之时,更要敬畏他们的精神: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勇于创新,为梦想而歌!其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若没有这种精神,一味靠别人,是没有出路的。

(反思:通过焦点问题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对一个特殊群体的事迹的展示可以引起学生的认同感。由个体的特殊性的展示引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的探讨,可以达到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展示问题,在课堂自由辩论,合作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九年级教材在讲对外开放的正确方式上,设计了一个关于

“在国产汽车如何发展的问题上的两种倾向,你是怎么看待下述

观点的?”

倾向一:应该坚持独立自主,自创品牌。

倾向二:应该坚持对外开放,全面引进。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表明,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家搞建设,在积极学习外来先进经验或技术等的同时,一定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從小就看惯了肯德基、奔驰、本田、三星等外来文化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学生,他们的灵魂早就对外来的文化有认同感,甚至有盲目的崇拜。如何达到教材的设计意图,正确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师:把学生分为两组,深入探讨。

生:思考后阐述。

同意倾向一的说明理由:

学生1:我国是个大国,不能总是依赖别人。如果一味地引进,我们就不会再有自己的品牌。

学生2:自主创新有利于发现自己的错误,针对错误加以改进,能制造出更好的产品。

学生3:独立自主能够培养我们自己的高端人才,能让中国的品牌走向世界。

学生4:自创品牌能调动创业者的积极性。

学生同意倾向二的理由:

学生1:我们国家造的汽车与发达国家造的车有很大的差距,通过引进外国的先进汽车生产技术,能使我们国家的汽车制造水平大幅度提高。

学生2:全面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可以找出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制造能力。

学生3:全面引进可以节约我们的研究和制造成本,节约资源,节约费用。

学生4:引进外国的技术可以造出高品质的汽车,便于销售,能获得更大的利润。

师: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家搞建设,在积极学习外来先进经验或技术等的同时,一定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反思:面对探究的问题,老师并没有硬性地把观点塞给学生,而是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探讨中提高思想认识,逐步形成自主意识,这也无形中体现了探究课堂的开放性特点。这样设计课堂结构可以起到一种强化教学效果的

目的。)

三、教师深情总结,激发学生民族意识

教师最后归纳: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不怕艰辛万苦造飞机的农民于德金,也知道了引进外国技术和自力更生的关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为了巩固这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成就强国之梦想,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摆脱提供廉价劳动力的被动局面势在必行。为此,在坚持改革开放,敞开国门,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为我所用的同时,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基点,不怕艰辛万苦,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才能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更早地立于强国之林。

(反思:老师的总结既是对本课的高度概括,也是一次激情洋溢的演讲。从中可以看出老师的忧患意识,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这个大环境中深受感染,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爱国意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树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观念。可谓升华有方,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高佩.“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分类及意义[J].现代教育科学,2003(6).

[2]唐青利,王浩.思想实验的特质及其认识论意义[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探索创新核心素养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