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佳媚 张园丽
摘要:金融市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尤其引人注目,金融深度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性似乎也是显而易见,而且经济越发达,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水平也越高。当然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在许多方面还存在很大争议,并没有达成一致。然而,大量的文献研究已经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支持了两者确实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
关键词:金融发展 金融结构 金融深化
一、引言
M.J.Fry(1995)将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金融发展相关理论称为第一代金融发展理论,而将90年代之后的金融发展相关理论称为第二代金融发展理论。为此,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为分界线,将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整合前人的研究,这些研究或许对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金融部门改革问题上能够提供有益的启示,以期对于日后中国金融业的良好发展提出可行性意见。
二、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相关文献
20世纪90年代以前关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文献,按照主要内容和时间,大致可以分为金融结构和金融深化两个视角。
1.金融结构视角
Gurley与Shaw(1960)指出不仅商业银行具有信用创造的能力,其他金融机构也同样有信用创造的能力。Gerschenkron(1962)分析欧洲国家的金融结构与规模后发现,银行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作用与该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关系密切。
在金融体系是经济的核心,金融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及其组成可以部分解释经济增长率的前提下,Goldsmith(1969)在其书中对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跨国的比较分析,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一个国家的金融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深化,金融结构会不断发生变化,而且金融发展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此外,关于金融结构更为广义的争论在于: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结构和市场为主体的金融结构孰优孰劣。
2.金融深化视角
20世纪70年代,Mckinnon(1973)和Shaw(1955)提出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Mckinnon(1973)认为,发展中国家金融结构的扭曲总是与金融市场受抑制相伴随,要获得金融发展,必须消除金融抑制。Shaw(1955)从金融深化的角度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Galbis(1977)认为金融资产实际利率偏低是金融抑制的主要体现,要改进金融机构对储蓄资金的资源配置效率,就必须使存款实际利率足够高。M_J.Fry(1982)指出在均衡状态下,当金融机构利率保持低于自由市场的均衡水平时,金融当局可以通过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措施来提高金融机构利率。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相关文献
在借鉴前期金融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并吸收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学者们从更新颖的视角来解释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1.金融结构视角
Goldsmith开创了实证研究的先河,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几乎是同步的。Levine(1996)在其回归模型中引入若干反映股票市场发展状况的指标,研究发现银行发展、股票市场流动性,与同时期的经济增长率、生产率增长率,以及资本积累率有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Aresti(2001)使用来自5个发达国家的数据,检验了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其结果也表明尽管银行和股票市场都可能有利于经济增长,但银行的效应更大。
朱闰龙(2004)总结了银行体系支持者的主要观点:(1)易于获得企业和经营者的有关信息,降低管理成本;(2)更好地处理跨期及流动性风险;(3)动员资本,达到规模经济。然而市场体系支持者对银行的批评在于:庞大的银行业使企业从事过于保守的投资,并抽取大量租金,减少企业利润,窒息企业创新;另一方面,银行相对而言受到较少的管制,更容易同企业經营者达成共谋,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妨碍形成有效公司治理结构。
2.金融功能视角
建立在一定发展程度上的金融结构的总和,即:各种金融安排(例如:合约、市场、中介、规制等)构成了整个金融体系,它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武文泰、徐平(2013)指出金融功能视角下的理论研究始自Merton和Bedie(1995),他们的研究表明:金融安排的形成和演进有利于评估潜在投资机会、实施公司控制、便利风险管理、增强市场流动性和动用储蓄资金。Allen和Gale(2000)同样从金融服务的角度指出:金融中介体和金融市场所提供的风险管理功能是不尽一致的。
四、小结
通过对关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学者们已经比较广泛且全面地解释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逐步推进,目前已经有大量的机构在从事金融业务。根据市场需求,各类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将以一种不同的形式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我们必须对金融体系的演进和功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洞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