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研究述评

2017-08-15 06:25巩茹敏王力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述评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

巩茹敏 王力

摘要:近年来,对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研究的重点围绕着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分期、政党文化建设、三代领导人的文化观等。虽然上述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同观点与声音。无论如何,这些研究有利于促进文化建设领域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述评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6-0163-03

一、文化建设历史分期的研究

围绕“划分文化建设分期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的关键问题,学术界开展了对建国以来文化建设历史分期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论断。这些论断大体上从中共党史的话语视角出发,来划分文化建设的历史分期。可概括为:两段论、三段论、五段论、六段论。

观点一,两段论。有学者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界点,把中共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分期划分为两个大的主要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为第一阶段,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标志的一元化文化样态的基本奠定;改革开放后,一元文化形态渐渐被解构,中国共产党对文化本质与地位、功能的认识逐渐发生变化。观点二,三段论。有学者依据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奠基、中国特色文化道路的开辟和繁荣的思路,提出新中国文化史应分为三个时期,即文化发展的基础期(1949~197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期(1978~1997);文化建设的繁荣和发展期(1997年至今)。观点三,五段论。有学者提出,从1949~1956年的探索时期;1966~1976年的失误时期;1977~1996年的拨乱反正和恢复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时期;1997~2002年的文化体制改革期;2003年以来的文化发展繁荣时期。观点四,六段论。有学者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基、开创和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文化道路和规律的发展脉络,把文化建设分为六个阶段:1949~1956年,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确立和初步建设时期;1956~1966年,全面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期;1966~1976年,社会主义文化陷入灾难时期;1976~1992年,从灾难中复苏、发展的新时期;1992~2002年,从邓小平南巡谈话到确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时期;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

二、文化建设各领域研究

(一)农村文化建设研究。笔者依据中国知网文献检索发现,学者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研究相对薄弱,厚重成果较少,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建国初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农村文化建设等。产生的原因在于,其作为中共文化建设的一个分支,研究尚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还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学者们开始关注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研究。自党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学术界对新农村建设比较关注,但学者们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尚不充分。以贺雪峰为代表的个别学者提出“文化本位”的新农村建设思想。其认为,乡村建设的中心是文化建设,農村文化建设的效益是最高的。其原因是农民有着强大的内在需求,如果农民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和释放,农民就会面临一个两难的尴尬处境。同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国家投入的加大,伴随农民物质富裕的出现,他们也需要越来越多的文化生活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找寻生活座标,发现生活的价值。

(二)政党文化建设研究。关于政党文化建设的内涵,学者们分歧较大,大致有四种代表性观点:观点一,陈金龙等学者认为,政党文化的内涵就包括党的精神文化、政党的制度文化、政党的行为文化、政党的心理文化等多个方面,其指导思想、奋斗目标、路线纲领都体现政党文化的内涵。观点二,有学者认为,政党文化的核心要素是政党意识,政党意识的科学性决定了政党文化建设的方向。观点三,有学者从政党文化和政治文化的关系人手,认为政治文化应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政治文化的狭义概念就应归于政党文化。政治文化狭义上指的是“界定政治行为发生的环境的经验信念、政治态度、表征符号和价值的系统。”观点四,部分学者从政党文化和组织文化的关系来阐明其内涵,认为政党文化应隶属于组织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个分支,是指政党所具有的为全体成员或部分社会成员所认同的意识形态、组织心理、制度规范、行为作风以及由此决定的政党形象。

(三)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强调校园建设的定位应以文化建设为核心。原因在于一方面,文化是人存在的内在本质属性,对于人的成长与发展的作用不可低估;另一方面,以文化建设为核心,尤其突出精英文化,会加强主体间的文化传承,将会大大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在校园文化研究的具体内容上,学术界研究的着力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的视角来看,近年来学者们比较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理论建设和实践基地研究,充分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存在的问题、相关政策、未来发展方面的研究,代表性成果相对较多;二是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宏观视角出发,学者们论述了和文化建设相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想信念、以井冈山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剖析了其内涵特征和现实路径,阐明了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文化观研究

(一)毛泽东文化观研究。黎永泰、汪澎白等学者较早提出了“毛泽东文化观”,并以此为课题展开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为契机以来,毛泽东文化观研究日益繁荣,涌现的成果多,研究水平高。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对毛泽东文化思想进行了专门研究,研究视野和研究领域极大拓宽,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分析框架与学术研究体系。从研究的现状看,依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脉络,有学者从早期文化观、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文化、社会主义文化观、晚年文化观来划分毛泽东的文化观。这种划分方法在学术界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和肯定,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对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学者们认为其是毛泽东文化观中较成熟的思想和理论形态,这方面的成果较多。而对于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观及晚年文化观的研究则相对薄弱,研究的力度有待加强。

(二)邓小平文化观研究。党的十五大以来,邓小平文化理论的研究进入到硕果累累的阶段,有价值的著作和论文大量涌现,研究重点围绕着邓小平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科学体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等。代表性的著作和论文有:戴诗炜主编的《邓小平文化思想研究》(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仇小敏的《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探析》(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郑伟、张松的《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一文化建设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等。关于邓小平文化思想的基本内容,以中国人民大学杨凤城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应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念的提出来考虑邓小平文化觀的标志。关于邓小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学者们表述不同,但内涵基本一致。多数学者认为,邓小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体现了多层次、多侧面的特点,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结构有着必然不可分割联系,后者是前者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前者中的制度文化和文化设施是其主要内容,凸显了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境界。

(三)江泽民文化观研究。关于江泽民的文化理论,有学者把江泽民文化思想分为七个方面,也有学者概括为三个方面或十个方面。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衡量党的先进性的一条重要标准,是其对党的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江泽民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战略地位,丰富了党的文化建设理论。”

四、存在的问题及相关评价

(一)研究领域不均衡,仍有提升的空间。从现有研究看,学者们比较偏重政党文化建设、三代领导人的文化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课程变迁等领域的研究,涌现出大量反映上述研究成果的期刊论文、硕博论文及相关著作。对于其他领域如农村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专题研究相对薄弱,研究成果较少,高水平的博士论文更为鲜见。

以农村文化建设研究为例,学术界的研究焦点集中在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时期,而对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改革开放这一阶段农村文化建设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即使学者们较关注新时期以来的文化建设研究,但就文献检索的结果看,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和新时期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广大农村的经济结构、社会形态、意识形态都发生了不同以往的重大变化。而且,随着近年来城镇化步伐的与时俱进,众多的农民流动到城市中,形成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即农民工阶层。如何满足农民和农民工群体的文化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文化情怀,从现实和理论两个层面提高其文化素养和精神内涵,发挥文化建设在农村改革中保驾护航的积极作用,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现实问题,更是难点问题。

(二)突破党史框架的研究视角,加强跨学科的协作联系。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从党史框架的宏观视角出发,基本遵循“某一时期文化建设的背景——内容与途径——经验与启示”的研究思路,大而化之的研究较多,深入细致的研究较少。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研究,需要正确处理好文化建设与中共党史的关系。文化建设研究虽然只是中共党史研究领域的一个分支和片断,但它绝不是孤立、没有联系的。应该把文化建设研究放置于中国共产党研究的历史洪流中,站在学科发展的高度分析和思考,从学科建设的视角进行充分的研究。这就需要通过挖掘、筛选、使用相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围绕着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所进行的文化建设的历史及其经验。特别是通过梳理和挖掘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建设的关键词和主题词的变化,通过他们蕴含的深刻价值来体现文化建设的历史变迁,达成党领导文化建设基本经验的理论共识,探索和发现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特点与规律。另一方面,文化建设涵盖的范围广泛,涉及发展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卫生体育等各项文化事业,鉴于其涵盖的内容庞杂,仅从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的视角来研究文化建设远远不够,还应借鉴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语言学、新闻学、传播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加强跨学科的协作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突破党史框架的研究视角,避免研究的狭隘性,凸显研究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杨凤城,中国共产党90年的文化观、文化建设方针与文化转型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03)

[2]樊锐,新中国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历史经验[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06)

[3]李道中,杨吉华,建国六十年来我党文化理论的演变与创新田,科学社会主义,2009(05)

[4]刘仓,论新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分期[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02)

[5]陈金龙,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构重要性与基本内涵[J],岭南学刊,2006(01)

[责任编辑:王辰]

猜你喜欢
述评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