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017-08-15 04:22林红梅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8期
关键词:模仿仔细观察感悟

林红梅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以课堂为主阵地,才能给学生有学习、练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获得知識,是促进了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创造知识,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迁疑;仔细观察;模仿、体验、感悟;多角度思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以课堂为主阵地,才能给学生有学习、练习的时间和空间,而无须另外占用学生课余时间安排特别的内容。经过一年多来的低年级教学,我觉得在课堂上除了抓好学生的坐、立、握笔写字等学习常规外,还要培养他们以下几种学习能力。

一、迁疑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正如古人所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要经激活学生的思维。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见异求疑,敢于疑课本之说,疑教师之解,疑权威之言,在提问中探幽索微,寻求真理,掌握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时会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有些课题是文章的灵魂,是曲径通幽的钥匙。例如学习课文《蓝色的树叶》,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如“树叶为什么会有蓝色的?”“蓝色的树叶跟一般绿色的、黄色的树叶有什么不同?”“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回事?”这些困惑疑难,是老师诱导学生进一步熟读精思的良机,我抓住这个良机,引导学生带着自提的问题,仔细阅读课文,自己解决问题。我还会让学生从词语、句子、课文内容等方面进行质疑,例如学习课文《清澈的湖水》,学生们提出:小洁为什么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攥着”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两次写了小洁紧攥着面包纸?“不满”是什么意思?什么令小洁不满?她企盼什么?学生们的质疑问难代替了老师的发问,这样很自然地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他们,我会让他们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解决这些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把学习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

二、仔细观察的能力

观察是创造的基础,瓦特就是在观察壶盖跳动的基础上发明了蒸汽机。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就是通过课堂上培养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事物以及老师创设的种种情景,逐渐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比尾巴》一课时,我播放了公鸡、猴子、松鼠、孔雀等尾巴的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这些尾巴都是谁的?通过观察,学生们不仅找对了尾巴的主人,还理解了“弯、长、伞、好看”等词语的意思。又如在教《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的生字时,我让学生观察“已、己”这两个字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在观察讨论中得出:半开口的是已,全开口的是己。又如学习“蛙、娃、洼、挂”这四个形近字,学生仔细观察后都知道了它们右边部分相同,左边的部首不同。有的学生还用这样的方法记住这四个字:有水洼,用手挂,虫来是蛙,女来是娃。再如学习《一分钟》这篇课文,上课前,我让学生观察教室的挂钟一分钟,想想“一分钟”究竟有多长?在一分钟里,你能做什么?通过课前的观察和讨论,学生们已经知道了时间的重要。学完课文后,他们更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三、模仿、体验、感悟的能力

“手是脑的老师”。“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上”。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时候,经常引导,鼓励学生用手比比划划的帮助思维,能做做实验,排排课本剧,能实际去做一做,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杨再隋先生说:“语文是交际工具,语文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所以,应当突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应用性,促进儿童在学习语文对口耳手脑并用,知行统一。”

在教学过程上,我善于引导学生多动手,边动手边动脑,手脑结合。例如学习《从现在开始》、《坐井观天》等课文,我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扮演,展示课文情境。学生在扮演角色的活动中,与文章的主人公缩短了心理距离,产生了共鸣,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又如在学习课文《我是什么》时,我让学生动笔画画示意图,图文结合,使抽象的知识变成直观的形象,学生自己仿佛也成了千变万化的水:先乘着阳光到空中飘浮,连片为云;遇冷凝结,或为雨,或为雹,或为雪;落在地面,就在“家”(江河湖海)中睡觉、散步、奔跑、跳舞。

四、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创造从求异开始,培养多角度思考的能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这是培养学生在问题面前养成不是局限和满足于从一个角度找到答案,而是从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角度去探讨问题的答案,从而使答案趋向于成熟。

例如在让学生想“少”、“生”等反义词时,我让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结果学生能写出“少”的反义词是“老”、“多”;“生”的反义词是“死”、“熟”。又如学习课文《窗前的气球》前,我让学生思考:气球除了可以用来游戏外,它们还能用来做什么?我鼓励学生们从多角度思考,有的说:“可以装饰教室、房间。”也有的说:“可以做广告。”还有的说:“可以做信号,也可以当鞭炮。”这样,不仅为学习课文内容作好铺垫,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如学习课文《假如》后,我让学生们思考:假如你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什么?通过多角度思考,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我会给李丽画一枝绿色铅笔;我会给盲公公画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会给灾区的小朋友画许多衣服和食物……学生在产生许多新的“假如”的同时,也产生了与文本的共鸣,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获得知识,是促进了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创造知识,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百度文献

猜你喜欢
模仿仔细观察感悟
找不同
仔细观察 化难为易
仔细观察 认真判断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智残儿童构音困难教学中的感悟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