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检验标尺

2017-08-15 06:40许光洪
当代党员 2017年15期
关键词:市场主体知识产权驱动

许光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创新驱动的支柱,技术创新的本质属于经济活动,面向市场的产业化、商业化,既是其发展动力,又是检验其成效的标尺。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有很多共同点,例如好奇心的驱使、探究规律性认知等,但两者又有很大不同。科学研究重在认识事物、发现规律、揭示本质,属于认知创新。技术创新重在事物的改变、创造,可谓实体创新或实业创新。认知创新带来观念、思维、方法论的改变甚至重塑,而实体创新则丰富了世界,极大地提升了人类改造世界的效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可以说,技术创新的内核和动力就是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

效率提升决定了技术创新自然地面向市场、服务市场、发展市场。相应地,技术创新的开展自然地由企业这个市场主体来承担。事实上,任何技术创新活动,大至系统设计,小到流程调整,创新方向需要市场来选择,资源配置要由市场来决定,激励机制也要通过市场来体现。新产品的上市、新技术的推广,只有接受并经受了市场的检验,有规模、有效益、有品质保证,所谓的技术创新方成创新。由此可见,看企业能否具备市场主体的完全职能,一个重要维度就是看技术创新在其构架中的位置和人财物的投入。

逐利是企业的本性,是企业生存之基,但利有长短、公私之别。技术创新就是要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肩负起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绝不能为所欲为,绝不能以单一的利己追求而放弃公共利益,放弃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坚守底线,不碰禁区,需要社会的监督、政府的监管,更需要企业的自觉。

紧贴市场的企业技术创新,同样需要政府支持和社会包容。首先,使企业真正承担起创新驱动的主体责任。应当改变科研技术不分家、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惯性思维,强化技术创新是经济活动、市场行为和企业重要使命等认识,划清政府与市场主体在技术创新问题上的边界,对企业的创新行为赋权释能。对企业来讲,想成为百年老店,需要生产组织、市场营销、技术创新并举,以形成持续的综合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只有把技术创新作为自身发展的驱动力,企业方能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大主动权。从这个角度看,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是内生的、自发的,“放手”就是政府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最大支持。

其次,改变政府资金直接投入的办法,给予企业技术创新更多的自主空间。创新有风险,技术创新最大的风险就是投入预期不确定。既然技术创新是企业行为,是否投入、投入多少、怎么投入等应交给市场,由企业自主决策。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无所作为,投入风險如何降低、市场预期怎么引导等方面,“看得见的手”可以发挥税收、信贷、资本市场等定向调控作用,引导企业到市场上推介创新、整合资源、创造需求,进而让技术创新从研发开始就走进市场,经受市场的考验。

最后,改变包装、改装、组装的低端困局,突出知识产权保护和关键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含金量。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市场需求向品质化精细化扩容升级,技术创新将是绝大多数企业必须直面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如果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就会破坏创新生态,造成“劣币驱逐良币”,从而扰乱市场。当务之急,要把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政府支持创新的重点工作来推进,尤其要聚焦市场热点和技术难点,有效开发使用知识产权的各种权能,促使企业决策者敢于创新、经营者善于创新、研发者乐于创新,进而凝聚各方力量,协力推进关键技术创新。

创新激活市场,市场驱动创新。任何支持技术创新的政府行为,都应当尊重市场规律,着眼于完善规则、引导预期、防范风险,为市场作用发挥营造更好条件。只有这样,技术创新才有源头活水,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整个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才会不断迸发。

(作者系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

猜你喜欢
市场主体知识产权驱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人民币汇率破7 市场主体应对有序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三地实践: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