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路
2017年7月6日,忠县新立镇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柑橘博览园。
来自世界各地的400多种柑橘树汇聚园内。不论哪个季节,你总能在这里见到累累硕果。这些果实似乎正在向参观者显示“中国柑橘城”的自信。
1997年,忠县引入施格兰·三峡柑橘产业化项目,正式开启了本地柑橘产业化进程。
在随后20年里,忠县逐步建成标准化柑橘基地果园35万亩,发展柑橘加工企业14家,打造配套生态农业观光景区一个。柑橘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3亿元,带动20万果农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成为当地脱贫攻坚和富民发展的强大助力。
从“0”到“13亿”,“致富果”的成长动力从何而来?
忠县的回答是: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在不断延伸的产业链上持续激活“富民效应”——
“龙头”辟路
2016年8月6日,忠县移民生态工业园区,重庆鲜果集橙汁有限公司采购的CIT清洗系统等设备顺利运达厂房。
看着正在安装调试的新设备,公司副总经理张湧踌躇满志。
“在忠县,我们总共投资了近6亿元,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加工柑橘35万吨,年营业收入将超过12亿元。”张湧说。
作为继派森百公司之后忠县引进的又一柑橘加工“龙头”,鲜果集公司的投产,将进一步优化当地柑橘产业结构。
“忠县柑橘产业能有如今成就,与龙头企业的引领密不可分。”县果业局负责人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巴渝地区柑橘种植传统核心区,忠县的柑橘产业也曾陷入“有种无加”“一次消费”的窘境。
为逆转颓势,忠县开始吸引“龙头”,以行业领军企业的入驻,加快传统柑橘产业的“现代化”进程。
1997年,美国施格兰柑橘产业化项目落户后,重庆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也落户忠县。
如今,派森百公司已建成全球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柑橘脱毒容器育苗基地。而这,正是如今忠县柑橘产业链的源头。
17年后,忠县又碰到了新瓶颈——全县柑橘产量激增,后续加工环节容量不足。
面对挑战,忠县继续招引加工龙头企业。
2014年,县果业局局长刘巨龙成了重庆锦程实业有限公司的常客。
“缠”着锦程实业负责人,刘巨龙不断推介忠县。最终,锦程实业决定入驻忠县,组建重庆鲜果集橙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35万吨柑橘加工项目。
在“龙头”带动下,忠县柑橘产业链就这样再次延伸。
“抱团”增效
2017年3月9日,忠县黄金镇,一场春季柑橘管护培训会正在进行。
当天,全镇柑橘种植大户、承包企业法定代表人、股东(合伙人)等80余人参加了培训会。
講台上,来自县果业局生产科的李天红、胡迎春两名技术员,对沃柑、茂谷柑(W默科特)两个当地主要柑橘品种的管护技术进行了讲解,又给出了三条主要管护建议……
培训结束后,不少果农竖起大拇指:“这样的培训真是雪中送炭!”
在忠县,像这样“雪中送炭”的事早已成为常态。
在引入龙头企业之后,如何让广大群众参与其间并获益,就成了忠县决策层思考的又一个问题。
为此,忠县县委、县政府提出,鼓励广大果农凭借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积极“加盟”各大柑橘生产基地,保证龙头企业原料供给;龙头企业则要将生产基地作为“第一车间”,在资金、技术、收购价格等方面提供支持。
在这样的导向下,忠县引导相关龙头企业,以“公司+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为基础,通过自建果园、打造股份制果园、与农户共建“所有权归农户,经营权归企业”的合作果园等形式,推动农户和龙头企业不断“抱团”,又通过技术、资金、政策等支持,形成了稳定的“利益共同体”。
对于广大果农而言,“利益共同体”的好处不言自明——不仅果子销路有了保障,在种植技术、收入渠道、议价能力等方面,他们也不再是“一盘散沙”。
变废为宝
每加工一吨柑橘,就会产生半吨柑橘皮渣——如何处理这些柑橘皮渣,曾是让派森百公司头疼的问题。
“如果处理不好这些皮渣,就会危害到生态环境。”派森百公司高管郑传群说。
为解决这一难题,派森百公司派人跑遍全球,寻访世界知名柑橘加工基地“取经”,又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和西南大学进行合作,研究解决方案。
最终,派森百找到了对策——采用新型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将柑橘皮渣生产为有机肥。
为了进一步“变废为宝”,派森百公司又与重庆市畜科院合作,成功研发出适合生猪口味的皮渣饲料。
第一轮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皮渣饲料喂养的生猪,其肉质要高于市场上的普通猪肉。
同时,派森百公司还与重庆理工大学合作,利用柑橘皮渣种植食用菌也获得了成功。
在派森百公司的带动下,忠县柑橘产业链更趋丰富与合理,实现了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如今,8家柑橘类加工企业齐聚当地,年橙汁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皮渣深加工处理能力5万吨,贮藏保鲜能力2万吨,形成了“榨干吃净”的加工集群完整产业链,综合年产值达5.5亿元。
全链增收
2017年2月26日,忠县黄金镇,又到柑橘成熟时。
橘林间,62岁的村民吴前生正在采摘果子。
很快,他身旁的竹筐里就堆满了累累硕果。
望着满眼金果,吴前生喜从中来:“这活轻松,我两口子每天挣个200块钱没得问题!”
如此丰收盛况,让黄金镇凉泉村村委会主任陈时代也满眼喜色:“我们村的果子已经被江西的客户订了。”
彼时,各地客商云集黄金镇,争相收购当地各品种柑橘。
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当地的龙头企业——重庆恒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响了一场“人民战争”:以每斤0.15元的工资聘请采摘工人。
消息一出,村里的留守老人、妇女以及贫困户踊跃报名。
而“在家门口就业”,仅仅是柑橘产业送给乡亲们的一个“见面礼”。
“流转土地可以获得租金,到柑橘基地或加工厂上班有工资收入,参与股份制果园可以获得红利,卖果子还有营销收入……随着柑橘产业链不断延伸,乡亲们增收的渠道也越来越宽。”陈时代说。
如陈时代所言,在“从一个鲜果到一杯橙汁”的产业化道路上,忠县柑橘产业已打造出“优良品种选育—苗木培育—高标准果园建设—橙汁加工—皮渣综合利用—柑橘研发—生态旅游”的完整循环产业链。
在这条漫长的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都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