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英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六六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
品管圈活动指的是由具有相同或者相似互补性质的工作人员自愿组成的一个活动团体,通过互相合作、配合以及集思广益,利用科学的手段、工具和方法,并按照一定程序对管理以及文化等方案进行有效的执行。近年来品管圈逐渐被应用到医院的手术室管理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的降低了手术室的管理成本、提升医院手术室的工作效益,减少差错率。手术室是手术治疗的场所,是抢救危重患者的中心枢纽,包括很多重要的仪器装备,在管理上也涉及到比较广泛的业务范围,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对无菌操作要求比较严格。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有效提升手术室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通过在手术室器材设备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使手术室仪器设备中存在的故障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快速找出设备问题的原因,保证设备的性能。同时通过系统的仪器设备使用培训也能够使仪器设备故障率大幅度降低[1]。通过组建品管圈,针对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维护问题制定研究目标,分析手术室中仪器设备的应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具体的问题原因,进而制定合理的应对对策,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活动后的手术室设备故障次数比活动前的手术室设备的故障次数明显降低,由79次下降到9次。
通过成立品管圈的形式对手术室物品以及耗材进行管理,对手术室术前物品准备不充分的情况制定调查表,分析手术室手术耗材准备不充分的原因,并对巡回护士对物品不熟悉,手术间物品摆放缺乏规范性以及体位垫管理不合理等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使手术室术前物品准备的不充分率由活动前的76%下降到活动后的8.65%。在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中,采用质量管理工具对手术室耗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手术室中存在器械管理不严格,管理人员责任心缺乏、医护沟通不畅等问题,进而使得手术室机械设备的管理不完善,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后,使手术仪器设备以及耗材的管理和应用不完善率从6.78%下降到2.15%。
针对手术室物品保管的问题,从手术室、供应室、制度以及其他四个因素对手术室物品容易丢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加强手术室与供应室沟通、提升工作人员责任心以及加强科室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强工作人员对手术室物品的重视程度,在物品的领取、交接等方面都需要具有严格的程序,健全所有用品的数目、名称等标牌明细[2]。从而将手术室物品每个月的丢失率由16.87%下降到4.12%。
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建立了以“保障患者安全”为主题的圈子,带动手术室管理的各项工作开展,利用六个到位法提升功能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其中六个到位包括预防、教育、训练、措施、职责以及评估六个方面。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得手术室护理的合格率由活动前的86%,提升到活动后的95%,接送患者安全的成功率由活动前的87.6%,上升到活动后的100%。同时为了有效的降低手术过程中的压疮发生率,选择在2017年3月~2017年5月的接受手术治疗的300例患者进行手术压疮治疗现状调查,通过目标的设定,查找手术发生压疮的原因,同时采用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对手术压疮情况进行改善。利用品管圈活动对手术压疮情况统计后,发现活动前的压疮率为10.1%,活动后的压疮率为1.3%,同时手术室护士对压疮的知识掌握更牢固,对患者的摆放方式更科学。
通过组建关于手术室医护人员安全管理品管圈,确定以降低手术室管理缺失的原因为主题,制定相应的防范和改革方案,通过品管圈活动开展,发现护士的职业暴露情况明显改善,在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对穿戴防护服的知晓率由原来的95.8%上升到100%。同时通过品管圈小组的建立,找出手术室医护人员锐器盒使用造成伤害的原因,包括管理制度不严,宣传力度不足、自我防护意识缺失以及锐器盒摆放位置不当等[3]。因此将锐器盒的规范使用和监管纳入到考核的重点内容中,进而有效的规范了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操作流程,将手术室人员锐器盒的安全认知率由活动前的63.2%提升到活动后的98.3%。
综上所述,品管圈在手术室的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对当前品管圈在手术室中的应用分析可见,对手术室器材设备管理、物品以及耗材管理、手术室物品保管、患者安全管理以及医护人员安全管理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品管圈在手术室管理中是值得推广的。
[1] 刘 敏,张 健,白晓霞,等.品管圈模式在防止手术室物品清点误差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6):16-18.
[2] 黄 璐.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5(19):1798-1799.
[3] 周铭红.品管圈活动用于手术室药品管理实践及体会[J].中国药业,2015,24(24):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