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办学品质 从敬畏课堂开始

2017-08-15 00:50
中小学校长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敬畏学校课堂教学

◎ 傅 强

提高一所学校的办学品质,关键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主阵地则在于课堂。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走上讲台,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学校办学品质的高低。那么,教师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课堂呢?我认为,应该常怀一颗“敬畏”之心,也就是要敬畏课堂。

一、敬畏课堂的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对“敬畏”一词的解释是:“又敬重又畏惧。”也就是说,“敬畏”实际上包涵着“敬”与“畏”两种情感。“敬”表达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价值追求;“畏”从表面上看,是一种害怕、顺从的情感,从更深层次来讲,它则是从“敬”中生发得来,是为实现心中的目标而对自己行为的主动限制,是一种道德自律。“敬畏”的目的是,在自觉遵守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去实现心中的理想和人生的价值。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地方,是人的潜能被最大限度调动起来的地方,是人的灵性生成的地方。敬畏课堂就是教师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格的敬畏、对责任的敬畏,是教师对自身职业价值认同、追求实现心中教育理想和个人价值的自然表现,是对职业道德的自觉遵守。敬畏课堂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恭敬而虔诚地对待每一节课。

我们很多的前辈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例如,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给一名登门求教的学生指导时,仍然坚持将便装换成长袍,然后才正襟危坐开始授课。尽管只有一个学生,先生给学生授课仍然十分严谨、庄重,一丝不苟。再例如,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先生,在受邀给母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讲课时,前后准备了一个多月,写了七天教案,并提前四天到南京作准备。钱老说:“担心讲不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前辈倾注一生的心血、付出大量的汗水来精心准备自己的教学,让课堂真正成为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塑造人格的神圣殿堂。在课堂上,他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一堂课有什么失误或漏洞,唯恐学生得不到最好的教育,他们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敬畏课堂。

二、引导教师敬畏课堂的必要性

(一)从学校发展的角度看,课堂是提高办学品质的“主战场”

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课堂改变学校才会变,课堂改变学生才会变。而改进课堂教学的前提,就是每一位教师都要敬畏课堂,想方设法地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一所学校如果不重视课堂,老师们对课堂失去了敬畏之心,那么这所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二)从教师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课堂是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

教师职业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对于教师来讲,是安身立命的地方。没有课堂,也就没有教师;没有成功的课堂,就没有成功的教师;没有卓越的课堂,就没有卓越的教师。平庸的教师和名师的最大区别就在课堂上。一位教师如果失去了对课堂的敬畏,经常应付课堂、应付学生,长此以往,这位教师就失去了学生的爱戴,失去了家长的信任,失去了同行的认可,也就失去了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

(三)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舞台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对学生来说,课堂不仅具有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的意义,更具有生命的意义——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舞台。

教师只有具略了对课堂的敬畏之心,才会认识到课堂是生命成长的地方,是智慧生成的地方,是神圣的殿堂,才会把学生当成个性迥异的生命个体,而不仅仅是受教育者,才会对学生的存在和发展产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心灵,“教师严谨的风格、敬业的精神,会悄无声息地注入学生的血液,融入学生的心灵,影响学生的一生”。[1]

三、引导教师敬畏课堂的路径

(一)从学校角度来讲,应重视课堂建设,建立健全课堂观察机制

“校长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和实践,直接影响和引领着一所学校的教学改革,影响着一所学校教学文化的塑造。”[2]因此,要想引导教师敬畏课堂,校长首先要重视课堂,敬畏课堂,要率先沉潜课堂、研究课堂、创新课堂,引领学校构建敬畏课堂的文化氛围。

要建立健全课堂观察机制。课堂观察是中小学教研活动的常规,也是引导教师重视、敬畏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课堂观察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影响着教师对待课堂的态度。学校要从三个环节引导老师做好课堂观察:

一是课前选准观察点。在听课之前,要引导教师研究讲课内容,甚至要事先了解教学设计,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特长确定课堂观察点,为课堂观察作好准备。

二是课中定点分析。在听课过程中,要引导参与课堂观察活动的教师根据自己确定的课堂观察点,仔细观察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并就教学成功与失败的地方作出相应的分析。

三是课后实事求是。课后研讨时,应要求参与课堂观察活动的教师实事求是地提出自己的课堂观察分析及教学建议。这样的课堂观察机制才能真正营造出敬畏课堂的氛围,才能激发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积极性,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我校长期坚持课堂观察制度,定期开展“一周一科一课”、“推门听课”、“名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教师上课比赛”等活动,广泛开展课堂观察和听评课,在评课时坚持“三三制”原则,即:每位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先提三点不足,再提三个优点,然后提三点建议。通过科学、细致的课堂观察和“三三制”评课,增强了教师对课堂的敬畏,促进了教师对课堂的不断反思、改进,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二)从教师角度来讲,必须提升教师素养,建立健全教师发展机制

教师能否做到敬畏课堂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素养的高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好教师要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一名教师如果没有这“四有”,是不可能对课堂怀有敬畏之心的。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师发展机制,努力搭建平台,促进教师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要坚定教师的理想信念。一名教师如果没有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不可能承担起肩负使命和社会责任,失去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就不可能对课堂怀有敬畏之心。学校要积极引导教师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职责。

教师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一名教师如果在道德情操方面出问题,就不可能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更不可能对课堂怀有敬畏之心。学校要引导教师爱岗敬业,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

要引导教师丰富自身的学识。教师职业的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持之以恒地学习,以丰富自身的学识。一名不注意学习的教师,就会缺乏对教师职业的敬畏,也就谈不上敬畏课堂了。学校要建设“学习型校园”,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搭建平台,要引导教师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

要教育教师关爱学生。教师对课堂的敬畏,实质上是对学生生命的敬畏。没有一颗仁爱之心,就不能成为好老师,更不可能做到敬畏课堂。学校要教育教师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

(三)从学生角度来讲,应还权于生,建立健全教师评价机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主体参与就成了新时期课堂教学最明显、最本质的特征”。[3]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一堂课的效果、教师的表现最清楚,对教师水平的高低最有发言权,理应参与到对教师的评价中。

当然,还权于生,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评价中,必须结合实际,要在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协商的基础上,构建不同学科、不同年龄甚至不同性别的评价体系。具体操作时,应该正确引导师生理解学生参与教师评价的目的,明确学校、教师、学生的职责,并在过程中不断完善评价机制。同时,要妥善运用学生的评价结果,科学处理好学生的反馈意见,不能搞“一刀切”,唯结果是从,只有这样才能引导教师重视课堂、敬畏课堂,否则就会到反作用,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任何教育教学的改革,只有也必须在课堂上得到落实,才能走向成功;任何教育教学成绩的取得,只有也必须依靠课堂教学。”[4]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怀着一颗敬畏之心面对每一节课,才能抓到教育教学的真谛,才能收获成功的教育人生,才能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品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敬畏学校课堂教学
一些敬畏
敬畏一粒米
敬畏先烈
学校推介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敬畏 果决 笃信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