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城市城镇体系“分区+分步”的“子片区”发展对策分析*

2017-08-15 22:15孟祥林
中国名城 2017年8期
关键词:核区行政区划城市群

孟祥林

陕西关中城市城镇体系“分区+分步”的“子片区”发展对策分析*

孟祥林

关中城市群在周边城市群中扮演着纽带角色,华北、华中、西南和西北等城市群需要通过关中城市群整合在一起,因此需要前瞻性地对关中城市群进行合理性设计,使其能够在我国城市群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关中城市群在强化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子片区发展方式,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城镇体系的核心区即“四核区”在省域城镇体系中应该发挥引领作用。根据目前发展状况,西安城镇体系在子片区发展过程中需要分为13个子片区和四种类型,并且要遵循分步发展原则,在西安南北两侧要率先构建起“汉安子片区”、“延安子片区”与“四核区”呼应,形成纵贯南北的城镇带。同时要尽快形成以“四核区”为中心的城镇环,省域城镇体系要最终形成“一带+一环”的发展格局。

关中城市体系;四核区;汉安子片区;延安子片区

Abstract:The Guanzhong urban agglomeration plays the role of the link among the surrounding urban agglomerations, the agglomerations of north China, central China, southwest China and northwest China must be integrated together through the Guanzhong urban agglomeration,so it is necessary to design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Guanzhong urban agglomeration proactively, to make it play a better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 agglome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strengthening the Guanzhong urban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Sub-area developing style must be considered, “Four-core area” namely the urban system centering on Xi’an must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Shaanxi provincial urba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Xi’an,the urban system in the development should be divided into 13 subareaa and classified as four types, an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step-by-step development, on the north side and south side of Xi’an, “Han’an sub-area” and “Yan’an sub-area” must be shaped respectively to echo the “ four-core sub-area”, the north- south town belt can be formed in this way. At the same time, the urban circle centering on Xi’an should be formed, The provincial urban system will eventually form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one-belt + one ring”.

Key words: the Guanzhong urban system ; four-core area ;Han-an sub-area ; Yan-an sub-area

任何一个城市都要与邻近的其他城市建立联系,成为城市群中的一部分,在与其他城市高效互动中才能够得到发展。因此学界在进行城市群划分的基础上,对城市群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这些城市群中,关中城市群由于在连接周边其他城市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理顺关中城市群与周边城市群间的关系[1],可以以关中城市群为纽带将华北地区、华中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城市群整合在一起,关中城市群在此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发展机会,而且也会为其他城市群间高效互动创造条件。因此重视关中城市群的纽带作用,并从陕西省行政区划内部做文章,强化不同层级中心地间的关系[2],通过分片区方式在陕北、陕中和陕南地区分别建立子中心城镇团,提升陕西城镇体系发展速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1 西安城市群在全国城市群中的纽带角色

从图1可以看出,西安在连接其他各城市群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图1中展示了我国城市群的主体部分,其中“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华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兰西城市群+宁夏城市群”等四个城市群组团内核心城市密度相对较大,但如上城市群组团间以西安为中心的广大腹地内的核心城市密度很低。图1中西安位于“×”的中心位置处,但沿“/”和“”方向上将相邻两个城市群连接起来的区段内,只有西安在各个城市群组团间发挥着连接作用。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一定要前瞻性地认识到关中城市群在全国城市群建设过程中的战略意义。随着全国性的高速交通网络逐渐完善,要尽快强化图1中“×”中“/”和“”两个方向上的联系,从而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形成“兰西城市群—宁夏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华中城市群”城市带以及“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城市带。从而以西安(关中城市群)为纽带[3],构建起A环、B环、C环和D环等四个城市环,使得城市群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城市化进程中在构建城市链的过程中,不仅要强化城市链端点的建设,也要强化城市链中间节点中心地的建设。单纯重视“端点”的建设,城市群间的互动效率就会相对较低,在一些城市过度发展的同时,另外邻近的其他城市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因此在重视“端点”建设的同时也要强化“端点”之间的节点的建设,从而提升城市链的发展速度。根据前文,关中城市群就是“×”构架上的重要节点,在更广泛的区域内强化关中城市群的发展力度,从而让关中城市群在腹地内更好地扮演纽带角色。

2 西安城市体系分片发展构想

2.1 分片区构建城市体系的基本前提

2.1.1 突破行政区划限制

分片区构建城镇体系需要打破既有行政区划限制,无论是县域行政区划还是设区市行政区划,都要以构建城镇体系为前提,在不同层级的行政区划边界处不能出现“断头路”,或者由于行政区划限制而在行政区划边缘处出现城镇化“空白区”问题,即每个行政区域都从本行政区域内部考虑而行政区划边缘处的城镇发展被边缘化。因此处于行政区划边缘处的县级中心地或者设区市中心地,要能够跨越行政区划界限构建起城镇团,让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心地能够在行政区划边界处更好地发挥辐射作用。因此在行政区划边界处构建城镇团的过程中,要在“硬区划”基础上具有“软区划”[4]思维,要从行政区划之间的区域经济联系入手考虑问题,在构建城镇团的过程中要以中心地为中心划分片区,行政区划应该为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服务。

2.1.2 强化乡镇中心地的作用

图1 西安城市群的纽带角色

在分片区构建城镇体系的过程中,各个片区内都应该有自身的子核心城市,这些子核心城市带动子片区腹地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与乡镇中心地充分整合,因此在分片区构建城镇体系的过程中,乡镇中心地将会扮演重要角色。在此过程中要强调乡镇中心地与县级中心地间的整合强度,同时也要注意在适当区位上将一个或者多个乡镇中心地整合在一起构建复合中心,在子片区城镇团发展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这些复合中心要依据所处区位而采取不同发展方式,距离较高级别的中心地较近的复合中心,要发展成为较高级别中心地的副中心,距离较高级别中心地较远的复合中心,就应该在构建城镇链过程中扮演节点角色,在适当情况下,某些乡镇中心地的行政级别可以进行调整,以便对腹地产生更好的整合作用,将附近的其他同等级别的中心地以及发展基础较好的村庄整合在一起。

2.1.3 提升中心地间的通达程度

通达程度是表征区域内不同级别中心地间互动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区域经济理论中,人们一般更加注重高级别中心地间构建城市走廊或者完善交通干线等问题,从而忽视高级别中心地与中低级别中心地间的联系,或者较低级别中心地间的联系。城市体系是由不同级别的中心地整合在一起的,只有高级别的中心地与中低级别的中心地间高效率地建立起了联系,即区域内的通达程度提高后,不同层级的中心地才能够充分整合在一起。因此在陕西城镇体系构建过程中,子片区发展一定要从全局出发,成为省域城镇体系背景下的子片区,所有子片区的子中心城市一定要被整合到交通主干线上,同时要在子片区内围绕子片区中心地构建起子片区内通达程度更高的交通网络,将子片区中心与区域内的其他乡镇中心地以及发展基础较好的村庄整合在一起。

2.2 区域类型界定与区域类型划分

陕西省行政区划呈南北狭长且西安市位于行政区划的中南部,因此在城镇化进程中分区进行并且要采取分步发展的方式,通过“先中间后两边”、“先选点后连线”、“先扩展后连接”、“先集中后分散”的方式,最终使得整个行政区划城镇化得以一体化发展。“先中间后两边”即先发展以西安为中心的行政区划的中部地区,然后对南北两侧进行辐射。“先选点后连线”即先对行政区划内的核心城市以及基础较好并在一定区域内发挥着子核心作用的设区市或者县级中心地进行优先发展,而后将不同层级的中心地连点成线形成城镇链。“先扩展后连接”即先以核心城市或者子核心城市为中心向腹地扩展,强化核心城市与子核心城市的辐射力,形成较大规模的城镇团,而后再对这些城镇团间城镇化较弱的区域进行发展,让这些“空白区”在城镇团间扮演连接角色。“先集中后分散”即先强化大中城市的发展,而后在腹地内构建起多层次的中心地体系,将核心城市、子核心城市的职能向腹地疏解。根据如上发展理念,陕西在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将腹地区划分为13个片区并区分为四种类型,而后按照“分区+分片”的方式进行发展。

2.2.1 区域类型界定

根据城镇化需要可以对陕西行政区域区分为13个片区并划分为四种类型:①一类区域为核心地区。这类地区包括图2中的A区和E区,两个区域分别以西安和延安为中心构建起核心城市团,前者包括了渭南市、铜川市、咸阳市和西安市等中心地(“四核区”),涉及的县级中心地包括富平县、华县、宜君县、淳化县、三原县、泾阳县、兴平市、户县以及高陵区等。后者包括了延川县、延长县、子长县和安塞县。两个城镇团通过“延安市—甘泉县—富县—洛川县—黄陵县—宜君县—铜川市”城市链连接在一起,将成为陕西城镇体系的两个中心城市,两个中心城市之间的F区和M区将成为连接区,属于后文论及的三类地区。②二类地区即扩展区。扩展区即由核心城市向腹地扩展从而是接受城市辐射力最强的区域。图2中的B区、C区和R区属于此类区域。B区让“四核区”的影响力向西侧扩展,西侧区域面积较广,根据发展需要首先将“礼泉县+乾县+扶风县+岐山县+凤翔县”整合在一起,将“四核区”与宝鸡市连接起来,成为“四核区”向腹地发展的西侧翼。C区将“四核区”与商丘整合在一起,将商丘行政区划内的“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柞水县”整合在一起发展成为“四核区”的东侧翼。在“A区+B区+C区”内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城镇化格局,“一体”即“四核区”,“两翼”即“东侧翼+西侧翼”。R区是延安城镇体系的西侧翼,包括“定边县+靖边县+吴起县+志丹县”,在延安城镇体系构建过程中,首先要向东发展,而后再向西扩展,这样可以很好地与F区整合在一起。因此在设计延安城镇体系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城镇体系在东西方向上的扩展顺序,也要考虑城镇体系向南发展与“四核区”整合发展的问题。③三类区即连接区。“连接区”即将邻近的“扩展区”连接在一起的区域,图2中的D区、G区、F区、M区和N区属于此类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D区将N区与P区连接在一起,在扩展区与外围区间扮演着连接的角色。但是D区与N区的连接作用存在差异,D区的作用在于将两个中心地即汉中市和安康市连接在一起,N区的作用在于将“四核区”与D区连接在一起,并且在N区内不存在中等城市中心地。G区在B区的北侧,也是从“四核区”向西延伸的区域,由“旬邑县+长武县+彬县+麟游县+永寿县+凤翔县+千阳县+岐山县+陇县”整合形成。G区接受B区与“四核区”的影响,并且将F区与B区连接在一起。F区与M区连接着E区与A区,是“四核区”与延安城市团间的连接纽带,前文论及这两个区域在发展顺序上要先F区后M区,因此“甘泉县+富县+黄陵县”较“宜川县+韩城市+黄龙县+合阳县+白水县+蒲城县+澄城县+大荔县+华阴市+潼关县”在城镇化进程的早期要发挥更大的作用。④四类区即外围区。只有在前三种类型的区域的城镇化水平得到充分发展后,此类区域才能够得到发展,涉及的区域包括P区、Q区。从图上可以看出,P区和Q区分别位于行政区划的南北两侧,在空间上距离核心城市最远。

2.2.2 片区间的联系与分片发展顺序设计

①片区间的联系分析

根据前文分析,A区和E区是核心地区,应该是首先得到强化发展的区域。在陕西城镇体系构建过程中,最终要形成“双核”城镇体系,西安和延安应该分别成为城镇体系的主中心和副中心。根据前文,主中心要以西安为中心整合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而成,通过A区的发展带动B区和C区发展。延安作为城镇体系的副中心,首先要以延安为中心带动E区内的县级中心地的发展,而后向西推进R区的发展。根据如上思路,在陕西行政区划内实际上就会快速行政两个近乎东西方向的城镇带,即“B区+A区+C区”和“R区+E区”。前文论及,B区、C区和R区是主城区的扩展区,在主城区得以高速发展的同时,这三个区域是紧随其后率先得到发展的区域,该三个区域得到发展后,陕西形成区域实际上就被隔为6个部分:其一即“B区+A区+C区”;其二是“R区+E区”;其三为“F区+M区”;其四为N区;其五为“P区+D区”;其六为Q区。城镇化的强区域(“B区+A区+C区”、“R区+E区”与D区主导下的“P区+D区”)与弱区域(“F区+M区”、N区、Q区)相间存在,有利于形成以强带弱、以小带大的发展格局。图3展示了片区间的联系,所有区域通过弧形箭头连接在了一起。

②片区的发展顺序设计

图2 陕西城镇体系分片发展示意图

在构建城镇体系过程中,“连接区”将会发挥重要作用,但根据各个区域间的联系以及在城镇体系建设过程中发挥作用程度的主次差异,连接区一定要合理安排发展顺序。根据图3的设计,连接区的发展顺序应该是:D区→F区→M区→N区→G区。D区将汉中市与安康市连接在一起,有助于在西安主中心、延安副中心之后,在陕西行政区域的南侧区域构建起另外一个双核副中心,引领陕西南部区域的发展,因此在起着连接作用的区域中,D区域应该排在发展日程的前面,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发展F区,F区将A区与E区连接在一起,即将城镇体系的主核心区与副中心区连接在一起,该连接区域是在省域行政区划内构建多中心城镇体系的关键,因此在发展顺序上应该尽量靠前,以便为其他区域的顺利发展创造条件。第三步是M区。M区同样将A区与E区连接在一起,但在发展顺序上要稍后于F区,这就意谓着在“延安市—西安市”间构建起“甘泉县—富县—黄陵县—宜君县”城镇链后,M区再得到发展。第四步是将D区与A区连接起来。前文论及,D区将汉中市与安康市连接在一起,而“汉中市+安康市”将会成为西安市的南侧子中心城市团。由于在构建城镇体系过程中,以西安为中心的“四核区”向北发展从而与延安市整合的强化要强于向南发展的力度,因此N区在发挥连接作用的过程中,要放在发展顺序的后面。第五步是发展G区。从图2可以看出,G区在B区的北侧紧邻A区,在连接B区与F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区虽然紧邻A区,但由于A区的优先发展方向是向北和向南,在“延安市—西安市”城市链以及“户县—宁陕县—石泉县—西乡县”城镇链建立起来后,才能够向东西两侧扩展。因此虽然G区被界定为连接区,实际上与P区、Q区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即在较大程度上应该是外围区,从而应该安排在发展顺序的后边。

图3 片区间的联系示意图

3 西安城市体系主要子片区发展设计

3.1 “四核”子片区:“大+双环”城市体系构架

前文论及,以西安为中心城市,通过整合铜川市、渭南市、咸阳市后形成的“四核”子片区,在西安城市体系构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的城市体系发展构架中,中心城市与子中心城市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不够高。为此需要对不同层次的中心地进一步整合,让子中心城市对县级中心城市进一步发挥辐射作用,并带动镇级中心地的发展,在整个子片区内最终形成“大+双环”的城市体系发展构架,其中“大”即图4中展示的“ld1+ld2+ld3”,“双环”即图4中的Cn环和Cw环,“大+双环”城市体系将以西安为中心的“四核区”整合在一起。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将“双环”连接在一起,并且将Cn与Cw之间的区域划分为五个子区域,即图中所示的I区、II区、III区、IV区和V区。①I区。在I区内有富平县和阎良区两个县(区)中心地,铜川市、三原县、高陵区和渭南市等中心地都位于I区与其他区域的交界处,该区的Cw环上需要尽快完善“印台区—陈炉镇—薛镇—兴镇—陈庄镇”段交通线,进而将印台区与华县连接在一起,富平县几乎位于该区域的中心位置,在区域边界与区域中心整合发展的过程中要扮演重要角色。在此基础上在区域的中心位置上出现“富平县+阎良区”中心,在“铜川市—渭南市”中间发挥桥梁作用。②II区。在II区内只有临潼区中心地,与子区域边界线上的渭南市、蓝田市共同推进该区域发展。从图上可以看出,该子区域的Cw环上需要尽快完善“三张镇—崇凝镇—阳郭镇”段的交通通道,从而使得渭南市与蓝田县间的联系更加通畅。③III区。西安市位于III区内,在五个子区内该区发挥着提领作用,该区发展过程中,要尽快形成“蓝田县—小寨镇—汤浴镇—王曲镇—草堂镇”一线,使得Cw得以连接。从图中可以看出,以该区为中心形成了“长安区—户县—兴平市—高庄镇—泾阳县—高陵区—渭南市—阳郭镇—蓝田县—小寨镇—汤浴镇—王曲镇—草堂镇”城镇环,将Cn的南侧区域与Cw的南侧区域整合在一起。④IV区。咸阳市位于IV区内,礼泉县和户县位于子区的边界线上,“礼泉县—兴平市—户县”在Cw上连为一线。在该区内需要尽快强化咸阳市对户县、兴平市以及礼泉县的整合作用,通过跨行政区划构建起IV区城镇体系。⑤V区。相对于其他区域,该区域内只有一个县级中心地即淳化县中心地,该中心地与子区边界线上的乾县、铜川市相距较远,为了推进该区城镇化速度,就需要以淳化县中心地为核心,整合腹地内的乡镇中心地,这包括石桥镇、口镇、车乌镇等,并尽快完善“石桥镇—小坵镇—铜川市”城镇链,与南侧的“口镇—兴隆镇—桥底镇—北屯镇—烟霞镇—昭陵乡”一线整合在一起,将“铜川市—淳化县—礼泉县”连为一线,使得该区域内的Cw环更为完整。

图4 “四核”子片区“大+双环”示意图

3.2 延安子片区:△城镇团+○城镇环

根据前文,延安是陕北地区的子中心城市,其南侧通过“甘泉县—富县——黄陵县”一线与铜川市连接在一起,从而在“延安市—西安市”间构建起城镇链,成为纵贯陕西行政区划南北的城镇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图5展示了延安子片区构建城镇体系的基本思路,最终要形成“△城镇团+○城镇环”的格局,其中“△城镇团”即由甘泉县、延长县、安塞县等三个中心地互动形成的三角形城镇团,“○城镇环”即由“lyb+lyn”构成的圆形区域,其中lyb即“安塞县—建华镇—寺湾乡—栾家坪乡—史家畔乡—折家坪镇—宽州镇—清涧县—贺家湾乡—黑龙关乡—延川县—交口镇”一线,lyn即“建华镇—安塞县—沿河湾镇—冯庄乡—元龙寺乡—甘谷驿镇—黑家堡镇—交口镇”一线,如上两条线构成两条城镇链,将延安市北部更加广泛的腹地与延安市整合在一起。从图上可以看出,在构建“○城镇环”的过程中,需要尽快完善多条交通线:“建华镇—寺湾乡—栾家坪乡(子长县)—史家畔乡—折家坪镇—清涧县—延川县”一线;“延川县—马家河乡—交口镇”一线;“交口镇—延长县—黑家堡镇—甘谷驿镇”一线;“甘谷驿镇—李渠镇—碾庄乡—枣园镇”一线;“永坪镇—冯家萍乡—关庄镇—文安驿镇”一线;“永坪镇—蟠龙镇—梁村乡—青化砭镇”一线。在如上多条交通线得以建设后,○形区域内以及边缘上的不同层次的中心地的联系程度得以提升,延安市北侧腹地的城镇化水平得以提高。在此过程中要逐渐形成三个子城镇团(图中的虚线圆):以子长县为中心的子城镇团(“子长团”)要整合栾家坪乡、余家坪乡、史家畔乡以及寺湾乡形成;以延川县为中心的子城镇团(“延川团”)要整合贺家湾乡、黑龙关乡、文安驿镇、马家河乡、禹居镇形成;位于lyn上的子城镇团由“冯庄乡+青化砭镇+元龙寺乡+甘谷驿镇+尧店镇+李渠镇+碾庄乡”构成,该子城镇团不存在县级中心地,但几个镇级中心地空间距离较短,因此便于整合发展,可以考虑将“青化砭镇+元龙寺乡”作为子城镇团的中心(“青元团”),并逐渐通过碾庄乡、枣园镇与延安市整合在一起,在lyn上发挥较大作用。至此在“lyb+lyn”构成的圆形区域内形成了由“子长团”、“延川团”、“青元团”构成的三团鼎足发展格局。在“永坪镇—冯家萍乡—关庄镇—文安驿镇”城镇链与“永坪镇—蟠龙镇—梁村乡—青化砭镇”城镇链得以形成后,永坪镇的地位也会得到提升,从图5上可以看出,永坪镇在“○城镇环”的中心地区将承担连接职能。

3.3 汉安子片区:2城镇团+1城镇带

汉安子片区即“汉中市+安康市”子片区。前文论及,该区为D区,通过N区与A区即“四核区”联系在一起,并向城市体系的外围区即P区扩展。从图2可以看出,汉中市和安康市是陕西南部地区非常重要的两个城市,在陕南城镇体系建设过程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距离“四核区”较远,因此在短时间内不能与城镇体系的核心区域整合在一起发展。为了推动陕南地区城镇化进程,在D区尽快形成“2城镇团+1城镇带”的发展格局就非常重要。如图6所示,在既有交通线基础上要尽快形成“龙亭镇—黄金峡镇—桑溪镇—饶峰镇—云雾山镇—酒店镇—观音河乡—龙垭镇—沈坝镇—大河镇—茨沟镇—麻坪镇—甘溪镇—白柳镇—旬阳县”(“辅线”)一线,成为既有的“汉中市—西乡县—石泉县—汉阴县—安康市”一线(“主线”)的辅线,“主线+辅线”构成“汉中市+安康市”城镇带。在这条城镇带上,在中间起着连接作用的县级中心地包括城固县、洋县、西乡县、石泉县和汉阴县等中心地。如上五个县级中心地中,“城固县+洋县+西乡县”与腹地内的乡镇中心地构建成X团,“石泉县+汉阴县”与腹地内的乡镇中心地构成Y团。图中的Z连接区位于石泉县西侧和西乡县东侧,涉及的乡镇中心地包括“饶峰镇+桑溪镇+黄金峡镇+古城镇+堰口镇+白勉峡镇”,将石泉县与西乡县连接在了一起,进而将X团与Y团整合在一起。在X团内,三合镇、黄安镇、石关乡、沙溪乡、桑园镇等由于处于“洋县—城固县—西乡县”三角形中间,在将三个县级中心地整合在一起的过程中较其他乡镇中心地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在Y团内的“观音河乡+龙垭镇+平梁镇”由于将“主线”与“辅线”能够整合在一起而较Y团内其他乡镇中心地发挥更大作用。在“汉中市+安康市”“主链+辅链”的“2团+1带”的城镇链构建过程中,X团与Y团将“汉中市—安康市”分为三个区间,为了让D区能够发挥连接A区与P区作用,汉中市要向东发展,安康市向西发展,从而促进“汉中市—安康市”城镇链的形成。

图5 延安子片区城镇体系示意图

图6 “汉安子片区”城镇链示意图

4 研究结论与进一步讨论

4.1 主要研究结论

关中城市群在将周边城市群整合在一起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目前陕西行政区划的北中南三个区域的城镇化状况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通过分片区方式构建城镇体系,通过以中间拉动两边,并在各个子片区内分别构建子城镇团的方式,就可以使得城镇体系尽快进入分散发展状态。全域内的13个子片区中城镇化的发展基础也存在差异,各个子片区内的交通基础条件也有不同。因此在子片区发展思路下,要在交通网络的通达性方面做文章,将不同层级的中心地整合在一起,中高级别的中心地在此过程中能够对腹地更好地发挥辐射作用。在构建子片区城镇团过程中,要按照“核心区→扩展区→连接区→外围区”的发展脉络逐步进行。首先要在强化发展“四核区”的同时,突出“延安子片区”和“汉安子片区”,在陕北、陕中和陕南形成多中心的分散发展格局,“四核”子片区、汉安子片区和延安子片区分别形成“大+双环”发展构架、“△+〇”发展构架、“2团+1带”发展构架。在实施子片区城镇发展布局过程中,在构建起宏观发展框架之后,重点是要进行微观设计。在县级中心地带动下,整合乡镇中心地以及发展基础较好的村庄,成为子片区内的城镇团是子片区城镇团构建的难点,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在区域内形成多个微中心,并成为城镇体系的底层支撑。

4.2 进一步讨论

前文论及,在构建城镇体系过程中,需要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并在更广泛的区域内以中心城市或者子中心城市为核心构建城镇体系为目标,进而可以框定中心地的辐射范围并据此构建城镇团。但打破行政区划构建城镇体系在实践中具有较大难度[5],“软区划”的发展思路也只限于理论探索阶段。为理顺城镇间的关系而进行行政区划调整难度较。但是在行政区划保持稳定前提下,在交通网络的通达性方面做文章是有很大操作空间的。同时城市间在产业布局问题上也可以通过协商解决,每个区域(子片区)都可形成自身的支撑产业,避免重复建设并强化各个区域的比较优势。城市的发展不仅在于城市体系的空间布局,更在于产业的合理配置,因此城市的协同发展应该以产业协同发展为前提。前文论及,在构建子片区城镇团过程中,除了要强化中高级别中心地对腹地的影响作用,还要注意培养城镇团的中心,因此在子片区内遴选发展基础较好的乡镇中心地以及村庄作为县级中心地直接辐射的区域,从而在子片区内尽快发展出多个乡镇团或者村镇团,对促进子片区城镇体系尽快形成非常重要。在此过程中,也要适当考虑乡镇团或者村镇团的区位,一般而言在子片区中心或者处于相邻较高级别中点位置上布局乡镇团或者村镇团,能够更好的扮演承接角色并能较好地发挥辐射作用。

[1]孟祥林. 城市群的层次关系与空间扩展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与京津冀城市群为例[J]. 中国名城, 2016, (6): 13-21.

[2][德]克里斯塔勒. 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M]. 常正文, 王兴中 ,译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2010, 11: 25-30.

[3]孟祥林. “一核+五星”模式下的关中城市群发展对策分析[J]. 西安建筑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5): 38-45.

[4]孟祥林. “软区划”与京津冀一体化[J]. 中国经济报告, 2015, (6):96-99.

[5]孟祥林. 行政区划沿革视角下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思路分析[J]. 城市发展研究 , 2013, (6): 64-71.

责任编辑:王凌宇

TU982

A

1674-4144(2017)-08-23(7)

孟祥林,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三农’‘三步走’规律与战略目标研究”(编号:10BJL014)。

猜你喜欢
核区行政区划城市群
搅拌摩擦热力耦合条件下Q&P980 钢焊核区组织演变规律
早期与延期微创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价值比较
工业纯铝搅拌摩擦焊质量与力学性能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河北省行政区划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河北省行政区划
冷却条件对2519A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焊缝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