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鑫
(1.中国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三科,沈阳110016;2.辽宁省人民院内分泌三科)
妊娠期血糖监测和控制目标
孙鑫1,2
(1.中国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三科,沈阳110016;2.辽宁省人民院内分泌三科)
文章对妊娠期血糖监测和控制目标进行介绍。
血糖;妊娠期;监测;控制
采用微量血糖仪自行测定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水平。新诊断的高血糖孕妇、血糖控制不良或不稳定者以及妊娠期应用胰岛素治疗者,应每日监测血糖7次,包括三餐前30 min、三餐后2 h和夜间血糖;血糖控制稳定者,进行血糖轮廓试验≥1次/周(测定24 h的末梢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GDM孕妇,在随诊时建议监测全天血糖≥1次/周,包括空腹末梢血糖及三餐后2 h末梢血糖共4次。
可用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PGDM或血糖明显异常而需要加用胰岛素的GDM孕妇。
大多数GDM孕妇并不需要CGMS,不主张将CGMS作为临床常规监测糖尿病孕妇血糖的手段。
HbA1c反映取血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可作为评估糖尿病长期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多用于GDM初次评估。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孕妇,推荐每2个月检测1次。
尿酮体有助于及时发现孕妇碳水化合物或能量摄取的不足,也是早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一项敏感指标,孕妇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乏力等不适或者血糖控制不理想时应及时监测尿酮体。
由于妊娠期间尿糖阳性并不能真正反映孕妇的血糖水平,不建议将尿糖作为妊娠期常规监测手段。
早在1892年,首次报告了妊娠期高血糖可引起胎儿宫内死亡、早产、新生儿产伤及先天畸形。因此,良好地控制孕妇血糖成为GDM治疗的重要目标。然而,经长期临床观察发现,即使孕妇血糖控制良好,仍可能孕育巨大儿。同年,Pedersen推荐将妇女孕期血糖控制在<150 mg/dL(8.3 mmol/L),尽管这一目标值明显高于目前推荐值,但可使新生儿死亡率由38%降到15%,成为早期该领域的里程碑事件。1979年第一届妊娠期糖尿病国际研讨会(简称国际研讨会)建议将GDM血糖控制目标定为FPG<105 mg/dL(5.8 mmol/L),餐后2 h血糖<120 mg/dL(6.7 mmol/L),1984年和1990年仍沿用此控制目标。1997年第四届国际研讨会对GDM血糖控制标准进行了首次修改,新的推荐控制目标为:FPG≤95 mg/dL(5.3 mmol/L),餐后1 h血糖≤140 mg/dL(7.8 mmol/L),餐后2 h血糖≤120 mg/dL(6.7 mmol/L)。ADA糖尿病诊疗指南一直沿用此届国际研讨会标准,此外,2016年版ADA最新指南还将HbA1c<6%放宽至6%~6.5%,如果仍发生低血糖,甚至可以放宽至7%。
在国内,2004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指南中,首次建议将孕期血糖控制在正常血糖水平,即FPG在3.9~5.6 mmol/L,餐后2 h血糖5.0~7.8 mmol/L。2007版CDS指南及2007年草案中对于孕妇血糖控制更加严格,尤其是餐后2 h血糖要求控制在4.4~6.7 mmol/L,HbA1c≤6.0%。2010年CDS指南增加了餐后1 h血糖监测,即GDM血糖控制目标为FPG在3.3~5.3 mmol/L,餐后1 h血糖≤7.8 mmol/L及餐后2 h血糖≤6.7 mmol/L,HbA1c≤6.0%。2013年版CDS指南对此未作修改。《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年版)》关于GDM血糖控制目标与2013年版CDS指南大致相同,GDM患者妊娠期血糖应控制在餐前及餐后2 h分别≤5.3 mmol/L、6.7 mmol/L,特殊情况下餐后1 h血糖可≤7.8 mmol/L;夜间血糖≥3.3 mmol/L;妊娠期HbA1c宜<5.5%。PGDM患者妊娠期血糖控制应达到下述目标:妊娠早期血糖控制勿过于严格,以防低血糖发生;妊娠期餐前、夜间血糖及FPG宜控制在3.3~5.6 mmol/L,餐后峰值血糖5.6~7.1 mmol/L,HbA1c<6.0%。无论GDM或PGDM,经过饮食和运动管理,妊娠期血糖达不到上述标准时,应及时加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进一步控制血糖。
R58
A
1672-7185(2017)08-0008-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7.08.007
2017-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