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梅
摘 要:立足于“问题”学生,观察他们的特点,关注他们的情感,关心他们的发展。在正常學校,这是一个容易被师生忽略的群体,被嘲笑的群体。呼吁全社会理解他们,帮助他们,接纳他们。
关键词:好动;热情;无奈
把一个人定义为有问题的人,如若不是医学上的定义,那便是无情的嘲笑,无尽的鄙夷!把一个学生定义为问题学生,更是毁灭性的打击!关系到他的心身发展,其影响延至学生生涯,甚至一生!所以不要轻易定义!然而,他是的。源于那张医学证明。这是一个悲摧的开始,希望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一
2016年9月6日 星期二 晴
走进这间教室,全班的小眼睛齐刷刷望过来,眼睛里有探究,有渴望,有兴奋……这是三年级某个班的第一节英语课。我微笑面对,自我介绍,热情问候。
一个身影吸引了我的眼光。胖乎乎而略扁平的脸,大大的无辜的眼,嘴里吮吸着脏兮兮的食指。他不管不顾,已从教室后排旁若无人地走到讲台处来了。我愕然,其余学生大叫:“他是傻子!”“周××,回座位上去!”一位班长模样的小姑娘命令道。他回头望望同学们,又望望我,漠然退回自己的座位上。那节课,他偶尔翻翻书包,似乎寻找某个东西,偶尔钻到桌子下,倒不异常。毕竟只是八九岁的好动的小孩。
二
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晴
这几节课接触下来,他超出了我对他的期望。Miss Liu ,Lu Hua, Hao Tian……书上的新朋友他都认识,而且读得清晰响亮,可谓口齿清楚,真不是一个“傻子”所能为,令我刮目相看。学习打招呼,介绍自己“Hello, Miss Liu ”“I m Zhou ××.” 毫不逊色于别人。只是学的时候,不知是怕听不清还是本性使然,我在讲台上教,他在讲台下学,俨然已成为一班的领袖。为了继续给他信心,我让他当小老师,他的眼里有欣喜,有羞涩,继而化为自信,教得虽然不甚娴熟,但已经让其余同学由怀疑变得诧异了,“傻子”的谣言不攻自破。只是他始终不动笔,不做笔记。他不会写自己的名字。
三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晴
这节课他可表现得很疯狂。当然“疯狂”是相对于其他同学而言。从上课一开始的听歌曲、唱歌曲热身开始,他就一直处于热身中,不曾冷却。他从书桌里拿出红领巾,显然一条不够,又拿了别人的,开始在教室后面挥舞起来。自唱自演,唱的是流行歌曲,跳的是广场舞,舞姿舒展,表情丰富,唱得深情并茂,但与年龄不符。我无言以对。这还没完,中午时分,他居然找到办公室来了,目的很明确,为我们表演舞蹈,不管观众乐不乐意,他已经自己找场地开始忘我表演了。果然,他对音乐有天然的迷恋。
四
2017年3月22日 星期三 晴
有很长一段时间没看到他了,同学们说他在接受治疗。教室里秩序正常了许多,似乎也少了点儿什么。今天下午,在某个班上课,忽又看到他的身影,长高了一些,鼻涕少了,他就站在我上课的教室门口,看别的同学上课,听着听着,他又向前迈一步,仿佛要融入其他同学中,嘴里跟着念叨着词语,倒也不认生。其他人不在意,因为他早已是全校“明星”,众所周知。跟着学了一会儿,他默默地走了,他跟不上了。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已超过了他所能掌控的范畴,有些无可奈何。他离开的背影有些落寞。
题外记
课余我时常查阅资料,分析这类儿童,研究他们,了解他们,发现他基本具备该类儿童的特征:注意力不集中,机械记忆力尚可,语言能力薄弱,抽象思维能力极差,比较容易兴奋,情绪变化快,有一定的好奇心,喜欢音乐……但他还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模仿力极强,语言表达顺畅,愿意与人沟通……我深信,他们身上有我们未挖掘的天赋,他们心中也有梦想。只是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我校不是特殊学校,我更不是专业人士,有些无奈。
像这类儿童学校不止一个,有的家长陪护,有的自由生长。本地有特殊学校,据说家长也去咨询过,想送去,但碍于各种原因,比如经济状况,比如特殊学校容量有限,比如担心自己的孩子无法融入正常的集体生活中,无法适应社会,所以留在正常学校上课。这种局面或许会持续一段时间,希望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理解他们,给他们多留一点时间,多一双慧眼,去发现、挖掘他们的潜能,希望他们在充满爱和理解的环境中长大。
参考文献:
[1]赵翠兰,苏春景.对问题学生 认识的思维转向,从本质主义到建构主义[J].中国特殊教育,2010(1).
[2]张成.浅谈问题学生及其形成原因[J].现代教育科学,2010(8).
[3]卢尧,黄少兵,汪学余.国内关于问题学生界定研究综述[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5).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