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迪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对于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并且是富有挑战性的内容,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观察和猜测,再进行实验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同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每个学生也都能学习到必要的数学。”这些都是在强调数学学习能符合和适应社会的需要。我们教师在教授数学学科的时候,除了将教材上系统的知识教给学生以外,还应该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数学课上多进行一些有效的实践活动。我们都了解,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开展切实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
一、为了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
“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抽象思维与双手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起这些区域积极活动起来。”这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学生只有通过自主探究,主动地亲身参与动手实践活动才能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更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主动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努力地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宽松、能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以便于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活动体验,运用自己的思维形式,积极主动地、大胆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获得相关的学科知识。
比如,学生在学习“长方形四条边的关系”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长方形,然后进行大胆的猜想,再进行长方形两组对边相等的结论特征的验证。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是运用测量的方式得到结论,有的同学是通过将长方形的纸片进行对折后发现这一结论的。学生运用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不管用何种方法,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得了知识,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等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还提到:“单纯的模仿和记忆活动不是真正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再动手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切实可行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无处不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蕴含着太多的数学信息。可以说,数学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着大量的运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链;日用之繁,无一不用数学。”这是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话,这句话也在说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打破了原有封闭的课堂教学状态,将学生放入一个开放的、自由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里,使数学知识和学生的自身经验,数学理论和学生的动手实践,学生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家庭等等有效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可以安排学生每个人按照5元钱的标准去书店自主购买图书,然后再捐赠给每个班级的图书角。这样学生就可以担任班级的采购员了,对图书馆进行调查、采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特别高,他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完成这些任务,这种形式特别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也能充分地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知道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进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这样也可以让学生爱上数学,喜欢学习数学,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性。
三、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数学实践活动
在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让学生多到课堂外,到社会实践中,这样才能充分解放学生的头脑。教师要善于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系统的知识带到课外,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充分地将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凸显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和用数学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真正认识到数学课堂上的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的区别,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中的数学,这样就必须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例如,我们在教材上学习过圆柱圆锥的体积之后,这些规则的物体学生是会求出它们的体积了,但是生活中还有许多不规则的物体,怎么样才能求出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因此,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实践活动的作业。要求学生回家之后挑选一个不规则物进行测量。将测量方法进行记录。其中有一个小组的同学测量的是土豆,他的测量方法是,在一个圆柱形的杯子中放入一定量的水,分别测出杯子的直径和水的高度,然后将土豆放入杯子中(水要没过土豆),这样水上涨的高度再乘以杯子的底面积就是土豆的体积;还有的同学运用别的方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说生活是数学的运用场所,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才是真正目的,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切实有效的实践活动,能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探究、摸索,让学生在这片广闊的天地下自由地发挥。事实也证明,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下的积极性更高,学习效率也更高,真正地体现出数学的价值。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