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的植物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2017-08-13 20:12王玲娜张永清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栽培模式金银花

王玲娜 张永清

摘要对金银花的植物特征、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模式进行了综合分析,为金银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金银花;植物特征;生物学特征;栽培模式

中图分类号S567.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7-0110-03

AbstractThe plant characteristic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ion mode of Lonicera japonica we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further utilization of Lonicera japonica.

Key wordsLonicera japonica;Plant characteristics;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Cultivation mode

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GGB14409);国家中医药标准化项目(2YB2H-Y-SD-32)。

作者简介王玲娜(1990—),女,陕西延安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资源及其质量控制。

*通讯作者,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中药资源及其质量控制研究。

收稿日期2017-04-14

金银花又名二花、双花、银花、忍冬花等,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1]。金银花为大宗传统的中药材,临床需求量大,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绿化荒山等作用[2-4],是药用经济型与水保生态型集一体的多功能植物,享有“国宝一枝花”的美誉[5],其开发利用前景广阔,需求量逐年大幅度增加,许多地区已开展大规模种植。因此,为扩大金银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笔者对金银花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模式进行综合分析。

1植物学特征

金银花植物名为忍冬,为多年生半常绿缠绕藤本灌木,老茎木质,幼枝草质,茎中空多分枝,老枝外皮浅紫色、新枝浅绿色,树冠上部枝条缠绕,多右缠,枝茎密生短柔毛和腺毛。单叶对生,卵形至长卵状椭圆形,两面被短毛,全绿纸质,凌冬不落,所以有忍冬之称。花对生,生于叶腋,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密被短柔毛。偶见叶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6]。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本草纲目》中记载:“一蒂两花两瓣,一大一小,如半边状,长蕊。花初开者,花瓣俱白色,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故名金银花”。雄蕊5,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子房无毛。果实圆形,棕褐色,熟时蓝黑色,种子形状不规则,显角质而有光泽,棕褐色。气清香,味淡、微苦。以花蕾多、色淡、质柔软、气清香者佳。野生金银花枝条粗壮,徒长枝多,节间长,枝茎深紫红色,缠绕性增加,多匍匐地面或依附它物缠绕,药材产量低。

2生物学特性

2.1分布与产地

金银花生命力强,适应范围广,耐涝耐旱,耐热耐寒,野生种分布区域广,除青海、西藏等部分地区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金银花道地产区为山东、河南、河北。其中山东省平邑县,河南省封丘县、新密县,河北省巨鹿县为国内金银花生产的三大省区、产区。山东产金银花被称为济银花(东银花),河南省产的金银花为南银花(密银花),作为金银花的传统道地产区,所产金银花均品质优良,驰名中外。

2.2对环境的适应性

《名医别录》记载:“处处有之,藤生,凌冬不凋,故名忍冬”。农谚道:“涝死庄稼旱死草,冻死石榴曬伤瓜,不会影响金银花”。可见金银花分布范围之广,适应性之强,其对土壤、气候等要求不很严格,但适宜的温度、光照、水分、土壤与其高产量、高品质密切相关。

2.2.1对温度的适应性。

金银花耐寒,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同的温度环境对其生长生理状况、有效物质的累积有很大的影响。它可在-30 ℃低温存活[7],生长旺盛的金银花在-10 ℃左右的气温条件下仍有一部分叶子保持青绿色,日平均气温3 ℃以下时处于休眠状态,生长极缓慢,5 ℃以上开始萌芽、抽生新枝,16 ℃以上新梢生长迅速并开始孕育花蕾,20 ℃左右花蕾生长,20~30 ℃为生长的最适温度,35 ℃以上对其生长有一定的影响[8-9]。

2.2.2对光照的适应性。

光照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金银花喜长日照,要求年日照数在1 800~1 900 h,日日照时数在7~8 h为宜。在荫蔽处,生长不良,光照不足时枝嫩细长,叶小,缠绕性增加,花蕾分化数量减少。日照时数多有利于金银花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因此植株外围阳光充足的枝条上花的数量较多,种植时需要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条件[10]。研究表明,坡度和坡向是影响金银花单株产量的主要生态因子,以坡度平缓且小于15°,阳坡、半阳坡为最适生态环境[11-12]。

2.2.3对水分的适应性。

水分条件是影响忍冬枝、叶、花蕾生长发育及金银花产量、质量的重要因子[13]。金银花耐旱性强,不同品种金银花都有较强的维持体内水分平衡的能力,但不同品种间能力有所差异[14]。适度的干旱有利于金银花花蕾增重、体内绿原酸和黄酮物质的积累,随着干旱程度的加深,金银花体内绿原酸含量先迅速升高,而后不断下降[15]。在水分胁迫条件下,金银花的枝条伸长受到抑制,花蕾总产量降低,花蕾小且不饱满,适当减少灌水量(80%的灌水量)不会导致金银花内在质量的下降,但会减少干重的积累[16]。花期土壤含水量维持在16.2%左右,有利于金银花体内绿原酸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从而提高金银花的品质[17-18]。

2.2.4對土壤的适应性。

土壤的质地及酸碱度是影响土壤肥力及其性质的重要因素,与作物栽培的关系十分密切[19]。金银花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广,我国南北各地、山区、平原、丘陵均能栽培,在酸性、中性、碱性土壤中均能生长,但其产量与品质受土壤质地的影响。在中性或偏碱性的交换性能较高、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生长最好[11-12]。

2.3生长发育习性

2.3.1根的生长。

金银花根系发达,主要集中在30 cm以内的上层土壤中。延伸根通常粗0.5~0.8 cm,须根发达,吸收根量大。根系生长在一年里有2次高峰期,一次在4—5月,另一次在7—9月,11月根系停止生长。根的分枝一年能出现3~5 次,吸收根寿命短,须根也易老化死亡[20]。故每年冬季和夏季宜深翻植株周围土壤,以利于根系的更新。金银花具有落地生根的习性,插枝和下垂触地的枝在适宜的温度下不出15 d便可生根。3年生的花墩能长出200多个枝条,而且根系发达,直径达80~100 cm,根深可达30~35 cm,主要根系分布在5~20 cm深的表土层中,须根则多在5~10 cm的表土层中生长(表1)。

2.3.2枝茎的生长。

金银花的枝茎在自然状态下可生长至2~4 m,经人为管理修剪,枝茎在0.15~1.00 m不等。金银花植株茎多分枝,生长年限超过1年时就发生木质化,嫩枝绿色,密被柔毛,木质化枝条淡红褐色,柔毛褪尽,多年生老枝灰褐色,随着枝条木质化程度提高,枝条髓腔逐渐变小,最后接近消失。皮呈长条状剥落,新皮生出,老皮即逐渐撕裂掉落,老皮剥裂一年一次。主茎和侧茎构成地上部分的骨架,支撑树体,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承担产量,是高产的基础。因品种不同,主干直立性不等,分枝多、角度较开张,树冠上部的枝条有轻度的缠绕性,多右缠。

2.3.3叶的生长。

金银花单叶对生,卵形至长卵状椭圆形,两面被短毛,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花枝上的单叶叶面积由基部到第1个着花节呈现逐步增大的趋势,而从第1个着花节至枝梢又依次减小。7年生植株叶长3.0~5.1 cm,叶宽2.1~3.5 cm,平均单叶面积11.41 cm2。一般来说,提高植株单位叶面积,可增大植株吸收光照面積,能达到增产的目的。反之,如叶片过多过密,就会造成遮光蔽荫,影响光合作用。减弱同化作用,相对的异化作用增强,呼吸消耗增大,合成物质积累少消耗多不利增产。

2.3.4花的发育及结花习性。

花芽分化完成后,随后就不断发育。生产中人为地将花蕾生长伸长过程划分为米蕾期、三青期、二白期、大白期4个时期,开放后的花蕾进入银花期,银花经1~3 d后,颜色加深,变为金黄色,此时称为金花期,随后花冠枯萎脱落,结束整个花期。不同时期花的重量、有效成分的含量均不同,研究表明,以绿原酸为指标,花蕾的早期阶段(即三青期)为金银花的最佳采收时期,可是由于三青花蕾小,产量低,一般以三青至大白时期作为金银花的主要采收时期[21-24]。5—10月份为忍冬植株花蕾的形成与开放时期,并有明显的分期性,一般只要合理的施肥修剪,均能产出四茬花,甚至可结五茬花。但随着茬次的增加,产量逐步下降。据报道,第1茬花的数量占年度总产量的近90%,第4茬花的数量仅占年度总产值的2.5%以下,因此为确保总年度药材产量,应引起对第1茬花的重视。同时,金银花植株各分茬期的持续时间在逐渐减少,分茬期也随着生长季节的推移而表现得越来越不明显。据报道,一、二茬花期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6 d,三、四茬花期之间的间隔时间仅为 9 d,这可能与植株的营养状况及花蕾数量的多少有关。

金银花更新性强,老枝衰退新枝很快形成,具有多级分支、多次分化花芽的开花习性,属于无限生长类型[25]。就整棵植株而言,内膛长壮枝花蕾首先开放,外围短果枝开放迟。在同一果枝上,一般从基部以上4~5 棚叶腋处(多茬花常见于2~3棚处)出现花蕾。花蕾自下而上逐次开放,每天开放一棚。一条结果枝一般开花6~8棚,最多达14 棚。但金银花花蕾只能着生在新生的分枝上,且新生的枝条过长或过短很少甚至没有花蕾的形成。一般枝長在15~75 cm、枝径在0.15~0.25 mm的枝条,着生的花蕾较多。自然生长的金银花由于生长茂密,通风透光性差,徒长枝多,花蕾数量少,产量低。因此,金银花要丰产,合理施肥和修剪很关键。

2.3.5果实及种子特性。

幼小果实长椭圆形,绿色,成熟时近圆形,蓝绿色有光泽,直径6~7 mm,浆果,果熟期10—11月。种子小,外部形状不规则,呈扁平状,表面较光滑,显角质而有光泽,棕黑色。种子营养成分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还有0.7%~0.9%的绿原酸,主要分布在种皮中,有一定程度的休眠性,种子寿命短且不易久藏。为促进种子萌发,可将种子在-3.4~4.2 ℃的低温处理130 d,发芽率可达705%,处理前后种子胚率从41.57%上升至53.07%;500 mg/L 赤霉素丙酮溶液浸泡48 h,发芽率提高至86%。研究表明,金银花种子最低萌发温度为7~10 ℃,最适萌发温度为20~30 ℃,萌发期间PAL活性变化与绿原酸含量变化有密切关系,且储藏的时间越长,发芽率越低。

3不同产区的栽培模式

金银花适应性强,种植面积广,在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湖北等地均有大面积的种植。因各地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差异,培育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栽培模式。山东农家品种有10余个,大体上可划分为墩花系、中间系及秧花系三大品系;主要栽培模式为簇墩形,即枝蔓簇状成墩,该栽培模式省时省工,管理技术简单,且匍匐在地上的枝蔓可不断萌发新枝条、生根,生命力强,但透光通气性差,且不易采摘,产量低,适于丘陵、风沙地、地边等;主要农家品种有大毛花、小毛花、大鸡爪花、小鸡爪花、大麻叶、小麻叶等,其中大鸡爪花、大毛花为生产用良种。河南省主产区主要有线花、毛花两大品系,包括大毛花、青毛花、长线花和线花等9个品种类型,其中以大毛花为主,该品种产量高,直立性强,是封丘种植的传统药材[26-28]。河北在原有墩型的基础上培育修剪出树形金银花,湖北、陕南等地栽培模式主要为立杆辅助型、篱架吊蔓形(即在金银花行间树立部分水泥杆,在水泥杆之间拉上钢丝,将金银花枝蔓用布条牵引到钢丝,形成类似栽植葡萄的种植模式),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通风透光,又便于采摘和修剪,同时提高产量和质量,适用于平原、低洼潮湿地带,但单株树形栽培易受病虫危害造成枯死缺株。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52,412-413.

[2] 彭素琴,谢双喜.金银花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3,31(5):27-30.

[3] 董家田,姜卫兵,魏家星,等.金银花的生态特性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8):189-191.

[4] 袁盛华.金银花在石漠化地区的栽培技术探讨[J].绿色科技,2012(7):93-94.

[5] 王天志,李永梅.金银花的研究进展[J].华西药学杂志,2000,15(4):292-294,298.

[6]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72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236.

[7] 曹颖,金刚,刘明国.阜新地区引种金银花抗寒生理指标对比分析[J].辽宁林业科技,2009(4):23-26.

[8] 曹颖,刘明国,李明君.金银花抗寒生理指标对比分析[J].山东林业科技,2009,39(3):29-31,15.

[9] 程若敏,梁晓乐,陈少容,等.药用银花环境因子特性研究概况[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3):232-234.

[10] 彭国照,卿清涛,熊志强.四川盆区金银花气候生态适应性及区划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07,28(1):67-70,107.

[11] 乐乐,何騰兵,赵欢,等.土壤环境对金银花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3):91-94.

[12] 朱小强,王慧英,张家秀,等.生态环境对金银花生长开花影响的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6(5):51-52,86.

[13] 徐迎春,张佳宝,蒋其鳌,等.水分胁迫对忍冬生长及金银花质量的影响[J].中药材,2006,29(5):420-423.

[14] 彭素琴,刘郁林,谢双喜.土壤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种金银花维持水分平衡能力的影響[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6):1119-1121,1131.

[15] 彭素琴,胡国珠,谢双喜.干旱胁迫对金银花叶片水分状况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11):81-83.

[16] 徐迎春,张佳宝,蒋其鳌,等.不同灌水量对忍冬生长发育及金银花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8):634-637.

[17] 柯用春,王建伟,周凌云,等.土壤中水分对金银花品质的影响[J].中草药,2005,36(10):1557-1558.

[18] 柯用春,周凌云,徐迎春,等.土壤水分对金银花总绿原酸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5):1201-1202.

[19] 陈文霞,谈献和.中药材栽培与土壤生态因子的关系[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12):48-49.

[20] 沈康荣,张敏,彭兴扬,等.金银花良种WH-01的生物学特性及模拟生态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08(1):57-59.

[21] 刘高峰,孙考祥,黄丽君,等.HPLC法测定不同生长期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J].中医药学报,2001,29(3):51.

[22] 郑晓珂,魏悦,冯卫生.化学模式识别分析不同采收期金银花HPLC指纹图谱[J].中药材,2007,30(10):1203-1206.

[23] 彭素琴,谢双喜.金银花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3,31(5):27-30.

[24] 刘晶,张燕丽,付起凤,等.金银花最佳采收期的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1,28(3):49-50.

[25] 何忠稳,艾晓中.直立型金银花的栽培管理与采摘加工技术[J].安徽林业科技,2012,38(4):68-70.

[26] 周凤琴,张永清,张芳,等.山东金银花种质资源的调查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4):268-271.

[27] 谷志云,朱世新,郭振锋,等.河南忍冬属药用植物资源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42(4):419-422.

[28] 王磊,刘金贤,赵金娟,等.我国金银花种质资源概述[J].中国现代中药,2012,14(12):28-30.

猜你喜欢
栽培模式金银花
金银花泡水别天天喝
金银花“香溢”致富路
金银花
浅谈无公害苹果洋葱栽培技术要点
金银花又开
夏日良药金银花
铁皮石斛人工栽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