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玉荣
摘要:目的:探析消化内镜在炎症性肠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5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消化内镜检查并以组织活检结果为参照标准,随后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及观察组(消化内镜治疗)各2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50例炎症性肠病组织活检结果为克罗恩病15例、溃疡性结肠炎35例,消化内镜诊断符合率9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在炎症性肠病诊治中可获得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加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消化内镜;炎症性肠病;组织活检
炎症性肠病为一种特殊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近些年来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态势,且因肠道无法正常摄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使得患者普遍存在着营养不良情形[1]。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炎症性肠病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治疗方案日益多样。鉴于此,本次研究围绕消化内镜在炎症性肠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展开研究,现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5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對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8例;年龄25岁~64岁,平均年龄(40.23±1.11)岁;病程时间6个月~2.5年,平均病程(1.20±0.20)年;症状表现:腹痛5例、便血7例、腹泻13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8岁~64岁,平均年龄(40.35±1.10)岁;病程时间5个月~2.5年,平均病程(1.22±0.18)年;症状表现:腹痛5例、便血8例、腹泻12例。纳入标准:(1)临床依从性好者;(2)无其他全身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排除标准:(1)免疫系统疾病或缺陷者;(2)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可实施分组比对。
1.2方法
检查方法:在征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下对其实施消化内镜诊断,遵医嘱要求侧躺于检查床上,口服清洁肠道的药物后多饮水以将肠道内容物彻底排空,之后经由肛门将消化内窥镜循腔插至回盲部,经由黏膜侧对炎症性肠病病灶部位进行仔细观察。检查中实施组织活检并以其结果为参照标准。
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病情较轻者仅口服氨基水杨酸类药物,中度者给予泼尼松30mg/d~40mg/d,重度者氢化可的松300mg/d。观察组采取消化内镜治疗,在消化内镜辅助下全面观察病灶部位范围、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粘连程度,随后对病灶部位实施彻底切除。为防止复发,切除范围应以大于病灶边缘1cm为宜。
1.3观察指标
选取诊断符合率、治疗总有效率作为观察指标,其疗效标准如下:内镜检查下无炎症或息肉存在为显效、存在轻度炎症但无息肉存在为有效、炎症及息肉依然存在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消化内镜诊断炎症性肠病符合率比较
50例炎症性肠病组织活检结果为克罗恩病15例(30%)、溃疡性结肠炎35例(70%),消化内镜诊断出克罗恩病14例(28%)、溃疡性结肠炎33例(66%),诊断符合率94%,二者诊断符合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93,P>0.05)。
2.2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其中显效16例(64%)、有效8(32%)、无效1例(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其中显效8例(32%)、有效12(48%)、无效5例(20%),二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21,P<0.05)。
3 讨论
迄今为止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是绝大多数学者认为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致的炎症反应在该病症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既往采取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组织细胞学诊断或操作繁琐、或特异性及敏感性低,无法满足临床诊疗工作需求。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使得其实现了从诊到治的过渡,使消化内镜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3]。将其应用在炎症性疾病中无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证实,50例炎症性肠病组织活检结果为克罗恩病15例、溃疡性结肠炎35例,消化内镜诊断符合率9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效果比较上,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消化内镜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工作中均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可作为优选方案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加以使用。分析其原因在于消化内镜不仅能够仔细对病灶部位进行观察,同时可在其辅助下实施根治术予以治疗,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使得炎症性肠病患者能够收获理想的临床疗效。而药物治疗虽然治疗效果尚可,但却存在着见效慢、周期长的不足,使得患者饱受病痛折磨。因而相较于药物治疗,消化内镜应用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消化内镜在炎症性肠病诊治中可获得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加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熊高飞,江堤,刘玉杰,等.消化内镜在炎症性肠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25(34):412-413.
[2]杨亚忠.消化内镜在炎症性肠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0(09):109-110.
[3]杨雯.消化内镜在炎症性肠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5(68):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