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楠楠
(安徽省合肥市教育局,安徽 合肥 230000)
[摘 要] 中本衔接过程中,情感育人十分重要。完善的人格、职业情感的养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职业岗位的热爱。
[关 键 词] 中本衔接;人格完善;职业情感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9-0033-01
随着经济社会对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职业教育承担着适应产业升级需要、培育大量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在这一形势下,“3+4”中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渴求。学生的心理认知、情感认同是中高职无缝衔接、“3+4”顺利过渡的保证,也是职业教育从培养“技能型”人才向“技术型”人才转换升级的保证。这些成长的重要阶段,中职与本科院校要注重学生的人格完善、行为习惯的养成及职业情感的培育,以下从两个方面来重点阐述:
一、完善人格,行为习惯养成
人格的完善是指一个人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中本衔接中职段的学生年龄小、社会认知能力有限、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这些人格表现将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及“3+4”分段升入本科院校生源的质量。“3+4”中本衔接两阶段环环相扣,因此现实中要在教育教学管理、实习实训等各层面加大本科院校与中职学校互相介入的机会。
(一)确定目标、学习榜样
现实与理想中的“自我”总有差距。人格完善就需要个人对自我的成长有明确的目标。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对将来升入高校的思想准备不足,升学还是就业,目标不明确。因而要在本科学校的配合下,让中职段学生确定自己的升学目标。毛主席曾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格的成长,需要不断地发现榜样人物,并加以积极的效仿。在“3+4”分段中的本科院校里,不乏励志的学生及优秀的专业课教师,定期让中职段师生与本科段师生相互交流,取经学习,有助于激发中职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坚定他们升学的信念。
(二)制订计划、按部就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强有力的计划设定。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两阶段的教学实施过程绝对不是相互独立、各自执行的。学校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保质保量开展教学,学生也相应制订学习计划,按部就班地学习与实训。
(三)坚定信念、顺利升学
“中本衔接”是一个系统性升学过程,以山东省为例,“中本衔接”项目的转段政策是:试点项目的学生必须参加过程考核和综合测试,而且只有过程考核合格的学生才可以通过“春季高考”渠道报名参加综合测试,综合测试合格才可以升入对口的本科院校。过程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情况、课程学习情况、全国及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获得技能证书的情况等。综合测试的内容以确定的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重点对学生文化、专业基础知识等进行考核,还规定了有关奖励政策。从这一系统性过程来看,信念的坚定,则是今后顺利升学的保证。
二、自我激励,职业情感养成
职业情感(Occupational emotion),是指人们对自己所從事的职业所具有的稳定的态度和体验。“3+4”中本衔接过程中,职业学校的学生如何自我激励,养成足以安身立命的职业情感是现代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使命。
(一)师生交流,加大职业认同感
要定期开展本科院校教师与中职阶段学生的师生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在跨入中本衔接的门槛时,对自己所选专业的特色、知识体系、就业状况和发展前景等方面有大致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潜力和后劲,及早树立职业生涯规划。
(二)注重实操,增强职业荣誉感
对于“3+4”中本衔接模式而言,人才评价标准应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形成。学生的实践操作与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从事这种职业的个体会从情感上产生对这种职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三)创新创造,拓展职业敬业感
职业敬业感,本质上是对自己生活与生命的尊重、热爱,这是最高层次上的职业情感。目前是产业结构调整与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3+4”中本衔接,培育出将来在岗位上具有创新、创造意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中职段学生要充满好奇心,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究。本科段学生则要进一步拓展职业敬业精神,敢为人先,敢于创新,敢于创造,敢于
创业。
综上,“3+4”中本衔接过程中,更好地實施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加深对职业的热爱。他们将以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熟练的实操技能和无比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于社会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去。
参考文献:
[1]赵瓅.我国中本教育衔接的途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6):22.
[2]吕俊,王传金.中本衔接一体化教学管理的五个“共同”:以常州工学院、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为例[J].职教论坛,2016(17):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