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华+许艳
摘 要:教育部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教育模式取代知识传授体系将是素质教育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是素质教育再出发的起点,意义深远。
关键词:行为习惯;持之以恒;核心素养
新教育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过上幸福的生活,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始终是幸福的,始终是快乐的。强调师生都过一种幸福的生活,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习惯养成。核心素养告诉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习惯可以促使获取知识能力的提高。习惯就像指南针,指引着每个人的行动。回顾一些名人的成长历史,他们是因为长期坚持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成就了自己。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离不开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重在养成好习惯
1.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生的生活习惯是基础,是孩子今后的生活能力。它包含了学生多方面的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勤换衣服、勤剪指甲、勤洗澡等卫生习惯;爱惜粮食、不挑食等饮食习惯;遵守交通规则、不玩火等安全习惯;每天锻炼一小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的运动习惯;自己的事自己做、学会做家务等劳动习惯;尊老爱幼、礼貌待客、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等礼貌习惯。
2.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简单地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教会孩子学会学习,也就是获取知识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后是培养孩子勤于思考的习惯,奠定思维能力;第三是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养成爱听、会听的习惯,从听中提高分析能力;第四是养成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看书,培养读书的能力;第五是养成预习、复习的好习惯,培养自觉学习的能力;第六是养成安全上网查资料的习惯;第七是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培养自己的书写能力;第八是养成自觉认真完成作业并仔细检查的习惯;第九是培养积极发言、敢于表达的习惯,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3.要对学生进行爱美、审美的习惯培养
生活是美好的,学生没有审美、爱美的思想是不完整的。要培养学生爱美、审美的能力就要养成爱美、审美的习惯。首先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养成保护大自然的习惯;然后是保持乐观健康心态,养成赞美他人的好习惯;第三是通过美术、音乐等学科对学生进行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习惯培养;第四是养成自我完善、改正错误的好习惯。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的途径。
4.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习惯
核心素养体系包含社会交往,主要要培养学生有以下品德:首先要培养学生守信用;然后是学会分享;第三是教育学生学会乐于助人;第四是教育学生学会宽容;第五是教育学生学会真诚交往;第六是交往自信,不怯懦、不胆小等。
5.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习惯
主要是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准则的好习惯:如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尊重世界各地各民族的信仰、风俗、道德、法律等方面的习惯。
二、培养好习惯需要老师持之以恒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可塑性很强,他们很容易被自己经常接触到的事物形象所感化。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形象,因为学生会把老师的一言一行当做自己模仿的对象。应试教育由于过度关注分数而忽略了习惯的养成,学校及教师要持之以恒地抓好习惯教育,德育工作要月月有主题,学科教育要把习惯教育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只要坚持就会有奇迹。
三、培养好习惯需要家校形成合力
学校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也承担着学生养成教育的重任,但是离开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不能成功的。有的家长不注重个人修养,习惯不好,直接导致孩子没有好习惯。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不会有好习惯。因此,学校也要在认真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同时,正确引导孩子的父母,让父母用积极的力量影响孩子,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只有家庭与学校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才能使学生养成好习惯,才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校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应该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作为重点来抓。作为教师还应思考从哪些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习惯培养,还应研究哪些习惯是学生易得的,哪些是在家庭教育养成的,哪些是在學校教育中养成的。教师的工作重点不是教会学生知识,而是培养习惯,培养能力。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指导者,更是学生思想品格上的引路人,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探究,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宝权.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2016(11):14-16.
[2]胡晓飞.培养核心素养,带动班级管理[J].学园,2014(36):61.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