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
摘 要:体育教学不止是单纯地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教学。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育;德育教学
“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当前体育教学的总目标。体育教学不止是单纯地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下面笔者也来谈谈体育课堂上的“德育经”。
一、体育老師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和形象感染学生
作为体育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神态气质,都作为信息传导到学生的大脑,从而反馈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场所主要在室外进行,学生的课堂空间非常大,学生身体活动及心理活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体育教师对于这种外界环境不利的情况下,需要起到示范表率作用,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合理引导学生,给学生以良好的课堂德育示范效应。
身教胜于言教。比如,在进行跑的练习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锻炼环境,教师主动地清理跑道、整理器材,让学生在无意识中自觉培养起爱护场地、器材、学校公物的良好品质。在炎日的夏天,教师认真讲解动作要领,一遍又一遍地帮助学生进行体育技术练习,教师用这些实际行动来感染自己的学生,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优良意志品质。
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要承受很大的运动负荷,在体育大纲中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身体、心理要求又各有差异。例如,在教授体操教学时,体育教师需要以准确、优美、规范的示范动作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够让学生清晰直观地看到动作的力与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在老师详细的讲解和准确的保护帮助下,需要让学生在技术上严谨、心理上放松,在体育学习中培养自信、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教师这种以身作则的形象,会给学生留下无比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这种以身作则的形象在教学过程中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甚至终身难忘的印象,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走近学生,真爱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体育课堂教学需要做大量运动,然而学生的个体存在着的一定的差异,有些教学内容可能一些学生无法完成,这对于我们的体育教学产生了一定阻碍。由于出现身体差异,体育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学困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德和更多的爱,用最为合理的教学方法指导和帮助这些学生,用真爱去关心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感觉,让学生充满自信。
记得在教学中,有这样的一件事,在一次体操课教学中,教授完动作后要求学生进行分组练习,班里有个男生“小胖子”体育差,有的同学怕他在组里拖后腿,几个小组都不愿意让他加入组里。面对这一情况,及时对全体学生进行集体观念的教育,并在教学中重新进行分组,并由“小胖子”当其中一组的组长,并要求组长组织好组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好动作,同时进行组间比赛。问“小胖子”能否完成这项任务,他爽快地点头。练习时间结束后,按规定各组进行比赛,“小胖子”组积极要求第一个出来表演,并保证他们是最好的。我很为他们担心,问组长是否有把握,他说:“那是,组员争气,我组长不能给他们丢脸呀。”只见“小胖子”一声“都精神点”,在他的口令下组员整齐而准确地完成了体操动作,课堂上我表扬了他和他所在的组。课后我找到“小胖子”,了解到他需要表现的机会,并保证以后表现得会更好。这件事使我想到了,每个同学都需要成功,都有证明自己的想法,看我们是否给他们提供了证明自我的机会。学生需要教师的重视,每个同学都不希望被忽略,每名学生都希望自己是集体中重要的一员。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会出现德育的时机,当教育时机出现的时候,就看我们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结合相应的德育因素,因势利导,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总之,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把德育放在首要地位,抓住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和学生的特点,采取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注意深入浅出,不懈努力,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施以良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波.小学体育教育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10).
[2]武锡元.让孩子充满自信:浅谈如何让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找寻自信[J].中国校外教育,2015(14).
[2]刘海军.浅析小学体育游戏教学[J].学周刊,2013(35).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