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碧山
摘 要:新课标改革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热衷于追逐合作学习的态度,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在合作中发挥作用。但如果只追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形式而忽视学习的效果,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反而会适得其反,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对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进行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语文教学;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在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稳步前进,自主学习成为比较重要的部分。自主学习不仅迎合了新课标的理念,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为了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采用优劣互补的方式,通过组建学习小组、老师适当指导等方法,全面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自主学习。
一、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培养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当然是先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有了合作的意识,才能有效地促进合作。培养合作意识首先要确定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明确每节课要学习的目标,突出重难点,学生有了共同的目标,就会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启发合作的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提醒,让学生与身边的人交流,共同完成任务,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
二、建立学习小组
每个班级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特长、性别等方面,按照一定的人数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一般4~6人最适宜。让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与组员一起完成共同的目标,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1.选择合适的小组长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除了老师适当的指导之外,小组长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首先,可以选择主动性强、语文素养高、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在组长积极主动的带领下,促进小组内合作组织的交流,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培养合作学习意识。小组内进行讨论或交流时,组长可以鼓励积极主动的组员优先发言,调动学习的氛围,然后鼓励其余同学慢慢参与进来,让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促进学生的进步。
2.安排轮流小组长
小组内的组长不能一成不变,这样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制定轮流组长的制度,让每个同学都能锻炼自身的组织领导能力。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每个组长都能发挥个人的优势,根据个人和其他组员的相互配合,锻炼每个组长的组织能力。同时,组长都兼任带头学习的任务,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发展。通过轮流组长的设置,促进整个小组的参与合作意识,让每个学生都在这个科学合理的环境里更好地提升自己。
3.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在合作学习中,明确分工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让他们意识到无论谁出了问题,整个合作学习都会以失败告终,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虽然要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但还是应该做到目标明确,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才能让整个小组都积极地参与学习讨论,从而促进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
4.及时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应该进行及时的交流,组长代表发言,组员进行补充,每个小组都发表自己的想法意见,交流结束后老师进行点评。对于合作学习积极的小组、积极主动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于表现欠缺的小组应该指出其中的不足,指导他们改正。老师的评价可以让优秀的小组更加重视合作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对于表现欠缺的小组或者学生,老师的评价能让他们体会到合作学习对于整个小组的成功十分重要,对小组内每个组员甚至组长都有着激励的作用,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中,促进合作学习的发展。
三、教师指导,参与学习进度
在每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制定了轮流组长等一系列科学的制度,能有效提高每个组员的参与能力,但老师也应该时刻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进度,积极地参与到每个小组的交流讨论中,对于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合作学习中。老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是促进合作学习的重要因素,发挥老师的魅力,让合作学习更加生动起来。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是全面的,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必要方式,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对每个小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全面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合作学习,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罗文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路径思考[J]. 学周刊,2016(8):171.
编辑 任 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