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兴波
摘 要:小学正是学生思想启蒙的重要阶段,所以在这一教学阶段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顺应新课改要求,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多媒体教学已逐步进入小学课堂教学中。对小学课堂采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点进行分析,从而为加强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出一些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用研究
当今时代,电子信息媒体高速发展,在顺应新课改要求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趋势。
一、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所在
1.生动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致
通过媒体设备,将课本上枯燥的文字性东西转为视频、音乐、图片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教材内容,这样就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比如对于四年级下册的课文《桂林山水》,学生阅读之后对课文描写会记忆犹新,但学生无法体会到桂林山水到底有多美。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者播放一些比较简短的纪录片,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眼中的桂林山水。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在极大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促进学生自主思维,提高合作学习意识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而将更多的思维认知权给予了学生,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會更加积极地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感,从而促进了学生自我认知理解力的提高。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老师可以播放《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草船借箭这一部分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谈一谈自己的所思所悟。在准确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讨论研究,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提高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水平
1.利用媒体网络补充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维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利用信息网络给学生做一些课外拓展,在他们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开拓他们的视野,从而提高思维认知。比如在学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老师先提出问题:两个质量不同的铁球从同一高度落下,哪个先着地呢?为什么你会这样觉得呢?在让学生思考讨论之后,老师可以利用电子信息设备播放有关铁球落地实验的视频,然后让学生总结结论,接着老师再让学生学习课文,看看课文对此结论做出的解释。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的能力。
2.课堂教学朗诵引导意义重大,声、图、文有效结合将会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诵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学生可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初步认知。而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朗诵,可以纠正他们的发音,在自主练习中促进他们以更高的兴致投入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乡下人家》这篇文章写得很朴实,房前屋后的美景只有通过一句句细读才能更有体悟。通过媒体音频富有情感的朗诵,再加上老师展示的一张张美丽图片,学生对美丽的乡村生活将会更有体会。同样,对于《蒙娜丽莎之约》《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等抒情性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文字、图片加以描摹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丰富信息技术运用手段
很多老师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媒体设施进行教学,但他们的教学仅是将课本上比较枯燥干涩的知识搬到了电子媒体上,根本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老师应该不断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比如在学习《晏子使楚》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将课堂交到学生手中,让他们当一当“小老师”,讲一讲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以及体会。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提供一定的情境背景,让学生自己演一演,从而加深对课文的认知。
总之,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它不仅给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但信息技术的弊端亦不容忽视。新课改要求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极力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管理,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真正利用好信息技术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光.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2).
[2]黄乐静.信息技术为课堂推波助澜: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0(1).
[3]赵艳平.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7).
[4]李娟玲.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学周刊,2017(3).
编辑 任 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