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静
摘 要:语言是教师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炽热、动人的情感,清楚、准确、精当的讲评,加以充实、丰富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准确规范;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实效性
一、数学教学语言的功能和意义
尽管现代学校教学已逐步引入新的信息传媒或手段,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仍然是维持教学活动的基础,是教学信息传递的主要工具,在教学中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
1.承载功能
教学活动的实质是师生之间教学信息的交流。教师巧妙地运用语言,就是希望让自己的语言代表自己,向学生提供介绍、解释、启发、激励等种种服务,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指导与引导。
2.转化功能
教师的语言在教学活动中能起到几种转化作用。这不仅可以将数学中死的文字、数字、符号和图形转化成活的口头语言,使死的变活,还可以把教师对于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转化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启迪功能
关于教学的方式方法有许多的名言与术语,如启而不发、启发诱导、循循善诱等,其实这都是针对教师的语言而提出的。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语言,如讲解、提问、答疑等,很大成分都是为了启迪学生、引导学生。
4.调节功能
善于运用语言的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调节课堂气氛,还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甚至对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气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二、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性的要求及运用
现在有些老师为了新课改在课堂上出现了“為讨论而讨论”“为活动而活动”等华而不实、虚有其表的教学现象。我们应当从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就教学语言对数学教师提出要求。
1.准确规范,富于科学性
教学语言是专业语言,通过教学语言表达和传达给学生的教学信息。对于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必须具有科学的内涵,准确地表达数学中的定义、定理,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模棱两可的感觉。其次不能随意用自己创造的语言来表达数学中的概念、性质等,比如,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最后还应坚持用普通话教学。数学教学语言还应具有简洁性,就是要干净利落,简捷概括,有的放矢。
2.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的概念和知识是非常抽象的,是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师就要善于运用形象的语言,利用生动具体的材料作为抽象的数学内容的原型,化抽象为具体。对于数学里面一些枯燥的东西,老师可以将其转换成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这样学生就容易记忆。
3.幽默感,有趣味性
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以使学生轻松愉快地领会到知识的内涵,在谈笑风生中实现教学目标。另外,教师幽默语言引起的笑不是为笑而笑,它是一种启发人思索的笑,应具有教育意义。
4.具有亲和力,富有情感
语言都应倾注充沛真挚的情感,数学教学语言才能有生命力,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更应做到这一点,应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主动地参与学习。
5.优美动听
教学语言虽然不是音乐,但也应该注意音量要适中,恰到好处,使学生有一种悦耳感。音量太小,学生听起来吃力,也容易让学生注意力分散;过高过强,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造成听力疲劳。教师语言还要富于变化,富有节奏感,时重时轻,抑扬顿挫,才能使学生的兴奋中心随着教学语言的变化不断地转移和强化。
三、提高数学教师语言艺术性的方法
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与努力。而且语言艺术水平的提高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1.课前准备充分,平时多了解学生
教师首先得在自己所教的内容上下功夫,课前写好教案,但绝不照本宣科。平时也要多多观察我们的学生,理解他们的内心,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想学生之所想,才能急学生之所需,才能有话可说。
2.扩大知识面,丰富自身文化水平
教师是知识的代名词,要想提高威信,就要具备高深的学识。教师的知识越广博、阅历越丰富,他的语言相应的也就愈丰富和精彩,才能做到谈资丰富,妙言成趣,从而做出恰当的比喻。
3.仔细观察生活,寻找教学素材
数学问题基本来源于生活,老师应该仔细观察生活,才能发现、发掘和表现这些素材,让教学内容生活化,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运用,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也让其体验数学服务于生活。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教学语言是他们重要的工具,对于一堂优质的数学课而言,高超的教学语言是必不可少的,理论总归理论,教师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语言,从而保障数学课堂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梦稀,易小文,陈章顺.教育学[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2]张良田.教学手段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何奇宗.教育原理与艺术[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蔡楠荣.课堂掌控艺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李海琴.谈严谨性在数学教学实践的贯彻[A].迈向新世纪[C],1999.
编辑 温雪莲